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能使羧酸酸性減弱。 a. 誘導效應對酸性的影響 17 (1) 羧酸的酸性 a. 誘導效應對酸性的影響 同族元素 —— 從上到下原子序數(shù)依次 ↑ ,電負性依次 ↓ ,吸電子誘導效應依次 ↓。 > >F C l B rC H 2 C O O H C H 2 C O O H C H 2 C O O HF C l B r酸性減弱 吸電子誘導效應減弱 pKa 18 (1) 羧酸的酸性 a. 誘導效應對酸性的影響 同周期元素 —— 從左到右電負性依次 ↑ ,吸電子 誘導效應依次 ↑ 。 C H 2 C O O HC H 2 C O O HFO HFO HN H 2C H 3 > >>pKa 酸性增強 吸電子誘導效應增強 19 (1) 羧酸的酸性 a. 誘導效應對酸性的影響 與碳原子相連的基團 不飽和性 ↑ ,吸電子能力 ↑ ,吸電子誘導效應 ↑。 C C H C H = C H 2 C H 2 C H 3> >C C H 2 C O O HC H C H C H 2 C O O H=C H 2 C H 3 C H 2 C H 2 C O O HpKa 酸性減弱 吸電子誘導效應減弱 20 (1) 羧酸的酸性 酸性增強 b. 誘導效應的特點 C C l 3 C O O HC H C l 2 C O O HC H 2 C l C O O HC H 3 C O O Hi)具有加和性 吸電子誘導效應增強 21 (1) 羧酸的酸性 b. 誘導效應的特點 ii)誘導效應強度與距離成反比,距離 ↑ ,誘導 效應強度 ↓ 。 C O O HC l C O O HC O O HC lC l酸性減弱 吸電子誘導效應減弱 22 (1) 羧酸的酸性 c. 取代苯甲酸的酸性 i) 取代基的 鄰位效應 :若取代基在苯甲酸的 鄰位 ,無論這個取代基是吸電子基還是供電子基 (- NH2除外 ),都將 使酸性增強 , 且 酸性比相應的間、對位取代的苯甲酸都 強 ,也比 苯甲酸酸性強 。 C O O H C O O HN O 2C O O HC lC O O HO C H 3 pKa 23 (1) 羧酸的酸性 c. 取代苯甲酸的酸性 ii) 苯甲酸中苯環(huán)上 對位 基團的 總的電子效應 決定其酸性增強還是減弱。 C O O H C O O HO 2 NC O O HC lC O O HH 3 C O pKa 24 (1) 羧酸的酸性 c. 取代苯甲酸的酸性 iii) 苯甲酸中苯環(huán)上 間位 基團的 誘導效應 決定其酸性增強還是減弱。 pKa C O O H C O O HN O 2C O O HC lC O O HO C H 3C O O HC H 325 (1) 羧酸的酸性 c. 取代苯甲酸的酸性 取代基具有吸電子共軛效應時,酸性強弱順序為: 鄰 對 間 取代基具有給電子共軛效應時,酸性強弱順序為: 鄰 間 對 26 (1) 羧酸的酸性 c. 取代苯甲酸的酸性 取代苯甲酸的 pKa表 取代基 o m p H OMe Me OH F Cl Br I NO2 27 (1) 羧酸的酸性 d. 二元羧酸的酸性 羧基 具有 I效應;而 羧基負離子 具有 +I效應。 一般情況: Ka1 Ka(一元酸 ) Ka2 C O O H ( C H 2 ) n C O O HK a 1C O O H ( C H 2 ) n C O O + HC O O H ( C H 2 ) n C O OK a 2O O C ( C H 2 ) n C O O + HA BB C28 1. 羧基中氫的性質 (2) 羧酸鹽 羧酸可與 NaOH, NaHCO3, Na2CO3的水溶液反應成鹽。 R C O O H + N a O H R C O O N a + H 2 OR C O O H + N a H C O 3 R C O O N a + C O 2 + H 2 O29 1. 羧基中氫的性質 (2) 羧酸鹽 由于羧酸轉變成鹽后 水溶性增大 ,因此有較為廣泛的應用。 NOSHNOC H 3C H 3C O O N a青霉素 Na C O O N a硬脂酸 Na OO OO C u 2 +琥珀酸銅 30 1. 羧基中氫的性質 (2) 羧酸鹽 應用:用于分離、鑒別羧酸。 苯 甲 酸對 甲 苯 酚N a H C O3水 溶 液溶 解 : 苯 甲 酸 鈉不 溶 : 對 甲 苯 酚過 濾濾 液濾 餅 : 對 甲 苯 酚H+過 濾苯 甲 酸 晶 體31 第一節(jié)、羧酸 ? 羧酸的命名 ? 羧酸的物理性質 物態(tài)、溶解性、沸點、熔點 ? 羧酸的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