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結】《琵琶序》練習11.下列句中的“言”字,依次解釋正確的一項是①詩言志②凡六百一十六言③復駕言兮焉求④東船西舫悄無言⑤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蝦蟆陵下住[]A.①言語②字③助詞④表達⑤說B.①言語②字③表達④聲音⑤助詞C.①表達②字③言語④說⑤助詞D.①表達②字③助詞④聲音⑤說2.選出
2024-12-03 11:07
【總結】琵琶行孺子解吟長恨曲胡兒能誦琵琶篇唐宣宗挽白居易聯作者簡介?白居易,中唐著名現實主義詩人,字樂天,晚年號香山居士。二十九歲中進士,官至左拾遺(諫官)。有“兼濟天下”的理想,屢次上書針砭時弊。寫下
2024-11-17 03:48
【總結】授課:楊小林制作:楊小林第一曲音樂特點意象表現手法悲涼、傷感排遣孤寂打動“慘將別”“不成歡”的主客(忘歸、不發(fā))蕭瑟、凄涼的景物以人襯聲以景托聲寫琵琶聲的作用是什么?是怎么寫的?作用:1、引出琵琶女,開啟下文;2、激發(fā)詩人好奇感,為下文詩人的“
2024-11-17 23:23
【總結】琵琶行(并序)教案(魯人版必修二)教學目標:1、了解琵琶女的的涼身世和詩人貶職失意的苦悶心情,琵琶女的飄零身世和詩人宦途潦倒,溝通了彼此的感情渠道,控訴了封建社會摧殘人才的黑暗現實。2、賞析這首詩的音樂美、意境美。領會運用多種手法描繪音樂形象,運用環(huán)境描寫渲染氣氛、烘托人物思想感情的寫作特點。3、進一步提高學生的欣賞能力和朗讀背誦能力。
2024-11-19 06:26
【總結】本文格式為Word版,下載可任意編輯 琵琶行并序朗讀|琵琶行并序課文原文 元和十年,予左遷九江郡司馬。明年秋,送客湓浦口,聞舟中夜彈琵琶者,聽其音,錚錚然有京都聲。問其人,本長安倡女。嘗學琵琶于穆...
2025-04-05 21:52
【總結】第一篇:《琵琶行》教案 《琵琶行》教案 (一)導入新課 課前我們欣賞的是琵琶彈奏《琵琶語》。聽著,看著,我們沉浸在美妙的旋律之中,陶醉了。這就是音樂帶給我們的共鳴,音樂的的魅力。一千多年前,一個...
2024-10-13 15:33
【總結】琵琶行白居易作者簡介白居易,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唐朝著名現實主義詩人。主張“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詩風平易通俗,是新樂府運動的倡導者。長篇敘事詩《長恨歌》與《琵琶行》代表他藝術上的最高成就。當時社會動蕩不安,詩人有兼濟天下
2024-11-19 14:19
【總結】第一篇:教案琵琶行 《琵琶行》教案 【教學目標】 1.欣賞詩中運用比喻,形象描寫音樂的語言藝術,了解運用環(huán)境渲染氣氛烘托人物思想感情的表現方法。 2.認識封建社會造成琵琶女悲涼身世和詩人失意謫...
2024-10-10 18:11
【總結】本文格式為Word版,下載可任意編輯 琵琶行翻譯 琵琶行翻譯 琵琶行翻譯由我語文我整理并分享,歡迎老師同學們閱讀。如果對你有幫助,請繼續(xù)支持我,并提出您的寶貴建議,我會盡最大的努力給大家編寫最好...
【總結】本文格式為Word版,下載可任意編輯 《琵琶行》導學案2 《琵琶行》導學案 預習學案 1誦讀課文,理解全文的大意,積累基礎知識 2理清全文脈絡,分析本詩結構特點。 一、給劃線字注音...
2025-04-15 00:28
【總結】琵琶行白居易知命樂天琵琶行并序綴玉連珠六十年,誰教冥路作詩仙?浮云不系名,造化無為字。童子解吟長恨曲,胡兒能唱琵琶篇。文章已滿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愴然。居易樂天唐宣宗李忱琵琶行
2025-08-16 02:16
【總結】《琵琶行》學案第一課時【學習目標】知識與能力:1、能了解白居易的生平、有關文學常識和背景。2、學習重點字詞的讀音。3、能整體把握全詩主要內容,理清思路。過程與方法:借助工具書和反復朗讀糾正字音。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學習作者關注現實、同情和尊重受損害的下層婦女的美好品質。【學習重點】1、能借助工具書和反復朗讀糾正字音。2、能理清詩歌脈絡,體會詩歌意境。
2025-05-11 22:18
【總結】琵琶行(第二課時)一、[教學目標]1、知識與能力:體會白居易詩歌意境,品味作者高超的音樂描寫藝術2、過程與方法:誦讀、理解、鑒賞、比較。3、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激發(fā)學生對美好音樂的向往與熱愛,領會作者的情感里的人性美。二、[教學重難點]1、重點:分析白居易高超的音樂描寫藝術
2025-08-04 10:16
【總結】琵琶行教學反思 琵琶行教學反思1白居易創(chuàng)作《琵琶行》文中他寫道“我聞琵琶已嘆息”“又聞此語重唧唧”,一是聽琵琶女彈奏琵琶曲調技藝高超,一是聽到琵琶女的身世與自己的遭遇有相同之處,所以白居易說...
2024-12-07 01:04
【總結】琵琶行白居易作者簡介課堂練習課文分析寫作背景故事梗概重點鑒賞內容分析全詩脈絡字____,號_______。他是唐代杰出的________詩人,倡導______運動。主張“文章合為時而著,詩歌合為
2025-01-08 1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