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4) 選擇 較為平整光潔、加工面積較大的表面 為粗基準 v (5) 粗基準在同一尺寸方向上只能使用一次 重要表面一般是工件上加工精度以及表面質量要求較高的表面 v 3.定位基準選擇示例v 例 41 右下圖所示為車床進刀軸架零件,若已知其工藝過程為: v (1)劃線;v (2)粗精刨底面和凸臺; v (3)粗精鏜 φ32H7孔;v (4)鉆、擴、鉸 φl 6H9孔。 v (2) 零件的結構形狀與外形尺寸v (3) 生產綱領的大小v (4) 現有生產條件v (5) 充分利用新工藝、新材料v 為節(jié)約材料和能源,提高機械加工生產率,應充分考慮精密鑄造、精鍛、冷軋、冷擠壓、粉末冶金、異型鋼材及工程塑料等在機械中的應用 定位基準的選擇應采用同一組基準定位加工零件上盡可能多的表面,就是基準統(tǒng)一原則。v (4) 焊接件v 焊接件 是根據需要將型材或鋼板等焊接而成的毛坯件 v (5) 冷沖壓件v 冷沖壓件 毛坯可以非常接近成品要求,在小型機械、儀表、輕工電子產品方面應用廣泛。 v (3) 型材v 型材 有熱軋和冷拉兩種。 v (2) 鍛件v 鍛件 適用于強度要求高、形狀比較簡單的零件毛坯。 圖v ② 減少零件的安裝次數 圖v ③ 零件的結構應便于加工 圖v ④ 避免在斜面上鉆孔和鉆頭單刃切削 圖 v ⑤ 便于多刀或多件加工 圖 毛坯的確定v 1.毛坯的種類 v (1) 鑄件v 鑄件 適用于形狀較復雜的零件毛坯。 圖v 2 .零件的結構工藝性分析 v ① 、 概念 :零件的結構工藝性是指在滿足使用性能的前提下,是否能以較高的生產率和最低的成本方便地加工出來的特性。 圖 cv ④ 零件上非配合的自由尺寸,應按加工順序盡量從工藝基準注出。判斷其加工的難易程度,為選擇刀具材料和切削用量提供依據 v (4) 合理的標注尺寸v ① 零件圖上的重要尺寸應直接標注,而且在加工時應盡量使工藝基準與設計基準重合, 并符合尺寸鏈最短的原則 圖 av ② 零件圖上標注的尺寸應便于測量,不要從軸線、中心線、假想平面等難以測量的基準 標注尺寸。 要注意分析這些要求在保證使用性能的前提下是否經濟合理,在現有生產條件下能否實現。第 4章 工藝規(guī)程設計 機械加工工藝規(guī)程設計 零件圖的審查 毛坯的確定 定位基準的選擇 加工工藝路線的制定 數控加工工藝設計 數控加工的基本過程 數控加工工藝設計的主要內容 數控加工程序編制 數控加工工藝文件編制 機械加工工藝規(guī)程設計 零件圖的審查v 1.分析零件圖v (1) 檢查零件圖的完整性和正確性v 檢查內容:v 檢查零件視圖是否正確、足夠,v 表達是否直觀、清楚,v 繪制是否符合國家標準,v 尺寸、公差以及技術 要求 的標注是否齊全、合理等。 v (2) 零件的技術要求分析v 包括內容 :v 加工表面的尺寸精度;主要加工表面的形狀精度;主要加工表面之間的相互位置精度;加工表面的粗糙度以及表面質量方面的其它要求;熱處理要求;其它要求 (如動平衡、未注圓角或倒角、去毛刺、毛坯要求等 )。特別要分析主要表面的技術要求 v(3) 零件的材料分析v分析所提供的毛坯材質本身的機械性能和熱處理狀態(tài),毛坯的鑄造品質和被加工部位的材料硬度,是否有白口、夾砂、疏松等。 圖 bv ③ 零件圖上的尺寸不應標注成封閉式,以免產生矛盾。 圖v ⑤ 零件上各非加工表面的位置尺寸應直接標注,而非加工面與加工面之間只能有一個聯系尺寸。v ② 、零件的結構工藝性分析應考慮幾方面: v (1) 有利于達到所要求的加工質量v ① 合理確定零件的加工精度與表面質量v ② 保證位置精度的可能性 圖v (2) 有利于減少加工勞動量 v ① 盡量減少不必要的加工面積 圖 v ② 盡量避免或簡化內表面的加工 圖 v (3) 有利于提高勞動生產率 (轉下頁) v(3)有利于提高勞動生產率v ① 零件的有關尺寸應力求一致,并能用標準刀具加工。其鑄造方法有砂型鑄造、精密鑄造、金屬型鑄造、壓力鑄造等。其鍛造方法有自由鍛和模鍛兩種。熱軋適用于尺寸較大、精度較低的毛坯;冷拉適用于尺寸較小、精度較高的毛坯。 v 2.毛坯選擇時應考慮的因素v (1) 零件的材料及機械性能要求 v 零件材料的工藝特性和力學性能大致決定了毛坯的種類。 當對工件上兩個相互位置精度要求很高的表面進行加工時,需要用兩個表面互相作為基準,反復進行加工,以保證位置精度要求v 定位基準的 選擇原則 :v 應先精基準,再粗基準。v 試選擇各工序的定位基準并確定各限制幾個自由度。當毛坯誤差較大時,采用劃線的方法能同時兼顧到幾個不加工面對加工面的位置要求。 v 第二道工序按劃線找正,刨底面和凸臺。加工要求為尺寸 32177。㎜及凸臺側面 K的平行度㎜。 v 第四道工序鉆、擴、鉸 φ16H9孔。㎜、 51177。根據精基準選擇原則,可以有三種不同的方案: v (1)底面限制三個自由度, K面限制兩個自由度v (2)φ32H7孔限制四個自由度,底面限制一個自由度 v (3)底面限制三個自由度, φ32H7孔限制兩個自由度 v 此方案可將工件套在一個長的菱形銷上來實現,對于三個設計要求均為基準重合,唯 φ32H7孔對于底面的平行度誤差將會影響兩孔在垂直平面內的平行度,應當在鏜 φ32H7孔時加以限制。 v 擬定工藝路線的基本 過程圖 v 1.表面加工方法的選擇v ① 、 概念 :表面加工方法的選擇就是為零件上每一個有質量要求的表面選擇一套合理的加工方法 v ② 、 考慮下列因素 : v (1) 工件材料的性質 v (2) 工件的結構和尺寸 v (3) 生產類型 v (4) 具體生產條件 加工工藝路線的制定v 2.加工階段的劃分 v (1) 粗加工階段 —— 主要任務是切除各表面上的大部分余量,其關鍵問題是提高生產率。v (3) 精加工階段 —— 保證各主要表面達到圖樣要求,其主要問題是如何保證加工質量。目的 加工方法提高表面質量,一般不能用于提高形狀精度和位置精度金剛車 (鏜 )、研磨、珩磨、超精加工、鏡面磨、拋光及無屑加工等v 劃分加工階段的原因 :v (1) 保證加工質量 v (2) 合理使用設備 v (3) 便于安排熱處理工序,使冷熱加工工序配合的更好 v (4)有利于及早發(fā)現毛坯的缺陷 (如鑄件的砂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