【正文】
別在重點師范院校這種情況比較明顯。這種現(xiàn)象的出現(xiàn)絕對不是孤立的偶然現(xiàn)象,應該與高校推行的政策有關。為減少就業(yè)壓力,學校各級領導總是鼓勵學生繼續(xù)深造,因此許多學生準備考研究生而不能全身心地投入教育實習,導致師范學生的基本技能得不到系統(tǒng)的訓練。一般師范院校專攻學生就業(yè)低端市場,因此非常重視提高學生的基本素質和基本技能;教育部直屬師范院校及一些國家“211”工程師范院校主要培養(yǎng)研究型的學生。但從現(xiàn)在師范院校學生分配情況來看,重點大學的本科學生就業(yè)質量普遍下降,即使獲得碩士學位,相當多的研究生也將充實到中學教學第一線。鑒于此,重點師范院校要主動放下架子,既要培養(yǎng)研究型學生,搶占高端就業(yè)市場,同時又要培養(yǎng)實踐型的應用人才,盡量多占領低端就業(yè)市場的份額,這就要求我們也要特別重視學生的基本技能訓練。五是要推行S0L0(Structure of the Observed Learning Oute )分類記分法,即“可觀察的學習成果結構”記分方式。 SOLO(Structure of the Observed Learning Oute )分類評價理論是香港大學教育心理學教授比格斯()首創(chuàng)的一種學生學業(yè)評價方法。比格斯認為一個人回答某個問題時的總體認知結構是一個純理論性的概念,是不可檢測的;而一個人回答某個問題時所表現(xiàn)出來的思維結構卻是可以檢測的,比格斯稱之為“可觀察的學習成果結構”。根據(jù)SOLO分類評價法,比格斯把學生對某個問題的學習結果由低到高劃分為五個層次:前結構、單點結構、多點結構、關聯(lián)結構和抽象拓展結構。由此可見,比格斯提出的思維分類結構是一個由簡單到復雜的層次類型,思維結構越復雜,思維能力的層次也就越高。傳統(tǒng)高考歷史題目中的主觀題評卷,我們一般運用注重“量”的采分點記分法。如果在高考評卷工作中,能運用既重“質”又重“量”的SOLO法,按照學生的回答問題所能夠達到的思維層次記分,這不但更有利于選拔人才,而且更有利于推動新課程改革的深入。按照重量而不重質的采點記分的話,一般考生與極為優(yōu)秀的考生至少在主觀題方面沒有差別。對于優(yōu)等生而言,是極不公平的。在新課程改革過程中,如果繼續(xù)采用采分點記分的話,它帶來的后果是相當嚴重的:一方面是課程進行改革,教材內容發(fā)生了根本性的變化,而最主要的評價方式?jīng)]有改變,教師將會感到困惑。如長沙開福區(qū)使用《歷史與社會》教材的一個學校,按照新理念在《我與社會》測試題中出了這樣一道測試題:大家談(10分):愛國主義浸透在生活的許多方面。請你談談你身邊的愛國故事。請問:愛國故事多,分數(shù)高?還是故事精彩,分數(shù)高?我們請教命題老師,他坦言:他也沒有客觀的標準,憑感覺打分。這事例說明在課程改革過程中單一用考試方法來考核學生的水平存在一定的問題,即使沒有更合理的方式取代考試,但采分點記分方法肯定要改革。另一方面,課程與評價方式改革不同步,評價方式明顯滯后。在新課改的過程中,若繼續(xù)運用采分點記分法為主的評價方式,它會促使教師通過反復刺激和強化知識點的手段來提高學生在高考中的分數(shù),將會再次引發(fā)新一輪應試教育的激烈競爭。因此,探究一種能把質的要求與量的標準兩者較好地結合的評價方式,是課程改革專家要急于要破改的課題。(本文將發(fā)表在《當代教育論壇》2008年第1期)作者簡介:余柏青,湖南師范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教師,主要研究方向為歷史教育學和中國現(xiàn)代史。為湖南省教育學會歷史專業(yè)委員會理事,發(fā)表教學及社科論文多篇. 郵箱:yubaiqing2006@精品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