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結】隴東學院文秘教育專業(yè)課程指南《先秦文學》課程編號:0221604課程名稱:《先秦文學》開設時間:第二學期(18周,周3學時)選用教材:1.袁行霈主編,《中國文學史》(第一卷),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8月第一版。2.張采民主編,《中國古代文學作品選》(第一卷),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6月第一版。參考書目:1.[清]馬瑞辰通釋,《毛詩傳箋通釋》三十二卷
2025-06-29 08:31
【總結】......緒論基本知識1.儒家的文學教化論是從先秦到漢代逐漸形成的。2.一般而言,儒家思想主要影響文學的外部規(guī)律方面,而道家思想主要影響文學的內部規(guī)律方面。3.中國古代文學理論的概念和范疇主要
2025-06-28 02:16
【總結】先秦文學模擬試題(一)及答案先秦文學模擬試題(一)一、填空題(每題1分,共20分)1.有關女媧的神話應產生于()社會。2.《詩經》中的“風”包括了周南、召南、邶風、()等國風。3.“匪女之為美,美人之貽”是《邶風·》一篇中的句子。4.我國第一部記言記事文字的總集是《》。5.莊周的著作現(xiàn)存共三十三篇,分篇、外篇和(
2025-06-22 19:06
【總結】遼寧師范大學文學院西方文論選講教學大綱課程名稱:西方文論選講適用專業(yè):師范專業(yè)制定人員:趙琨制定日期:2020年3月審定人:杜林
2025-08-27 14:22
【總結】緒論一、先秦文學形態(tài):1、詩、樂、舞緊密結合,這是早期詩歌的一個重要特征。2、文、史、哲不分。先秦時期,文化呈現(xiàn)一種綜合態(tài)勢。3、作者和時代難以確定。有些文學作品非一時一人所作。4、先秦作品的原始面貌不是十分清晰。因長期的傳承過程中有損益。二、先秦文學作者的流變:1、由巫到史。夏朝時代和西周初期,以原始宗教文化為主,文化的主要承擔者是巫覡。隨著鬼神地位的下降,史官成為新興文化的代表,成為
2025-06-22 20:18
【總結】第10課論修身漁家傲李清照天接云濤連曉霧,星河欲轉千帆舞。仿佛夢魂歸帝所,聞天語,殷勤問我歸何處。我報路長嗟日暮,學詩謾有驚人句。九萬里風鵬正舉,風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詩海探珠【賞析】這首詞當為易安南渡后的詞作。上片開頭兩句,描繪了一幅遼闊壯美的海天相接圖。其中“接”“連”兩字將“天”、“云濤”、
2024-11-12 18:54
【總結】一、基礎積累(),猶水之就下、獸之走壙也【解析】選D。A.“爵”通“雀”;B.“涂”通“途”,“莩”通“殍”;C.“頒
2024-11-12 17:15
【總結】第一篇:公共基礎知識:文學―先秦文學考點歸納 先秦文學是指從遠古時代(指的是約距今300萬年─公元前21世紀的世界)到秦統(tǒng)一(前221年)以前的文學現(xiàn)象。 《詩經》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共收入自西...
2024-11-09 14:15
【總結】1第一編先秦文學2先秦文學緒論一、先秦文學的分期按史學坐標系把先秦文學劃分為一.三皇五帝時代:(BC26~22世紀)傳說中的三皇(天皇、地皇、人皇)五帝(黃帝、顓頊、帝嚳、唐堯、虞舜)。這個時期生產資料公有,勞動是集體行為,人與人之間相互平等,這也就是儒家經典中稱贊的“大同時代”?!抖Y記
2025-01-08 10:50
【總結】第一篇:先秦文學模擬試題(一)及答案 先秦文學模擬試題 (一)及答案 先秦文學模擬試題 (一)一、填空題(每題1分,共20分) 1.有關女媧的神話應產生于()社會。2.《詩經》中的“風”包括...
2025-10-04 13:25
【總結】......先秦文學試題答案一、填空:1、沒有文字的時代,文學是依靠口耳相傳的形式進行傳播。2、中國最初的詩歌是和音樂、舞蹈結合在一起的。約在春秋
2025-06-22 20:38
【總結】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
2025-01-08 20:26
【總結】第二講先秦儒家哲學提綱:一、先秦哲學分類二、孔子哲學思想(倫理學與政治哲學)三、孟子哲學思想(心性之學;倫理學與政治哲學)四、荀子哲學思想(自然哲學、倫理學(禮樂之學)與政治哲學)一、先秦哲學分類:《莊子.天下篇》(莊子:公元前369年-286年;最早之哲學史文獻。莊子分五家,不談儒家;莊子是反對儒家學說的。)天下大亂,賢圣不明,道德不一,天下
2025-07-28 05:41
【總結】......名詞解釋:“詩言志”說:出自《尚書》中的《堯典》,是說“詩是言詩人之志的”,這個“志”的含義側重指思想、抱負、情感等?!霸娧灾尽闭f是現(xiàn)存古籍對文學觀念的最早資料,價值表現(xiàn)在兩方面:其一,說明古人對詩作為藝術的
2025-06-28 02:38
【總結】《中國古代文論》復習資料(1)選擇題第一章:先秦1、孔子所代表的儒家文藝觀,大體上表述于以("興觀群怨"為核心的批評觀)2、孔子的"詩可以興"中的"興",朱熹解釋為("感發(fā)志意"和"托物興辭")3、孔子在《論語·八佾》中說:《韶》樂是("盡美矣,又
2025-05-11 2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