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內(nèi)容簡介】
小組成員介紹和任務分工a) 小組成員三名:翁謀毅、陳柏蒼、肖鶴翀b) 小組成員分工:翁謀毅: ①車庫升降機機構(gòu)和橫移機構(gòu)的設計、選型與強度校核;②車庫升降機構(gòu)中,電機傳動部分的三級行星齒輪減速器的裝配圖的繪制;③承擔部分叉梳式小車主要傳動部件的三維圖繪制。 陳柏蒼:①立體車庫的叉梳式搬運器的設計; ②立體車庫的叉梳式小車主要傳動部件的裝配圖的繪制; ③叉梳式小車主要傳動部件的三維圖的繪制。 肖鶴翀:①立體車庫的行走小車式搬運器的設計; ②叉梳式小車和叉梳式停車庫的尺寸設計和強度校核;③叉梳式小車的運行電機和二級同軸式減速箱的設計以及該二級同軸式減速箱裝配圖的繪制;④承擔部分叉梳式小車主要傳動部件的三維圖繪制。3. 機械系統(tǒng)原理方案和結(jié)構(gòu)設計——肖鶴翀部分 初步方案一: V形夾臂式行走小車該行走小車是一種新型的 V 型夾臂式液壓行走小車,可以實現(xiàn)雙向的車輛存取。圖 V 型夾臂式液壓行走小車示意圖 V 型夾臂式液壓行走小車結(jié)構(gòu)組成該行走小車包括行走部分和存取部分,行走部分位于存取部分的下方,行走部分包括四個在小車主體Ⅰ的底部四角均勻分布的支撐輪,一組彈性連接驅(qū)動輪以及與驅(qū)動輪連接的電機;存取部分包括小車主體Ⅰ,在小車主體Ⅰ上的中部一側(cè)沿小車行走方向上設置的導軌,以及在小車主體Ⅰ上的導軌上沿小車行走方向滑動的小車主體Ⅱ,小車主體Ⅰ和Ⅱ都由底板、中間板和蓋板組成,將小車主體Ⅰ和Ⅱ分為上層和下層,在小車主體Ⅰ和Ⅱ的下層均勻分布的安有兩兩成對的四個 V 型夾持臂,V 型夾持臂的兩臂之間的夾角為鈍角,且 V 型夾持臂的 V 型角處與小車主體的底板和中間板鉸接,成對的兩 V 型夾持臂的鉸接處連線與小車行走方向垂直,夾持臂的一側(cè)為夾持車輪端,與小車行走方向平行,另一側(cè)的中部設有滑槽,端部安裝有滾輪,滾輪與底板和中間板相接 觸且在底板與中間板間的下層滾動,在小車主體Ⅰ和Ⅱ的上層中部分別安放有與小車行走方向一致的液壓缸,液壓缸的兩端分別鉸接與液壓缸垂直的兩個橫向拉桿的中部,每個橫向拉桿的兩端分別與在下層兩個成對的 V 型夾持臂滑槽內(nèi)滑動的滑塊連接。橫向拉桿與液壓缸的鉸接結(jié)構(gòu)既有轉(zhuǎn)動副又有移動副,不僅可以使液壓缸在液壓缸與橫向拉桿的平面內(nèi)轉(zhuǎn)動還可以使液壓缸在橫向拉桿的方向上做微移動。 V 型夾臂式液壓行走小車運行過程本行走小車的組成分為行走部分和存取車部分,均勻分布在小車主體Ⅰ底部四角的四個支撐輪 2 起支撐和導向作用,與小車主體Ⅰ1 彈性連接的驅(qū)動輪10 在電機的帶動下使小車運動,彈性連接可以保證驅(qū)動輪始終與地面接觸,而且可使小車雙向運動。整個過程可分為以下幾步:①車輛停放在預設位置;②行走小車開始工作,驅(qū)動輪在電機驅(qū)動下,進入轎車底盤下定位;③液壓缸沿小車運行方向伸開,帶動夾持臂運動到水平方向;④主體Ⅱ伸出四個夾持臂夾持前兩個車輪,主體Ⅰ伸出四個夾持臂夾持后兩個車輪;⑤主體Ⅱ 在小車主體Ⅰ的導軌上滑動,自適應不同軸距;⑥電機驅(qū)動驅(qū)動輪進入升降裝置。圖 V 型夾臂式液壓行走小車工作狀態(tài)示意圖 方案總體評價本方案的優(yōu)點:①采用新型的彈性連接驅(qū)動輪,與行走小車彈性連接可保證驅(qū)動輪始終與地面接觸,驅(qū)動可靠,而且可實現(xiàn)行走小車雙向運動。②液壓缸數(shù)量少,夾持臂的設計可使夾持臂與小車主體兩處接觸,使夾持臂接觸可靠。本方案的缺點:①結(jié)構(gòu)設計復雜,整體尺寸較大;②夾持臂強度要求高,安全性較差。 改進方案一:楔形塊—夾臂式導軌行走小車在原小車的基礎上,設計了一種新型的楔形塊—夾臂式導軌行走小車,可完成車輛的存取的搬運工作。圖 楔形塊—夾臂式導軌行走小車示意圖 楔形塊—夾臂式導軌行走小車的結(jié)構(gòu)組成該行走小車包括行走部分和存取部分,行走部分主要是四個驅(qū)動輪,負責帶動小車運動;存取部分包括兩個部分,一個是車輪提升裝置,另一個是液壓傳動裝置。車輪提升裝置主要包括楔形塊,外伸板和夾持臂,通過楔形塊的伸出和夾持臂的配合提升并固定汽車;傳動部分主要包括液壓裝置和中間傳動部件,主要目的是傳遞液壓的運動到楔形塊和外伸板上。整個行走小車是從汽車的側(cè)面進入地盤下就位,小車沿楔形塊運動方向尺寸應小于汽車前后車輪間距一定長度;小車外伸板長度應小于前輪之間或后輪之間間距;楔形塊應大于車輪寬度;小車夾持臂應長于楔形塊寬度。 楔形塊—夾臂式導軌行走小車的運行過程整個搬運過程大致可分為:①停車→②搬運小車就位→③汽車被提升→④運送汽車到指定位置→⑥汽車放下→⑦搬運小車歸位。停車:車主須在指定位置,對于沿車身方向上定位要求較精確,側(cè)面方向上定位要求較寬松。沿車身方向上的精度保證,可通過對前車輪停放位置的定位來解決。即比如畫線定下前車輪停車位置,在畫線前后誤差15cm皆可認為有效停車。搬運小車就位:搬運小車的進入是從兩車輪中間側(cè)面進入,對于沿汽車車身方向的定位已在停車時候解決,而對于沿小車運動方向上的定位,可以在外伸板中相應位置增加光電傳感器來解決,通過光電傳感器判斷小車是否經(jīng)過了一個車輪而沒進入第二個車輪,從而對小車的沿小車運動方向進行定位。要求誤差在15cm內(nèi)。汽車被提升:這一步主要是在液壓缸帶動,傳動裝置傳動下,外伸板和楔形塊同步伸出,楔形塊進入小車車輪下部,并超出小車車輪底部一定合適距離,然后楔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