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結】《登建康賞心亭)》共1課時教案1(07人教版必修四)(一)設計意圖:為使語文教學更有效,平時教學中我們應有這樣的意識:巧妙設計活動,不留痕跡地將鑒賞能力和高考考點的能力訓練落實到位,為此,設計依據(jù)詞句內容想象并進行片段寫作訓練,由個別到類別進而歸納詩詞用典的特征等等。另外詩歌教學要善于抓住關鍵詞,簡化、優(yōu)化課堂教學,本詞的“登臨意”、“英雄淚
2024-12-08 18:05
【總結】《柳永詞兩首》導學案【學習目標】1、了解詞的相關知識;了解作者柳永。2、反復誦讀,流暢背誦,品味詩詞富有表現(xiàn)力的語言,體會詞中優(yōu)美的意境。3、學習柳詞中善于點染、鋪敘、融情于景、虛實相生的藝術特點。第一課時《望海潮》【知識鏈接】詞是詩歌的一種。因為句子長短不一,故名“長短句”,
2024-12-08 23:58
【總結】第一篇:學年高二語文《李清照詞兩首》教案新人教版必修4 7、《李清照詞兩首》教案 學習目標: 了解個人生活遭遇和作品創(chuàng)作的密切關系。 學習從日常生活中提煉生動的意象來表現(xiàn)心境的寫作方法。體會詞...
2024-10-25 10:17
【總結】第一篇:【成才之路】高中語文第5課蘇軾詞兩首同步檢測必修4 “【成才之路】2014-2015高中語文第5課蘇軾詞兩首同步檢測 新人教版必修4” 一、雙基夯實 1.下列加點的字注音完全正確的一項...
2024-11-09 12:55
【總結】第6課訓練落實篇[基礎演練]1.下列詞語中加點字,讀音全部正確的一組是()A.稼軒.(xuān)仿佛.(fú)涔.涔(cén)鱸魚堪膾.(.kuài)B.玉簪.(zān)無覓.(mì)金戈.(gé)封狼居胥.(xū)C.嘉.許
2024-11-16 01:20
【總結】教案人教版高二語文必修四《辛棄疾詞兩首》設計 當為了消愁解悶而登上賞心亭時,辛棄疾面對著大好江山,反而是無限感慨涌上心頭,遂寫下了這首大方、激昂的抒情詞。下面一起來學習人教版高二語文必修四《辛棄疾詞...
2025-01-15 05:55
【總結】第一篇: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二《詩經(jīng)兩首氓》教案 四川省宜賓市南溪二中高中語文《詩經(jīng)兩首衛(wèi)風氓》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教學目標 1、學習《詩經(jīng)》的有關常識。 2、了解《詩經(jīng)》的現(xiàn)實主義創(chuàng)作傳統(tǒng)。 3...
2024-10-25 05:16
【總結】青玉案·元夕東風夜放花千樹,更次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辛棄疾,享年67歲,南宋詞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號稼軒,漢族,山東歷城(今山東
2024-08-25 00:27
【總結】14.《詩經(jīng)》二首◎課前自主【走進作者(品)】如果說中國的詩是浩瀚的海洋,那么《詩經(jīng)》就是這片海洋的發(fā)源地;如果說中國的詩是高聳的山峰,那么《詩經(jīng)》就是這座山峰的奠基石;如果說中國的詩是絢麗的花園,那么《詩經(jīng)》就是這座花園里的奇葩?!对娊?jīng)》是中國詩歌乃至整個中國文學一個光輝的起點。是現(xiàn)實主義文學的源頭。《詩經(jīng)》是我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又名《詩》《詩三百》《三百篇》。自西漢武
2025-06-10 01:55
【總結】第一篇:【金識源】高中語文寡人之于國也教案新人教版必修3 《寡人之于國也》 【教學目標】 1.了解孟子所提倡的“仁政”思想,把握孟子的論辯藝術及其“好辯”“善辯”的主客觀原因。 2.掌握“兇、...
2024-11-15 12:16
【總結】第一篇:《辛棄疾詞兩首》說課稿 《辛棄疾詞兩首》說課稿 各位評委老師:大家好! 我今天說課的題目是高中語文必修四第二單元第7課的《辛棄疾詞兩首》。下面我將從教材、教學目標、教學方法、學法,教學過...
2024-11-04 14:45
【總結】俠之大者,把欄桿拍遍——辛幼安他是一把倚天巨劍,被歷史的烈焰燒紅過,被人世的無情錘打過,力量與霸氣因此得到完美的結合,劍指過處莫不俯首稱臣;他又是一枝修長飽滿的墨筆,筆尖下可以流淌出風格迥異的詩句,豪放灑脫可如滔天巨浪勢不可擋,清新雋永如妙齡少女婀娜多姿。他隨時間的長河大起大落:輝煌時立馬橫刀指點江山,失落時如墻角之花般寂寥。他完美地將文韜
2024-11-17 20:12
【總結】第一篇:辛棄疾詞兩首答案 《辛棄疾詞兩首》答案 (一)《登建康賞心亭》 知識鏈接 了解作者及作品,了解時代背景 1.辛棄疾(1140-1207),南宋詞人。字 幼安,號 稼軒,歷城(今山...
2024-11-05 03:20
【總結】?西施灘?崔道融?宰嚭亡吳國,西施陷惡名。?浣紗春水急,似有不平聲。?【賞析】西施是春秋時代的越國人,家住浙江諸暨縣南的苧羅山。苧羅山下臨浣江,江中有浣紗石,傳說西施常在此浣紗,西施灘因而得名。這首詩不同于一般吊古傷今的登臨之作,而是針對“女人禍水”這一傳統(tǒng)的歷史觀念,為西施翻案
2024-11-09 07:45
【總結】第一篇:辛棄疾詞兩首學案 《辛棄疾詞兩首》學案 一、學習目標: 1、了解作者的有關常識及其詞作的寫作背景,了解辛棄疾詞的藝術風格。 2、品味重點語句,理解作者所抒發(fā)的英雄失意、功業(yè)未成的悲憤之...
2024-11-09 2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