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內容簡介】
習理論的應用上,多數(shù)CAI 軟件采用行為主義學習理論。眾所周知,斯金納是行為主義學習理論的杰出代表人物,他所倡導的程序教學集中體現(xiàn)了這一理論。行為主義學習理論強調刺激、反應和強化,通過反應后的強化建立反應與刺激間的正確聯(lián)系。1979年,加涅和布里格思根據(jù)行為主義學習理論提出了對CAI設計有重要指導作用的教學設計原則,這就是:①接近(Contiguity)原則,即反應必須在刺激立即出現(xiàn);②重復(Repetition)原則,重復練習能加強學習和促進記憶;③反饋與強化(Feedback and reinforcement)原則,與反應正確性有關的信息可以促進學習;④提示及其衰減(Prompting and fading)原則,在逐步減少提示的情況下,朝著期望的反應引導學生,從而完成學習。在這些理論原則的指導下,這一時期開發(fā)的大量的CAI課件多數(shù)是操練和個別指導型的,強調通過學習,使學生掌握一定的知識。在這一階段,計算機技術的使用,突出表現(xiàn)在人機交互方式上,主要是通過文字和簡單的圖形,因此,大多數(shù)CAI軟件缺乏對學習者的吸引力。2.第二階段 20世紀80年代的十年,是CAI發(fā)展的第二階段,在這期間無論是CAI的發(fā)展規(guī)模,還是應用水平都有顯著地提高。在理論的運用上,由于在心理學界認知學習理論與行為主義學習理論的激烈爭論,此時認知理論已經占了統(tǒng)治地位,成為指導CAI發(fā)展的重要的理論基礎。認知學習理論認為世界是由客觀實體、其特征以及客觀事物之間的關系所構成,在學習上他們強調學習者內部的認知過程。認為教學的目標在于幫助學習者習得事物及其特性,使外界客觀事物(知識及其結構)內化為其內部的認知結構。根據(jù)認知學習理論,學習的各個內部過程分別是接受、期待、提取信息到短時記憶、選擇性知覺、語義編碼、反應、強化、激發(fā)信息的保持、形成概念。1981年加涅、維格和羅杰斯等人指出,學習的內部過程與學習周期的幾個階段是一致的,若能將CAI提供的學習活動(人機交互過程)與學習的內部過程相一致,會明顯地增加CAI的有效性。為此,人們建立了與學習內部過程相一致的相應的CAI 活動序列(如下表所示)。根據(jù)這一關系,人們在設計和開發(fā)CAI軟件時,經常會在CAI 課件的開始,利用能體現(xiàn)課件內容且具有強烈感染力的圖形序列(或圖象),以喚起學生的注意。并在學習開始時,告訴學生目標,從而激起學生對學習的期望。接下來會通過測試,刺激學生回憶以前的學習,以便把已有的與將要學習的新的知識結合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