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2 5 . 2 7 .315 2 8 .4152 1 0 .4887 1 5 . 6 0 8 7 2 0 . 6 8 1 1 3 0 . 7 9 1 4 ( Borda)規(guī)則 ?18世紀法國的另一位數(shù)學家波德( Borda)則提出反映優(yōu)先強度的排序規(guī)則。 雖然只有5 人認為 a 最好 , 但是其余 6 人認為 a 是第二位的 。 A= { a1, … , am} 備選方案 ( 候選人 ) 集合 。 ?二次投票與體育運動中的預決賽相類似,也稱決賽多數(shù)法。 決策理論與方法 17 例 1 由 11 個成員組成的群 , 要在 a 、 b 、 c 、 d 四個候選人中選舉一人 . 設各成員心目 中的偏好序如下 : 成員 i 1 2 3 4 5 6 7 8 9 1 0 1 1 排序 第一位 a a a b b b b c c c d 第二位 c c c a a a a a a a a 第三位 d d d c c c c d d d c 第四位 b b b d d d d b b b b 按簡單多數(shù)票法則 , b 得 4 票 當選 . 實際上 , 雖然有 4 人認為 b 最好 , 但是有 7 人認為 b 最差 。 ?當有多個候選方案可供選擇時,決策群體的每個成員每人只有一票,以無記名投票方式投給自己中意的候選方案,按得票多少,票數(shù)最多者獲勝 ?這種簡單多數(shù)規(guī)則在運用中視具體環(huán)境而有不同形式。 缺陷 1:一致性規(guī)則決策成本太高 ?決策成本是指個人作為決策集團的一員,在作出投票選擇時所花費的時間和精力。 ?( 4)決策的風險性:會出現(xiàn)群體決策的極化現(xiàn)象。 “ 固執(zhí)己見 ” 也是群體決策中的一個障礙。集體決策可以在完全沒有溝通信息的情況下進行,而更多的決策是在有相互溝通信息的情況下進行。集體中每個成員都有各自的目標和優(yōu)先觀念以及不同的效用函數(shù)。 ?③ 共意性 。 決策理論與方法 8 群決策簡介 ?群體決策理論研究的問題一般具有三個前提: ?① 自主性 。 條件 忠實反映個人的偏好,如果每個人都認為 A比 B好,那么社會整 體也應認為 A比 B好。 ? 公理二: 傳遞性。 ? 投票悖論表明:根本不存在一種能滿足阿羅五個假設條件的社會選擇原理。 ? 20世紀 50年代到 80年代的美國,代表人物 Arrow(不可能定理, 1951) 投票悖論 ?假設甲乙丙三人,面對 ABC三個備選方案。 決策理論與方法 4 ?群決策概念 ? 在現(xiàn)實生活中,決策往往是群體行為,是 由多人參加進行行動方案的選擇活動 。群眾通過代表反映愿望和要求,代表們構成各種 委員會 。 ?行政機構中的 領導班子 ?社會發(fā)展 → 信息和知識的積累及更新速度加快,領導個人難以掌握和應付 → 智囊團和咨詢機構 應運而生并廣泛存在,作用加強。 ? 作為一個明確的概念是由 Black在 1948年首次提出的。 ?甲 A > B > C ?乙 B > C > A ?丙 C > A > B ?投票悖論指的是在 通過“多數(shù)原則”實現(xiàn)個人選擇到集體選擇的轉換過程中所遇到的障礙或非傳遞性 ,這是 阿羅的不可能定理 衍生出的難題。解決投票悖論的方法是限制投票偏好。對于所有的選擇項 X, Y, Z,如果有 X≥Y, Y≥Z,則有 X≥Z。 條件 獨立性不受無關備選方案的影響。決策者有 獨立選擇 機會,其行動不受較高層權利的支配,但不排除群體成員間相互影響。群體做出的必然是所有參與者 一致能夠接受 的方案。 ?② 主觀概率判斷 。 群決策簡介 ?群體決策的有效程度 ? ? 群體決策所需運用的知識和信息,可從群體中取得。 群決策簡介 ? ?( 1)決策的正確性:群體決策比較切合實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