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結】原文:秦孝公據(jù)殽函之固,擁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窺周室,有席卷天下,包舉宇內,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當是時也,商君佐之,內立法度,務耕織,修守戰(zhàn)之具,外連衡而斗諸侯。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孝公既沒,惠文、武、昭襄蒙故業(yè),因遺策,南取漢中,西舉巴、蜀,東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諸侯恐懼,會盟而謀弱秦,不愛珍器重寶肥饒之地,以致天下之士
2024-12-08 16:18
【總結】予豈好辯哉連云港外國語學校高三語文備課組陸洋【原文】公都子曰:(1)“外人皆稱夫子好辯,敢問何也?”孟子曰:“予豈好辯哉?予不得已也!天下之生久矣,一治一亂。當堯之時,水逆行,氾濫于中國,(2)蛇龍居之,民無所定,下者為巢、上者為營窟。(3)《書》曰‘洚水警余’,(4)擇水者洪水也。使禹治之,禹掘地而注之海,驅蛇龍而放之菹,(5)水由地中行,
2024-12-04 20:00
【總結】第一篇:秋聲賦導學案 《秋聲賦》導學案 一、預習目標 1、知人論世,回憶有關歐陽修的內容,了解本文寫作背景。 2、學習文章用各種手法,將無形的秋聲寫的具體可感的寫作特點 二、預習內容 1、...
2024-10-21 12:32
【總結】莊子莊子(約前369年—前286年)。名周,字子休(一說子沐),后人稱之為“南華真人”,戰(zhàn)國時期宋國蒙人。著名的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是道家學派的代表人物,老子哲學思想的繼承者和發(fā)展者,先秦莊子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他的學說涵蓋著當時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根本精神還是歸依于老子的哲學。后世將他與老子并稱為“老莊”,他們的哲學為“老莊哲學
2024-11-03 01:17
【總結】第一篇:《洛神賦》(原文譯文)(完整收藏版) 宋桃??!??!度龂尽な裰尽は戎鱾鳌罚骸矮I帝舅車騎將軍董承辭受帝衣帶中密詔”南朝宋裴松之注:“董承,漢靈帝母董太后之侄,於獻帝爲丈人。蓋古無丈人之名,故...
2024-11-03 22:28
【總結】梅圣俞詩集序〔宋〕歐陽修予聞世謂詩人少達而多窮,夫豈然哉?蓋世所傳詩者,多出于古窮人之辭也。凡士之蘊其所有,而不得施于世者,多喜自放于山巔水涯之外,見蟲魚草木風云鳥獸之狀類,往往探其奇怪,內有憂思感憤之郁積,其興于怨刺,以道羈臣寡婦之所嘆,而寫人情之難言。蓋愈窮則愈工。然則非詩之能窮人,殆窮者而后工也。予友梅圣俞,少以蔭
2024-12-05 03:07
【總結】原文:祭石曼卿文歐陽修維治平四年七月日,具官歐陽修,謹遣尚書都省令史李玚至于太清,以清酌庶羞之奠,致祭于亡友曼卿之墓下,而吊之以文曰:嗚呼曼卿!生而為英,死而為靈。其同乎萬物生死,而復歸于無物者,暫聚之形;不與萬物共盡,而卓然其不朽者,后世之名。此自古圣賢,莫不皆然。而著在簡冊者,昭如日星。嗚呼曼卿!吾不
2024-11-19 21:25
【總結】人之生也直連云港外國語學校高三語文備課組陸洋(一)【原文】子曰:“人之生也直,罔(wǎng,誣罔不直。定州漢墓殘簡本“罔”作“亡”)之生(活著)也幸而免(僥幸免于禍患)?!薄咀g文】它的意思是說:一個人以為正直,所以在人世上能夠生存,不正直的人有時也能在人世上生存,那只是因為他曉幸地躲避了災難罷了?!旧险抡f斯民“直道
2024-12-05 03:08
【總結】原文:天下古今成敗之林,若是其莽然不一途也。要其何以成?何以???曰:“有毅力者成,反是者敗。”蓋人生歷程,大抵逆境居十六七,順境亦居十三四。而順逆兩境,又常相間以迭乘。無論事之大小,而必有數(shù)次乃至十數(shù)次之阻力。其阻力雖或大或小,而要之必無可逃避者也。其在志力薄弱之士,始固曰吾欲云云,吾欲云云。其意以為天下事固易易也。及驟嘗焉,而阻力猝來,頹然喪矣。
2024-12-08 21:39
【總結】原文:得西山后八日,尋山口西北道二百步,又得鈷姆潭。西二十五步,當湍而浚者為魚梁。梁之上有邱焉,生竹樹。其石之突怒偃蹇,負土而出,爭為奇狀者,殆不可數(shù):其羧幌嗬鄱下者,若牛馬之飲於溪;其沖然角列而上者,若羆之登於山。丘之小能一畝,可以籠而有之。問其主,曰:“唐氏之棄地,貨而不售?!眴柶鋬r,曰:“止四百?!庇钁z而售之。李深源元克己時同游,皆大喜,出自
2024-12-09 04:44
【總結】一代文宗——歐陽修歐陽修(1007~1072),字永叔,號六一居士,謚號“文忠”,廬陵(今屬江西)人。北宋文學家、史學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是北宋古文運動的領袖,強調“道”(內容)對“文”的決定作用。他的散文多以議論為主,切中時弊,說理暢達,抒情委婉,造詣很高。他在詩詞創(chuàng)作和史傳編寫、詩文評論上也有很高的成就。著有
2024-11-09 08:59
【總結】與韓荊州書[唐]李白譯文【作者小傳】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土。唐代偉大詩人。綿州昌隆縣(今四川江油縣)人。青少年時期在蜀中度過,約二十五六歲時,出蜀漫游各地。玄宗天寶(742—756)初至長安,待詔翰林院。不久便遭讒去京,南北漫游。安史之亂中,因參永王李璘幕府,被流放夜郎,途中遇赦。晚年飄泊江南,病逝于當涂(今屬安徽)。李白
2024-12-03 06:51
【總結】譯文子厚,名宗元。七世祖柳慶,北魏時官至侍中,封濟陰公。曾伯祖柳奭,在唐朝曾出任宰相,與褚遂良、韓瑗一同得罪了武后,死于高宗朝。父柳鎮(zhèn),為就便侍奉母親,放棄了太常博士的任命,請求到江南去做縣令。后來又因為不能迎合權貴,失去了殿中侍御史的官職,直到那個權貴死了,才重新被用為侍御史。為人以剛直著稱,所交往的朋友都是當時很有名望的人。
【總結】1《文心雕龍》原文與譯文(網(wǎng)上轉載,只為學習使用,如侵權請刪除)劉勰著牟世金譯注一、原道P01二、征圣P03三、宗經(jīng)P04四、正緯P06五、辨騷P08六、明詩P10七、樂府
2024-11-03 00:51
【總結】原文:贈黎安二生序曾鞏趙郡蘇軾,余之同年友也。自蜀以書至京師遺余,稱蜀之士,曰黎生、安生者。既而黎生攜其文數(shù)十萬言,安生攜其文亦數(shù)千言,辱以顧余。讀其文,誠閎壯雋偉,善反復馳騁,窮盡事理;而其材力之放縱,若不可極者也。二生固可謂魁奇特起之士,而蘇君固可謂善知人者也。頃之,黎生補江陵府司法參軍,將行,請余言以為贈。余曰
2024-12-05 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