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孟子》原文及注釋目錄孟子簡介………………2●梁惠王上………………3●梁惠王下………………14●公孫丑上………………●公孫丑下………………●滕文公上………………●滕文公下………………●離婁上…………………●離婁下………
2024-11-30 00:36
【摘要】.....宋明儒學的和善意蘊 摘要:儒家和善思想源遠流長。宋明諸子上承孔孟,兼采佛道,創(chuàng)立理學思想,建立了以本體論、人性論、工夫論、倫理政治理想諸說為核心的規(guī)模宏大的思想體系,將儒家和善思想之意蘊發(fā)揚光大。宋明諸儒以形而上的本體作為
2025-06-28 13:05
【摘要】論語(節(jié)選)上學期學而第一1.【原文】學而時習之,不亦說(yuè)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yùn)不亦君子乎?【譯文】學習知識并按一定的時間去溫習它,不也是很高興的嗎?有志同道合的朋友從遠方來,不也是很快樂的嗎?不被別人了解而不抱怨,不也是很有君子風度的嗎?2.【原文】巧言令色,鮮(xiǎn)矣仁!【譯文】花言
2025-08-05 03:01
【摘要】第一篇:論語心得 論語心得 鑒于《論語》經歷了歷史的考驗依舊在人們的心目中處于非常重要的位置,所以在選課的時候自己堅定地選擇了論語導讀這門精品課程。雖然知道自己不可能在短短的一個學期里把有關《論語...
2024-10-25 11:34
【摘要】第一篇:《論語》賞析 【論語】 第一篇 【學而】 【本篇引語】 《學而》是《論語》第一篇的篇名?!墩撜Z》中各篇一般都是以第一章的前二三個字作為該篇的篇名?!秾W而》一篇包括16章,內容涉及諸多...
2024-11-15 00:57
【摘要】一、魏晉隋唐時期儒學的發(fā)展?1、魏晉南北朝時期——吸收佛教、道教精華,有新發(fā)展(玄學)?佛教的傳入和興盛?西漢末年,佛教通過絲綢之路由中亞傳入中國。東漢明帝派使臣到西域求佛法,請來兩位高僧,還用白馬馱來佛經。?魏晉南北朝時期,佛教盛行。?隋唐時期,佛教漸趨中國化。一、魏晉隋唐時期儒學的發(fā)展?1、魏晉南北朝時期——
2025-01-25 20:58
【摘要】學習《論語》有感_《論語》讀書心得 學習《論語》有感_《論語》讀書心得 世界上的真理永遠是最樸素的,就好像太陽每天從東邊升起,西邊落下?!墩撜Z》告訴大家的東西永遠是最簡單的,只是它...
2024-12-06 22:08
【摘要】第一篇:論語教案 《論語》十則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①掌握常用的文言實詞,能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課文。 ②理解課文思想內容,能流暢地朗讀、背誦課文。③積累成語、格言、警句,能對照反省自己。 教學重點背誦...
2024-11-05 03:05
【摘要】第一篇:論語節(jié)選 《論語》:中國春秋時期一部語錄體散文集,主要記載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它較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由孔子弟子及再傳弟子編纂而成。全書共20篇、492章,首創(chuàng)“語錄體”。南宋時,朱熹...
2024-11-15 06:37
【摘要】第一篇:《論語》說課稿 《論語》十二章說課稿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評委、各位老師:大家好!今天我的說課篇目《〈論語〉十二章》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論語〉十二章》是七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的第5...
2024-11-15 00:51
【摘要】第一篇:論語教案 《論語》教案 第一節(jié) 教學內容: 1、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2、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怠。 3、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4、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擇其善者而從之,?..
2024-11-05 03:12
【摘要】《論語》感悟(★)第一篇:《論語》感悟《論語》感悟中華民族有著數千年的文明歷史,產生了輝煌燦爛的古代文化。它不僅對中華民族的形成和發(fā)展產生了巨大的凝聚力,而且對今天在全民族弘揚愛國主義思想,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仍有巨大的現(xiàn)實意義。這些寶貴的精神財富,已成為世界文化寶藏的重要部分?!墩撜Z》是其中的代表之一,它是儒家學派的經典著作,由孔子的弟
2025-03-17 02:41
【摘要】兒童《論語》 ——學習之道 1、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yuè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yùn,不亦君子乎?”(《論語·學而》) 注釋:說:同“悅”,愉快、高興。慍:怨恨。 ...
2024-10-01 21:32
【摘要】第一篇:讀《論語》 讀《論語》 ——另讀于丹的《心得》 宋代開國宰相趙普曾經標榜說,自己以半部《論語》治天下??梢姡墩撜Z》對于我們有著深深的影響。 子貢問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2024-10-17 19:35
【摘要】第一篇:《論語》心得 《論語》心得 再次讀《論語》,也許是因為帶著任務,感覺比以往每次都讀得更加沉入。每逢讀到令自己感覺或醍醐灌頂或豁然開朗或心有戚戚然的語句時,心靈之弦總是被怦然撥動,整個身心都...
2024-10-25 0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