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結】《花兒與少年》教案教學內容:欣賞《花兒與少年》的不同版本,及其它青海民歌。教學目標:學生在欣賞、伴奏等音樂活動中,接觸具有民間特色的代表性音樂作品,擴大音樂文化視野。教學重點:速度和節(jié)拍的變化產生不同音樂情緒。教學過程:一、導入欣賞師:今天老師首先給大家?guī)硪欢胃枨蟠?lián),大家聽一聽里面有幾首歌曲?如果有熟悉的能不
2024-12-07 22:32
【總結】《花兒與少年》教案教學目標:1、學唱青海民歌《花兒與少年》,并與《四季調》進行對比分析、欣賞。2、進行《花兒與少年》舞蹈的欣賞、學習和重新創(chuàng)編,能由“景”而想,因“情”而動,能隨著《花兒與少年》的音樂即興或在集體設計的表演動作中起舞。教學重點、難點:認識、了解青海湖,兩首歌曲的對比欣賞。教學準備:《花兒與少年》、《四季調》的音樂光
2024-12-14 23:01
【總結】《搖籃曲》教案教學內容:1、歌曲:勃拉姆斯《搖籃曲》。2、音樂知識:“搖籃曲”體裁。3、中國及世界聞名的《搖籃曲》。教學目標:1、能夠用自然圓潤的聲音和優(yōu)美抒情的情緒演唱《搖籃曲》。2、感受體驗搖籃曲的音樂情緒和風格特點。3、引導學生結合歌曲來欣賞中國及世界聞名的《搖籃曲》。教材分析:勃拉姆斯的《搖籃曲》是首民
2024-12-09 02:40
【總結】《智斗》教案教學目標:1、能夠初步感受、體驗、認識、理解京劇藝術的行當、臉譜、樂器及唱腔。2、欣賞現(xiàn)代京劇《智斗》,能夠感受角色所表現(xiàn)的不同情緒,所描繪的形象,并分辨角色的行當。3、能對京劇藝術感興趣,喜歡聆聽和觀看京劇,愿意探索與京劇藝術有關的文化知識。教學重難點:重點:初步感受、體驗、認識、理解京劇藝術的臉譜、行當及唱腔。難點
2024-12-09 02:44
【總結】《流水》教案教學目標:一、、在欣賞《流水》中感受音樂作品的情緒,激發(fā)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二、在對比、欣賞和實踐體驗中,感受音樂要素給音樂帶來的影響,初步認識三段體。三、通過交流、體驗活動、表演、師生評價等方式來正確理解音樂作品與培養(yǎng)豐富的音樂想象力,激活學生的欣賞熱情。教學重點:一、欣賞古琴曲《流水》。二、學習歌曲《
2024-12-09 02:45
【總結】《打只山歌過橫排》教案教材分析:《打只山歌過橫排》是一首廣為流傳的興國山歌,2/4拍,速度:中速稍慢,調式:1=D,體裁為興國山歌的遙唱體,曲調高亢悠揚,親切感人,具有濃郁的興國山歌特點。特別歌頭一聲“哎呀嘞——哎”,音調高揚,聲音綿長,熱情奔放,具有強烈的音樂旋律感,起到先聲奪人或呼喚的藝術效果。接下來運用“1,2,6”三音的創(chuàng)作手法,音域只
【總結】《賽乃姆》教案教學內容:欣賞《賽乃姆》。教學目的:1、能夠對我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的民族民間音樂感興趣,愿意了解少數(shù)民族與中原音樂文化間的聯(lián)系,并積極參與各項音樂實踐活動。2、能夠用自然圓潤的聲音,清晰的咬字吐字,明朗活潑的親情緒演唱《青春舞曲》并背唱。3、能夠用器樂的形式為《賽乃姆》
2024-12-07 22:52
【總結】打支山歌過橫排——興國山歌一、興國簡介?地理位置:興國縣位于羅霄山脈以東、武夷山脈以西的雩山山區(qū),江西省中南部、贛州市北部。?歷史:興國歷史悠久,建縣始于三國,吳嘉禾五年(公元236年)置平陽縣,北宋大平興國七年(公元982年)以年號“太平興國”為縣名,至今已逾千年。興國為純客住縣。
2024-12-07 22:16
【總結】小河的呼喚印度傳統(tǒng)樂曲認識印度?歷史上,中國對印度的稱呼幾經(jīng)改變。西漢譯為“羌獨”,東漢稱它為“天竺”。印度古典音樂的要素?(1)拉格:指旋律框架?(2)塔拉:節(jié)奏、節(jié)拍的總稱印度音樂的特點?1、纏繞著幾個骨干音上下迂回曲折進行的旋律。
2024-12-07 13:34
【總結】這是以什么形式演奏的呢?歌曲可以分成幾段?A+B+A花兒與少年花兒與少年第一樂段請與同學合作,為旋律加上伴奏!第二樂段花兒與少年花兒與少年第三樂段花兒與少年(合唱)春季里來么到了這迎春花兒開,迎春花兒開,年輕的女兒家踩呀踩青來,踩呀么踩青來,小呀哥哥,小呀
2024-12-07 22:17
【總結】花兒與少年中國最美的淡水湖之一?可可西里自然保護區(qū)花兒會“花兒”不是指我們生活中的美麗花朵,“花兒”是中國民歌山歌的一種。取名叫做“花兒”,一是因為歌詞、歌名中有大量的花名,二是各族老百姓對它的喜愛,所以叫“花兒”。在陰歷五六月間,各族百姓聚集在一起,開展“花兒會”。你看!他們在風景優(yōu)美的
【總結】漢族民歌的分類,是從音樂的外部形態(tài),特別是節(jié)奏特點上進行分類的,它將漢族民歌分為:號子、山歌、小調三類。漢族民歌山歌?流傳分布極廣,蘊藏也極為豐富。流傳于高原、山區(qū)、丘陵地區(qū),人們在各種個體勞動如行路、砍柴、放牧、割草或民間歌會上為了自慰自娛而唱的節(jié)奏自由、旋律悠長的民歌,就是通常所
【總結】《上去高山望平川》教案教學目標:通過欣賞男聲獨唱《上去高山望平川》,體驗西北地區(qū)民歌的風格,能夠對西北民歌感興趣,喜歡演唱西北民歌。教學重點:通過西北民歌的介紹,引導學生了解體驗和掌握西北歌曲的風格特點,用歌聲來表現(xiàn)船工們悠然自得、自由自在和自豪、樂觀性格。教學難點:如何領會、表現(xiàn)陜北民歌的演唱特點。教學過程:一、歌曲
2024-12-07 22:33
【總結】《上去高山望平川》教案教學目標:1、仔細聆聽西北民歌《上去高山望平川》。感受、體驗音樂情緒;激發(fā)學生進一步了解西北民歌的愿望。2、通過聆聽、比較和探究,讓學生感受、體驗西北民歌的風格特點及形成這種風格的內在原因。3、介紹“花兒”“信天游”。教學重點:仔細聆聽西北民歌,感受、體驗音樂情緒。教學難點:通過聆聽、比較和探究,
【總結】《哀郢》教案教學目標:了解塤這種樂器,并了解《哀郢》的創(chuàng)作背景,感受這首樂曲帶給我們的思想感受。教學重點: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和比較、欣賞、討論、直觀等教學方法,引導學生參與音樂學習活動。教學難點:如何有效地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組織并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學習活動。教學準備:課件、塤、少量民族樂器(琵琶、竹笛、二胡、打
2024-12-08 1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