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結】第一篇:中國近現代文學常識知識整理 中國近現代文學常識知識整理 ,又號飲冰室主人,曾倡導“詩界革命”“小說界革命”、,全部著作匯編為《飲冰室合集》。 《人間詞》及《人間詞話》等著作。3.《古文觀...
2025-10-25 23:11
【總結】第一篇:漢語言文學專業(yè)本科生中國現代文學三十年參考資料 漢語言文學專業(yè)本科生《中國現代文學三十年》參考資料 一、教材: 1、錢理群、溫儒敏、吳福輝著:《中國現代文學三十年》(修訂版) 2、郭志...
2024-11-15 22:30
【總結】第一篇:現代文學體裁知識 現代文學體裁知識——幾種文體簡介 【前言】 隨著語文洗呢課程學習和第一輪復習的推進,語文基礎知識越來越多,其作用越來越大,語文基礎知識的缺漏越來越明顯,而基礎知識對于任...
2025-10-16 11:04
【總結】第一篇:中國現代文學經典總結 小說 《狂人日記》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篇白話小說,以“魯迅”為筆名發(fā)表第一篇小說。魯迅,原名周樹人,浙江紹興人,“中國現代小說之父”。 寫作背景:思想準備,“知者甚...
2025-10-16 05:29
【總結】第一篇:中國近現代文學欣賞 魯迅的小說創(chuàng)作《吶喊》《彷徨》大致體現了三個方面內容: n一是對封建制度和禮教的徹底揭露和批判。如《狂人日記》(1918)n二是關于對辛亥革命經驗教訓的總結,以及對改造...
2025-10-04 13:46
【總結】第一篇:現代文學三十年重點名詞解釋 名詞解釋 1、文學研究會1921年1月在北京成立,發(fā)起人周作人,沈雁冰,許地山,葉圣陶等12人,后發(fā)展為170多人。重要會刊有《小說月報》,《文學旬刊》。文學研...
2024-11-15 22:40
【總結】1、中國現代文學史的歷史范疇:第一個十年(1917-1927):通常稱“五四”時期的文學。1917年1月,胡適《文學改良芻議》、陳獨秀《文學革命論》發(fā)表于《新青年》,標志著文學革命運動的正式興起。錢玄同、劉半農、周作人、魯迅、李大釗等人積極響應。(多選)瞿秋白的《餓鄉(xiāng)紀程》、《赤都心史》等通訊報道,是中國現代報告文學的最初萌芽。
2025-08-14 15:31
【總結】中國現代文學史1、什么是“現代文學”“用現代文學語言與文學形式,表達現代中國人的思想、感情、心理的文學”。2、何謂“文學的現代化”(1)思想的現代化。(2)文學的繼承、借鑒與創(chuàng)新。(3)文學語言與形式的更新。3、中國現代文學的特點1)中國現代文學雖然只有30多年,但大大縮短了
2025-07-18 06:51
【總結】雷雨特點180《中國現代文學專題》題庫第一部分:題目請概述魯迅思想的分期2“魯迅的方向”的基本特征是什么?3你如何理解魯迅的“孤獨”?4為什么說對“人”的關注是魯迅思想的核心?5如何理解魯迅思想中龐雜的矛盾6談談魯迅如何面對生命體驗中的“絕望”與“虛無”7魯迅前期思想的特點是什么?8略述魯迅世界觀轉變的原因9談談你所了解的
2025-01-11 01:21
【總結】1革命與中國現代文學漢語言文學專業(yè)樊丹丹指導教師李建春摘要:中國現代文學是在中國近代開始的現代化革命中萌芽成長的,革命時代環(huán)境的急劇變革構成了文學獨特的生成環(huán)境也提供了豐富的文學資源,文學與時代在相互滲透中呈現出多元的文學樣式和風格。文學一改過去的封閉形式,開始在與世界文學的對話中尋求現代化契機,用采用多方視角進行
2025-06-07 12:18
【總結】第一篇:中國現代文學史筆記 中國現代文學史 新月詩派的詩歌主張 ①反對感傷,反對放縱,主張理性和節(jié)制。著意于主觀情緒的客觀化。 ②要求藝術的“和諧”與“均齊”,強調詩人帶著鐐銬跳舞——追求詩歌...
2025-10-16 14:42
【總結】第一篇:4309+中國現代文學專題 12年秋期成人教育(本科)《中國現代文學專題》期末復習指導 2012年12月修訂 2.五四時期小說創(chuàng)作概況。《新潮》作家群小說創(chuàng)作概況。葉圣陶等文學研究會作家...
2025-10-16 04:54
【總結】第一篇:中國現代文學史題簽 第一章1917年-1919年的文1,簡析周作人《人的文學》一文的內容及意義?2,簡析文學研究會的文學主張。3,簡析創(chuàng)造社的文藝思想。4,為什么說1917-1919年的文學...
2025-10-16 14:48
【總結】中國現代文學史試卷一.填空1.魯迅一生出版了三個小說集《》、《彷徨》《一一》。2.中國現代文學是指以一一為開端至一一這一歷史時期的文學。3.1942年召開的延安文藝座談會,把文藝大眾化問題擺到了首要位置上,毛澤東在《__》里,明確指出了我們的文藝“為什么人”和“如何為”的問題。4.1917年初,胡適、陳獨秀在《新青年》上發(fā)表的《——》和《一一》,標志著文學
2025-06-28 23:38
【總結】淺論中國現代文學中的“多余人”形象 對中國現代文學中的“多余人”形象的思考 “多余人”是早已被文學界所認可的一個人物形象系列的稱謂。它緣起于俄國19世紀20----50年代,指的是當時一種出身貴族的知識分子。他們受西方啟蒙思想的影響,厭倦自己所在的上流社會,他們能夠發(fā)現農奴制度與沙皇專制的一些弊端,但又空懷理想,毫無時間的恒心和毅力,缺乏想社會抗爭的勇氣,被迫在盲目與失敗的痛苦中死去。
2025-06-28 15: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