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內(nèi)容簡介】
新知識,提出新問題。如,可以在中下等水平的學生作業(yè)里用批語征求意見:do you think this unit is difficult for you?what do you think is the most difficult point?或者what’s your suggestion on how to deal with the next unit?堅持這樣做一段時間后,學生會主動向教師反映上一個單元中還沒有弄清的教學內(nèi)容和在新課文預習的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這樣,不僅師生交流感情也能促進學生求知,做到因材施教、教學相長。高二英語教學心得體會2這是我踏上教師崗位以來的第二個年頭,而來到xx任教剛滿半學期。好在有學校領導同事的幫助,已經(jīng)使我很快的適應了這里的環(huán)境與工作。由于工作環(huán)境的轉變以及我還有所匱乏的教學經(jīng)驗,半學期教學中,我感觸頗多。在這里,就談談我這段時間的教學心得。首先,了解學情,有的放矢。本學期剛接到高二(二)、(三)班學生時,無論是老師之于學生,還是學生之于老師,雙方感覺都既陌生又新奇。怎樣盡快的了解學生,并使學生適應我的教學方式,是我面臨的第一個問題。就此,我從班主任那里得到了兩個班上學期的考試成績表,并分析學生層次,記憶學生名字。在與學生有了一定接觸以后,還從班主任那里咨詢了部分學生的性格特點、學習態(tài)度等情況,以便我更好的了解學生。而另一方面,我盡量在課后多與學生交流,走近學生,表明自己友善的心態(tài)。對于教學中對學生的要求,我也會在課堂上反復重復,以加快學生對于老師教學方式的習慣。然而談到學情,我們自然而然就會給學生分出層次,如尖子生、中等生和待進生——層次并非“等級”,并不是說要將學生三六九等的區(qū)別對待,而是對學生的程度、梯度進行劃分,便于老師開展輔差培優(yōu)的工作。尖子生具有較強的理解接受能力和一定的自學能力。他們對教師的滿堂灌肯定感到不滿意,他們希望教師點撥指導,多給他們一些發(fā)問和練習的機會,多給一些自主學習的時間,也就是所謂的精講多練。同時,還要時時注意尖子生的成績起伏及學習狀態(tài),伺時給予鼓勵肯定,并幫助其發(fā)現(xiàn)改進不足之處。中等生具有一定的學業(yè)基礎,但他們?nèi)鄙賹χR的對比歸納和總結,即知識遷移能力有待提高。他們對教師滿堂灌多持歡迎的態(tài)度,并希望教師多講語法,詳細講評練習。而自己的處理作業(yè)的時候,卻常常忽視對語境題干和篇章大意的理解,心態(tài)浮躁,粗心大意。于是,更應該建議他們課后多練題,多提問,多動腦。待進生基礎薄弱,詞匯量少,又缺少語法知識,而且學習態(tài)度不夠端正,只喜歡聽老師講,卻不愿意自己多讀,多背。其實,他們最大的學習障礙是詞匯較少,最致命的弱點是不肯多讀。對這一群體學生,學單詞、學造句、學翻譯是很有效的提高辦法。于是,了解學情,正確處理教學目標與學生需要的關系,是搞好教學工作的前提,分層次布置練習,分層次要求和面批作業(yè)是讓不同群體學生學有所得的關鍵。第二,語法講解,注重反復出現(xiàn),歸納總結。很多高中生在學習英語語法時,總是抱著“一口吃個大胖子”的希望來學習。但是,這樣的想法是極不合理的。首先對于記憶這一關就不可能出現(xiàn)一蹴而就——很少有神童是可以過目不忘的,大多數(shù)人的記憶都還是依靠“反復出現(xiàn),加深印象”的辦法來實現(xiàn)的,對于語言學習更是這樣。同時,在我們的現(xiàn)行教材中,也充分地體現(xiàn)了這一特點:比如,這個單元學習一個生詞,后一個或幾個單元就可能出現(xiàn)其派生詞匯;又比如,高一上學期就學習過強調句了,而在高二好幾個單元的課文或練習中,都又出現(xiàn)了強調句,這就是知識的反復出現(xiàn)。而我們老師教學,更應該注意好這個反復出現(xiàn)的環(huán)節(jié),千萬不能忽視它。就拿強調句來說,高一第一次遇見這種句型的時候,相信每個老師都會把它作為重點,進行透徹的講解,并一一舉例練習。而當高二再次出現(xiàn)同樣句型的時候,是不是就略為帶過,稍作提示就完了呢?我想,這時也許是更應該強化鞏固的時候了吧。因為往往學生在第一次接觸一個知識的時候,都覺得陌生,不易理解,而當?shù)诙我娒鏁r,又覺得好像什么都“知道”了一樣。不過,這樣的“知道”只是記憶中殘存的一點印象,只是一知半解——尤其對于基礎不很扎實的學生來說,也許第一次接觸就沒吃得透徹,所以此時更應該抓住他們似懂非懂的心理進行練習回顧。當然再次重現(xiàn),不需要像第一次見面那樣全面見解——那樣既花時間,學生也不耐煩。所以要把握講解的尺度,作好歸納總結的工作。比如再講強調句,那我認為首先要簡單回憶it is/was ... that/who ...的基本結構,什么時候可以用who,這幾個詞在句子中不充當成分的內(nèi)容。然后,讓學生分別對它的主語、賓語、狀語進行強調,換成強調句,進行練習。而后,再用練習回顧強調句的特殊疑問句和一般疑問句的語序,以及l(fā)這樣的特殊結構變?yōu)閺娬{句的用法。真正做到保證語法講解有條理,不啰嗦,就練習歸納總結語法規(guī)則,幫助學生記憶。第三,幫助學生找方法,取巧入門。在與學生的接觸交談中,我發(fā)現(xiàn)很多學生對于自己的學習狀態(tài)不清楚,更談不上什么學習方法——反正老師教,他們學,課后做作業(yè),從來沒有去思考過為什么要這樣學,怎樣學更好這類問題。于是,學習上盲目,沒有目的性,加上懶惰思想的滋生,自控能差的特點成為學生學習就此擱淺的主要癥結。相反,如果我們老師能夠走近學生,而不要高高在上的一味灌輸知識,更多的站在學生角度,了解學生的思想思維,幫助他們找方法,找巧門,帶著他們英語入門,也許更能帶動他們學習的興趣和熱情。對于英語語言學習,最大的攔路虎就是詞匯、短語的記憶。要談記憶的方法,不僅抽象又乏味,那不妨嘗試一下看似簡單幼稚的記憶思維。例如,pull和push這兩個詞很多學生到高二了還分不清,怎么辦?看啊,pull的“l(fā)”不像鉤子嗎?就是鉤過來,“拉”的意思咯,由此區(qū)別push的“推”。又例如,be in charge of和be in the charge of,一個是“負責”,一個是“由……負責”,要記憶怎么辦?對比啊,后者比前者多一個the,而后者的漢語意思比前者多一個“由”字,有被動的意味。多一個單詞,就多一個漢字,多一個意味,不是就好區(qū)別了嗎?再如,out of question和out of the question,怎么記?我說“有the就有問題,沒the就沒問題”,可不是嗎?前者意為“沒問題,辦得到的”;后者意為“不可能,辦不到的”。這樣只看單詞或短語的形來記憶它們的方法,看似笨拙幼稚,但是也許更能幫助一部分學生記憶,提高興趣。畢竟高中學生的思維模式還處于發(fā)展之中,而要讓他們接受一些抽象的知識,何不將它們具體化呢?以上,是我近期教學中的一些感觸和想法,難免淺顯片面。但本著“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的信念,我會在以后教學中悉心聽取學生的反饋意見并虛心接受老教師的指導,以竭盡所能提高教學的質量,對學生的學習真正起到指導、幫助、影響的作用。高二英語教學心得體會3教學是一門技術,也是一門藝術,“沒有最好,只有更好?!币胱鞯礁茫偷脤^去的工作進行不斷的反思,總結經(jīng)驗教訓,查漏補遺。以下是我在英語教學過程中的幾點體會。一、注意高二年段與初中的銜接過渡高二新學期伊始,及時給學生彌補初中的缺漏知識,利用一月左右的時間從語言、詞匯、語法、句型等方面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