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一語文《師說》導學案第一課時制作人:審核人:制作時間:課前預習案一、學習目標:二、文題及背景:1.作者介紹(結合注釋①)韓愈(768——824),字退之,河陽(今河南孟縣)人。祖籍昌黎,因為昌黎韓氏是望族,所以后人又稱他為“韓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故又稱“韓吏部”。死后謚“文”,也稱“韓文公
2025-01-22 06:26
【摘要】作者:韓愈課文學習重點:①著重理解文中關于從師學習的論述。②學習、積累文言實詞、虛詞。③背誦全文。社會背景自古以來就有從師的風尚,但是唐朝安史之亂后,人們卻以從師為恥。唐代,魏晉以來的門閥制度仍有沿襲。貴族子弟都入弘文館、崇文館和國子學。他們無論學業(yè)如何,都有官可做。韓愈寫《師說》的社會背景,可以從柳
2025-01-22 18:30
【摘要】師說韓愈一、解題說:是一種議論文體,一般陳述自己對某事物的見解,可以先敘后議,也可以先議后敘。初中時學過的《馬說》、《捕蛇者說》、《愛蓮說》等都屬于這種文體。“說”是古代論說文的一種,與“論”相比較,“說”較偏重于說明(始自唐宋,明清時尤甚),而且往往帶有雜文、雜感的性質;同時,“說”的內容、寫法和
【摘要】(唐)韓愈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韓愈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貶潮州路八千。欲為圣明除弊事,肯將衰朽惜殘年!云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知汝遠來應有意,好收吾骨瘴江邊。作者簡介之一?韓愈(公元768~824年),字退之,唐代文學家、哲學家。河南河陽(今河南孟縣)人,世稱韓昌黎。少小孤貧,由嫂撫養(yǎng)。貞元八年進士。曾任
【摘要】《師說》學案班級姓名學號【課前準備】韓愈和《師說》韓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文學家、思想家,河陽人,漢族。祖籍河北昌黎,世稱韓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稱韓吏部。謚號“文”,又稱韓文公。他與柳宗元同為唐代古文運動的倡導者。宋代蘇軾稱他“文起八代之衰”,明
2025-01-22 11:28
【摘要】1荷塘月色一、經典涵詠水仙子詠江南張養(yǎng)浩一江煙水照晴嵐,兩岸人家接畫檐。芰荷叢一段秋光淡,看沙鷗舞再三,卷香風十里珠簾。畫船兒天邊至,酒旗兒風外飐,愛煞江南。霧氣飄繞,江水潺潺,暖和的陽光輕撫著秀麗的山巒,江水兩岸是彩繪的屋檐。芰荷沐浴在秋光中,沙鷗悠閑的踱
2025-01-22 07:40
【摘要】第三單元第11課師說學國學?!x自唐·韓愈《送孟東野序》[解讀]它表面上說的是物體因為放置得不平產生振動而發(fā)出聲響,實質上則是指人遇到不平事會表達自己的思想和主張。后來指受到委屈和壓迫就要發(fā)出不滿和反抗的呼聲。2.
2025-01-20 15:33
【摘要】《動物游戲之謎》學案一、三維目標:①了解并掌握科普說明文的相關知識。②了解并概括文章的大致內容。③學會品味說明文的語言。:①了解文章的說明順序。②品味說明文的語言。③將生活與科學相結合,感受探索與研究無處不在。:①激發(fā)學生熱愛科學,探索科學奧秘的志趣;培養(yǎng)學生勤于探索、
2025-01-22 16:07
【摘要】11窗窗,在我們的生活中尋常不過,但窗也是一個引人遐想的字眼,它是迎來光明的地方,也是多彩世界的瞭望口。一個人呆在房子里,面對一牖窗戶,太陽照進屋子,屋子灑滿陽光。他靜靜地思考。浮想聯翩。把這些聯想整理出來,就是一篇優(yōu)美的散文。錢鐘書的《窗》,正是這樣構思出來的。錢鐘書(1910—1998),現當代文學研究家、作家,字默存,號槐聚
2025-01-31 19:24
【摘要】5蜀道難1《蜀道難》導學案【學習目標】,把握其意境,提高鑒賞古代詩歌的能力。,仔細品味詩歌的藝術特色,感受詩歌的意境美和聲韻美。【學習重點】體會李白詩歌的浪漫主義風格?!緦W習難點】詩歌內容的鑒賞【學習方法】
【摘要】7《詩三首》導學一、學習目標::題材廣泛、技巧豐富、語言厚樸;:人物形象、詩人情感、社會意義。二、自主學習:《古詩十九首》東漢末年文人五言詩的選輯,最早見于南朝梁?蕭統《文選》。內容主要抒寫亂世士子的人生悲慨。清?沈德潛說:“古詩十九首,不必一人之辭,一時之作。大率逐臣棄妻,朋友闊絕,游
【摘要】課題《邊城》使用日期:2021年月日編寫:劉妍審校:禇艷麗預習綱要學習目標1.了解沈從文描繪的湘西風土人情和優(yōu)美的環(huán)境描寫。]2.把握對人物的描寫,重點分析翠翠的形象。3.結合人物分析,領會作者的創(chuàng)作目的,小說的主旨。4.走進作者構筑
2025-01-31 11:10
【摘要】6杜甫詩三首1《杜甫詩三首》導學案【學習目標】1、通過意象把握作者的情感2、感受詩人憂國憂民的愛國情操3、朗讀并背誦這三首詩歌【目標重難點】詩歌意象中所蘊含的情感【學法指導】誦讀法、討論法、比較法【教你一招】怎樣讀懂一首詩?首先必須要知人論世。所謂的知人
【摘要】10寡人之于國也1《寡人之于國也》導學案一、教學目標:1、學習本文比喻鮮明,善用排比,對偶,增強文章氣勢的特點2、掌握孟子的一些名言和《孟子》中的成語3、理解孟子主張行仁政,重視民心的向背,利民保民的積極思想二、教學重點:理解孟子的“仁政”思想三、教學難點:學習孟子善用比喻說理,氣
2025-01-30 21:59
【摘要】《老人與?!穼W案一、三維目的1、知識與能力:了解作家海明威的生平與文學功績2、過程與方法:掌握內心獨白對任務形象塑造的作用3、情感態(tài)度及價值觀:學習老人永不服輸的頑強精神,樹立積極向上的樂觀的人生觀。二、導讀(一)作者簡介厄納斯特·海明威(1899—1961)是美國當代文學中最著名的作家之一他出生于芝加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