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H ONa + H2O + NaOH 苯酚鈉 在酚鈉溶液中通入 CO2又能析出苯酚,表明苯酚的酸性弱于碳酸。 ( Why? ) 因 酚羥基 和 環(huán) 易被 濃硝酸氧化 ,產(chǎn)率很低,所以在氧化時(shí)要對(duì) 酚羥基進(jìn)行 保護(hù) O H( 濃 ) H 2 S O 42 5 ℃1 0 0 ℃O HS O 3 HS O 3 HO H 1 0 0 ℃( 3) 磺化 動(dòng)力學(xué)控制產(chǎn)物 熱力學(xué)控制產(chǎn)物 控制反應(yīng)速率 控制反應(yīng)溫度 5. 酚的氧化 O HO HK 2 C r 2 O 7H 2 S O 4 , H 2 OOO酚在氧化劑的作用下生成醌: OO+ 2 H 2 e+ 2 eO HO H對(duì)苯二醌 (氫醌 ) 對(duì)苯醌 醚 ? 醚可看成醇 OH的氫原子被烴基取代后的生成物; ? 醚的通式: ROR’、 ArOR或 ArOAr; ? 醚分子中的氧基 —O—也叫醚鍵 。 ? 醚對(duì)氧化劑較穩(wěn)定,但 a碳?xì)滏I 可被空氣氧化成過氧化物: 例 1: 例 2: ? 過氧化物不易揮發(fā) , 蒸餾醚時(shí) , 殘留餾液中過氧化物濃度增加 , 受熱 易爆炸 。 钅 羊钅 羊钅 羊2. 醚鍵(碳 –氧鍵)斷裂 醚在 HI或 HBr的作用下, C–O鍵斷裂, 生成醇與鹵代烷等: C H 3 C H 2 C H 2 O C H 3 + H I C H 3 C H 2 C H 2 OC H 3HC H 3 C H 2 C H 2 OC H 3HI C H3 I + C H 3 C H 2 C H 2 O HSN2反應(yīng) 鹽 钅 羊親核試劑 對(duì) SN1歷程 , 不同 , 看碳正離子的穩(wěn)定性 。 酚羥基 是 鄰對(duì)位定位基 , 強(qiáng)活化基。 酚的結(jié)構(gòu) OH1 . 6 Ds p 2. . p?共軛 ①苯環(huán)上電子云密度增加; ②酚羥基氫的離解能力增強(qiáng)。 醇 2176。 N吡啶 醇還可以與其它 ?;噭?發(fā)生酯化反應(yīng): R O H + R 39。 2 176。 ROHOHHROHOHHROHOHH醇與水之間形成的氫鍵 低級(jí)醇能與水混溶,如甲醇,乙醇,丙醇。醇、酚和醚都是烴的含氧衍生物。 OH(親水基) 在分子中的比例越大,水溶性越大。 1 176。 C O C R 39。 醇 1176。 結(jié)構(gòu)與性質(zhì)的關(guān)系: 1. C— O鍵具有部分雙鍵的性質(zhì),較難斷裂; 2. O— H鍵極性增加,酚羥基具有 酸性 ; 3. O上 p電子向苯環(huán)轉(zhuǎn)移,使苯環(huán)電子密度增高,易發(fā)生 親電取代; 并比醇 易于氧化 。 (1) 鹵代反應(yīng): OH Br Br Br OH Br2, H2O 100% + HBr 白色沉淀。 ? 醚鍵斷裂的方式 ——往往 從 含碳原子較少 的烷基斷裂下來與碘結(jié)合 ( SN2) 。 CC H 3C H 3C H 3O C H 3H B rCC H 3C H 3C H 3OC H 3HC H 3 O HCC H 3C H 3C H 3B rCC H 3C H 3C H 3B rO C H 3 + H I O H + C H 3 IO C H 3 + H I O H + C H 3 I( 過 量 )( C H 3 ) 3 C O C H 3 SN1反應(yīng) 混合醚反應(yīng)時(shí),碳氧鍵斷裂的順序: 3o烷基 2o烷基 1o烷基 甲基 芳基。 OH Br2, CS2 5℃ + + HBr OH Br OH Br 比較 (主要產(chǎn)物 ) (2) 硝化: OH 20% HNO3 25℃ OH NO2 O O N O H + OH 濃 HNO3 濃 H2SO4 OH NO2 NO2 O2N (苦味酸 ) 芳環(huán)上引入硝基越多,酚的酸性越強(qiáng)。 O HO 2 NN O 2N O 2O HC H 3O HO HN O 2 pKa 酸性逐漸減弱 供電基團(tuán) 使酚的 酸性減小; 吸電基團(tuán) 使酚的 酸性增加。 b) 若消去的方向不止一個(gè),主要產(chǎn)物為 Saytzeff烯烴 C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