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伏羲畫八卦,為我國文字的雛形;文王演周易,是我國文化的開端。《易經(jīng)》這部書,不但是我國。最古老的經(jīng)典,而且自古以來,就被推崇備至,尊為“群經(jīng)之首”。“經(jīng)”就是道,就是理;天地的大道理,人生的大道理。闡明天理、人道的書,稱作“經(jīng)”。是最神圣的典籍,權威的著作,也是一切真理的源泉。宇宙包羅萬象,變化莫測;人生機緣際遇,難以預料。天人合一的哲學思想,稱作“天人之學”?!吨芤住贩譃榻?jīng)部和傳部,經(jīng)部之原名就為《周易》,是對四百五十卦易卦典型象義的揭示。后漢鄭玄在《易贊》中將“易”定義為:簡易、變易、不易。宇宙萬物,時刻變化,人事亦如此,故曰“變易”;大宇宙之變化,井然有序,循環(huán)不已,有規(guī)律可循;小宇宙人之命運,同具法則性,故曰“不易”;直至影響到中國人的民族性格與民族精神。從繼承較好的道教及術數(shù)派來看,基本有天書神授之意。小過既濟兼未濟,是為下經(jīng)三十四。乾道變化,各正性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