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一點上看,晚明文學是其中與之最為密切、最為直接的時代。本課程作為中文系。術界對晚明文學思潮的種種探究,加深同學對學術研究的了解,拓寬學術視野,并較為深入地把握晚明文學的特點。本教案后附有相關的研究資料,供同學課后。五四與晚明,本是兩個相隔遙遠的歷史時期。按照中國史學界的傳統(tǒng)劃分,一個屬于。然而,五四與晚明的關系卻是二十世紀一個熱。學界論爭的焦點五四新文學運動、文學革命是否源自晚明公安性靈派文學或。學的同時,注重發(fā)掘非正統(tǒng)文學如公安、竟陵等的積極因素,試圖重建中國新文學的譜系。1932年,周作人在輔仁大學作過幾次講演,講演整理稿便是《中國新文學的源流》。以晚明文學為言志文學,認為五四新文學運動是“歷史的言志派文藝運動之復興”。同年,在致俞平伯的信中,他再次申明,“現(xiàn)。派和五四思想的相通性,強調經濟、文化與文學之間的相互聯(lián)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