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結】名思教育【學習目標】 1.了解物質是由原子、分子等微小粒子組成的.2.了解分子是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最小粒子.3.質子是化學變化中的最小粒子;原子可以結合成分子.【基礎知識精講】※課文全解分子的性質分子的質量和體積都很小,肉眼是看不到的,如果要拿一個水分子跟乒乓球相比,就好比拿乒乓球與地球相比一樣,×1021個水分子.分子間有間隔,
2025-08-17 05:00
【總結】本節(jié)課的內(nèi)容是繼前面兩個單元學習某些物質的性質和變化后,從宏觀的物質世界跨進微觀的物質世界的第一課,對于學生認識宏觀物質的微觀組成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時,為進一步探究第四單元“物質構成的奧秘”奠定基礎。因此,本節(jié)教材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1)知識目標:認識分子、原子的存在,了解其性質,理解其概念。(2)能力目標:運用分子的知識解釋某些日?,F(xiàn)象,區(qū)分物理變化與化學變化,以及通過
2025-04-16 22:21
【總結】第一篇:分子和原子教學反思 《分子和原子》教學反思 潘麗霞 本節(jié)課屬于理論型課題,又比較抽象,我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做到對重、難點的突破: 1、從生活引入,激發(fā)學生的興趣: 讓每一個學生以輕松...
2025-10-05 01:21
【總結】第一篇:分子和原子教學設計 《分子和原子》教學設計 阜寧縣實驗初中 田菊香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認識物質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構成的。 2、認識分子是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最小粒子...
2025-10-05 00:49
【總結】小測驗1、水是由水構成,二氧化碳是由構成,氯化鈉由鈉和氯構成;水銀由構成。原子構成的物質包括:、、。2、分子和原子的區(qū)別在于。3、化學變化的實質:
2025-11-09 00:08
【總結】第三單元課題1分子和原子課題1分子和原子第一課時物質的微粒性第二課時分子可分第三單元
2025-11-15 15:10
【總結】課題2分子和原子引入:來越少?為什溫度越高減少得越快?候,為什么會聞到濃郁的糖的甜味或酒的芳香?,為什么一下子就不見了?物質是由分子或原子構成的你知道分子有多大嗎?歸納分子的特點.活動與探究,攪拌,觀察溶液的顏色。,慢
2025-01-13 07:41
【總結】分子和原子課題二放大300倍的樹葉放大1000倍的白紙放大5000倍的頭發(fā)放大10000倍的陶瓷放大1000萬倍的酒精1、糖放入水中為什么不見了?2、衣柜中樟腦片為什么不見了?3、同學們?yōu)槭裁磿劦交ǖ南阄叮啃〗Y:物質是由微小的粒子--分子或原子構成的一、肉
2025-11-21 14:13
【總結】離子晶體、分子晶體原子晶體授課人:崔安禳一、離子晶體二、分子晶體三、原子晶體總結氯化鈉氯化銫二氧化碳金剛石石墨氯化鈉晶體模型面心體心棱上頂點氯離子鈉離子思考:氯化鈉晶體中鈉離子和氯離子分別處于晶胞的什
2025-11-01 21:28
【總結】課題一分子和原子麻柳鎮(zhèn)中心學校徐成乾一、物質由微觀粒子構成1、基本性質(1)微粒的質量和體積都很小2、微粒是不斷運動的,溫度升高,分子運動加快。3、微粒間有間隔。3、微粒間有間隔。3、微粒間有間隔。3、微粒間有間隔。3、微粒間有間隔。3、微粒間有間隔。
2025-11-15 13:58
【總結】第一篇:分子和原子教學設計四 分子和原子教學設計四 【學習目標】 ,知道分子、原子是構成物質的粒子。 。 。 【學習重點】 認識分子、原子是客觀存在的,會用分子、原子的觀點解釋日常生活中...
2025-10-05 00:57
【總結】第一篇:分子和原子教學設計六 分子和原子教學設計六 一、整體設計 1、教材分析 本節(jié)課的內(nèi)容是繼前面兩個單元學習某些物質的性質和變化后,從宏觀的物質世界跨進微觀的物質世界的第一課,對于學生認識...
2025-10-05 01:16
【總結】課題2分子和原子制作人:長沙市第十二中學曾金平請同學們思考下列問題:1:濕衣服為什么經(jīng)太陽曬會變干?2:糖塊放在水里,會逐漸消失,而水卻有了甜味,這是為什么?3:為什么走到花園或酒店的附近往往會聞到花或酒的香氣?4:敞口容器里的水,在常溫下會逐漸減少,如果受熱會減少更快,為什么?課題2分子和原子
2025-11-21 14:14
【總結】第五章多原子分子目錄價電子對互斥理論雜化軌道理論離域分子軌道休克爾分子軌道理論分子軌道對稱守恒原理缺電子多中心鍵與硼烷的結構Introduction在第三章我們看到,對雙原子分子的結構與性質問題,基于離域
2025-05-03 22:04
【總結】《分子和原子》教學設計教材人教版九年級化學(上)教學對象九年級學生課題分子和原子教學時間20分鐘(一)教學設計思想化學是在分子、原子層次上研究物質的組成、結構、性質及其變化規(guī)律的一門自然科學?;瘜W科學的探究屬性和社會屬性,賦予化學課程以特定的內(nèi)涵?;瘜W課程不僅要創(chuàng)設生動、多樣的科學探究和實踐活動情景,更應該聯(lián)系學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