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內容簡介】
語調。發(fā)音,語調,重音,停頓,不求完美,但要基本正確。否則,將影響聽力及口語,從而是語言失去交流的功能。簡易讀物對打好基礎極有用,要多讀。一是數量要多,至少讀四十本。二是要重復讀,選出十至十五本,讀三遍,讀到許多問題印在腦子中。設想一下,別人能用一千五百到兩千詞匯寫出幾十本書來,如果我們能把這些表達方式掌握住,能夠表達多少內容!在基礎階段后期,或高年級,要努力背誦名篇,比如說,背50100篇。無論從語言還是內容來說,這都是精華。背熟了,對了解西方文化,對研究文字的運用都有好處。英語專家陳琳談英語學習方法在沒有語言環(huán)境的情況下,外語是不可能“習得”的(但作為一種教學手段,必須盡量創(chuàng)造習得環(huán)境),只能“學得”。必須下艱苦的功夫。我一向主張要“背”。不僅兒童,成人更加要背。且看鄭板橋在《自敘》中所說:“人咸謂板橋讀書善記,不只非善記,乃善誦耳。板橋每讀一書,必千萬遍。舟中,馬上,被底,或當食忘匕著,或對客不聽其語,并自忘其所語,皆記書默誦也。書有弗記者乎?”一代大師尚且如此,何況我輩凡人,更何況他背的大概不是外語。一般學習外語的,都知道有所謂“精讀”和“泛讀”。殊不知,在聽、說和寫這其他三“會”上,也都要作精和泛的工作。說的啰唆些:要有精聽和泛聽、精說和泛說、精寫和泛寫。精泛兩種功夫相輔相成,缺一不可。學習語言,在讀、聽、說、寫四會中,固可因工作的需要而有所側重,但最好還是能全面掌握。英國16世紀思想家培根曾說:“讀書使人充實,交談使人機敏,寫記使人精確”(這里交談包括聽和說)??梢钥闯觯瑢W會讀、聽、說、寫一種語言,不僅是掌握語言能力以作為工具的問題,更加關系到一個人素質的培養(yǎng)。英語專家秦秀白談英語學習方法好學生都不是在課堂上由老師“教”出來,而是靠老師在課堂內外“導”出來的。就學習英語而言,不要把“寶”都押在課堂教學上,而要靠自學。We live in and by 。生活的范圍有多大,你的英語學習天地就有多么寬廣。誠然,你周圍的語言環(huán)境是漢語,但你完全可以自己創(chuàng)造虛擬的“英語世界”。常問問自己:這層意思或這個事物用英語該怎么表達?在這種場合或情景下,“老外”會說些什么話?帶著這類問題去讀書,去請教他人,就能“立竿見影”。有了這種意識,你就會發(fā)現:你走到哪里都可以學英語,一輩子都在學英語。要讀大量的英文小說。就英語學習而言,一部英文小說其實就是英語建構的一個“虛擬世界”。那里有人,有人的心靈和人與人之間關系的揭示,有人與自然、與社會的沖突和調和。走進一部英文小說,你實際上就已經“生活”在一個“英語世界”里了,還愁沒有東西可學?經典作品要讀,寫得好的當代通俗小說也要讀,因為后者的語言更新鮮,更有時代感。英語專家陶潔談英語學習方法學習英語跟做任何學問一樣,沒有捷徑可走,不下苦功夫是不行的。學習英語首先要打好基礎。從語音語調做起,多聽錄音多模仿,一定會有收益。學習語言有一個積累過程,在聽、說、寫、讀四項基本技能中,閱讀是關鍵。應該大量閱讀簡寫本文學名著和其他簡易讀物,培養(yǎng)對英語的感性認識,了解英語社會的文化背景知識。如果把自己感興趣的文章或詩歌或名篇背下來,那對以后寫地道的英語會有很大的好處。學習英語是為了使用。在大量閱讀的基礎上,要想方設法使用自己學到的東西。最簡便的方法是使用英語復述自己感興趣的閱讀材料和用英語寫日記。這兩種辦法可以促使我們在閱讀時有意識的尋找我們想用的語言素材和表達方式,而長期堅持的結果會提高我們理解原文的能力和用英語正確表達思想的能力。英語專家劉承沛談英語學習方法學英語的成敗,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我們接觸了多少英語和什么樣的英語。閱讀的語言材料最容易得到,因此我們應該多讀書,讀各種有用的書,好書。朗讀和聽寫是學外語最有效的訓練方法,基礎階段必須堅持。千萬不能因為現行各種英語測試不考這兩項而放棄。不要小看世界名著的英文簡寫本?;A階段讀它三,四十本才會體會到學英文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及早學會用英英詞典。這是因為英漢詞典多半不解釋詞義,只給對等詞,而兩種語言的詞匯并不是可以完全對等的。豐子愷學外語的方法藝術家豐子愷不僅是著名的畫家,而且是有名的文學家和翻譯家。他一生勤奮好學,刻苦鉆研,除搞作畫,練書法,寫隨筆外,先后學過日文,英語,俄語,并用這3種外文翻譯了大量的音樂,美術,理論和文學作品。他學外語的方法是有計劃地熟讀課文,或以中譯本為參考,熟讀原著。每天讀一新課,同時不斷地溫習舊課。為了加深記憶,牢固掌握所學東西,他常采取有計劃的重復的方法掌握所學的東西。如讀一篇文章,每讀一遍,在文章下面劃一筆,一筆一筆積起來,組成一個“讀”字的繁體字,即表示他把這篇文章讀了22遍。具體的辦法是這樣:第一天他把第1課讀10遍,寫下左邊的言字旁和右上的士字;第二天把第二課同樣讀10遍,再把每一課溫五遍,在士字下加寫一個四字;第三天把第三課讀10遍,第二課溫5遍,每一課溫5遍,寫下目字;第四天把第四課讀10遍,重溫第二,三課,同時把第一課再溫2遍結束,即完成“”字的最后兩只腳。這樣1課課文反復讀下去,終于在每1課下面都寫上一個完整的“讀”字的繁體字像這樣22遍分4天讀,比一天讀22遍收獲更大??梢?,豐子愷先生學外語是下了一番工夫的,他這種刻苦自修的精神很值得我們借鑒和學習。豐子愷先生刻苦自學俄語的精神更令人敬佩。他開始自學俄語時,已經53歲了。他用得課本是《俄語一月通》。這本書是從日文的“四周間”(即“四星期通”)翻譯過來的。讀完了這種課本,他就找一些俄文原著,對照著中譯本讀起來。使人吃驚的是,他學俄文學了9個月就開始閱讀托爾斯泰的長篇小說《戰(zhàn)爭與和平》的原著了,全書9個月讀完。以后他就動手翻譯屠格涅夫的《獵人筆記》,31萬字,5個月譯完。從開始學俄語到動手譯《獵人筆記》,還不到2年呢!而且他當時還有作畫,編書等任務以及種種社會活動。學俄語還是業(yè)余的。豐子愷先生學外語,尤其是俄語,既沒有老師,也沒有完備的教材,全靠自己刻苦鉆研,竟能在這么短的時間內取得這么大的成績,這不能不令人肅然起敬!同學們,在外語學習上,你是否也像豐子愷先生那樣下過苦功。你的學習方法正確嗎?在學習中能否有好的效果,關鍵在于能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