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士可殺不可辱(氣節(jié)方面)”、“一諾千金,生死以之(誠信問題)”、“路見不平,舍身相助(社會正義)”等等。該說“讀”了。看完電影之后,我會利用語文課舉行小型的討論會,先請一位同學把主要的故事情節(jié)敘述一遍,然后讓大家各抒己見,說一說這部影片哪一點感動你,為什么感動;哪一個片段比較感人,感人在哪里;哪個人物的性格你比較欣賞,欣賞的原因;他(她)和你有沒有相似的地方,你可以從他(她)身上學到什么。作為大眾化的影視藝術,它以其直觀性和反映生活的真實性吸引著廣大青少年。影視片是一種表現(xiàn)社會生活的藝術,它滲透著作者對生活的認識和評價,具有豐富的德育內(nèi)涵。針對他們這種心理特征,語文老師就可以因勢利導培養(yǎng)他們看和說的能力,同時又可以讓他們在娛樂中受到良好的道德品質(zhì)的熏陶,實現(xiàn)老師寓德于教的目的,真可謂一舉兩得。再說“說”?!?故鄉(xiāng)的土地是可愛的,祖國的大好河山更迷人。因為“長江,長城,黃山,黃河,在我胸中重千斤。比如在講碧野的《天山景物記》時,我找了一些新疆經(jīng)典的民歌,又找到中央電視臺曾經(jīng)播放過的《走進新疆》的視頻,通過這些音樂、視頻讓學生們了解祖國西北邊疆的富饒美麗,雄奇壯觀的自然風光和牧民幸福美滿的新生活,從而激發(fā)他們熱愛祖國山河,熱愛新生活的情感,這就是進行了愛國主義的教育。在我說的過程中,我可以感覺的到同學們的熱血沸騰了,我想這熱血是為了我們偉大的祖國而沸騰的吧。正因為郁達夫充滿愛國熱情,愛國成為他畢生的精神支柱,才促使他投身于火熱的抗日救亡運動的洪流中,才使他在遭遇人生的種種不幸和痛苦時沒有倒下。還有郁達夫的《故都的秋》一文,在介紹作者時,我從他的生平開始說起,“在他短短四十幾個春秋里,身處亂世,飽經(jīng)憂患,十年的異國生活,使他飽受屈辱和歧視; 遭遇妻離子喪、母死兄亡,人生的悲苦,身世的可堪,形成了郁達夫憂郁敏感的性格。從朱自清身上我們可以體會到“富貴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真諦。那為什么還說他是民主戰(zhàn)士呢?”經(jīng)過這么一問,有些知識掌握比較廣泛的學生就七嘴八舌的說開了,通過共同回憶,老師補充,大家明白,朱自清在清貧中、在病痛中能堅持自己的操守,以貧病之軀公開宣布自己拒購帶有靈魂收買意味的美援面粉,唱出了生命的最強音,因此被稱為民主戰(zhàn)士。比如我在對《荷塘月色》的作者朱自清進行介紹時,是這樣說的:“朱自清是我國著名的散文家、文學家、詩人、學者和民主戰(zhàn)士。首先說“聽”。要使他們接受語文基礎知識,提高語文基本技能,尤其是接受語文中的德育因素,那就全靠語文教師手中那根“魔杖”了。而處在這兩者之間的中專生,許多是從初中畢業(yè)直接進入中專學校的,既不要擔心升學與否的問題,也缺乏較強的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F(xiàn)在的初、高中生,他們對語文的認識,除了興趣之外,還有一種外在的壓力——升學。中專教育實施的對象是中專生,他們有自身的特點。語文注重的是文道統(tǒng)一,語文課的思想品德教育不能象政治課那樣系統(tǒng)地學習政治理論知識,它的特點決定了思想品德教育只能讓學生在語文基礎知識的學習中,在聽、說、讀、寫能力的培養(yǎng)上,一點一滴地逐步加深和提高,與語文訓練水乳交融地結合起來。人民教育出版社在《中等專業(yè)學校語文教學大綱》中明確指出中專語文的教學目標是:“要引導學生接受優(yōu)秀文化的熏陶,培養(yǎng)高尚的審美情趣,樹立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思想,發(fā)展個性特長,形成健全人格。第四篇:寓德育于教學之中論中專語文教學與德育教育的融合德育是教育者按一定的社會要求,有目的、有計劃地對受教育者施加系統(tǒng)的影響,把一定的社會政治思想和道德規(guī)范轉(zhuǎn)化為受教育者的思想意識和道德品質(zhì)的過程。不僅要立足于課內(nèi)的“言德”,還要注重課外的“身教”。這些都激發(fā)了學生強烈的民族自豪感。解二元一次方程,介紹“方程”最早使用的也是中國,在《九章算術》中就已出現(xiàn)。他們講負數(shù)時,向?qū)W生介紹中國是最早使用負數(shù)的國家,比歐洲早一千多年。學生陳瓊芳在日記中寫道:“這些內(nèi)容都是中華民族已經(jīng)或?qū)⒁獙θ祟愇拿靼l(fā)展作出巨大貢獻的象征、標志,是我們中學生最引以為自豪的內(nèi)容。教師們根據(jù)不同年級的實際情況,編成課外閱讀材料,發(fā)給學生閱讀。高年級學生進行《我是中國人》、《我愛中華》的英文寫作競賽和英語演講比賽。根據(jù)英語教學的特點,外語組教師指導學生翻譯一些淺顯的愛國主義文章和詩詞,排演愛國短劇小品。所以,在寓德育于教學之中,我們不僅要解決過河的“橋”或“船”的問題,更重要的是解決觀念轉(zhuǎn)變的問題?,F(xiàn)在要在教學內(nèi)容中發(fā)掘德育內(nèi)容并將之灌輸、滲透給學生,他們感到“吃力”,特別是理科和外語學科似乎難度更大。其三,不少教師雖有積極性,但往往不知如何具體操作。大多數(shù)教師擔心寓德育于教學會打亂正常的學科教學,影響學生成績的提高。難以落實。第三篇:寓德育于教學之中寓德育于教學之中寓德育于教學之中,不是新課題,不少學校也曾有過探索和總結。德育滲透要通過具體、形象、生動活潑的教學活動來進行,以“涓涓細流”滋潤學生的心靈,這樣才不失英語課特色,并能有機地將授知與育德結合起來,有機地將指導英語學習活動與培養(yǎng)學生思想、道德行為結合起來。把教師的“一言堂”變?yōu)橐詫W生主體的“眾言堂”。裘老師在引導學生進行發(fā)散性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方面也作了嘗試。在課堂教學中,除了傳授外語知識與培養(yǎng)學生運用語言的能力的同時,對學生自然地進行思想品德教育是極適時宜的。作為學生,他們只是使用父母親錢的消費者,不能在購買禮品上增加父母的經(jīng)濟負擔。她建議學生自己動手做禮品,那樣意義就更大了。她說,作為學生,挑選禮品應該是價格不太貴且有意義的東西。故事就這樣結束了,我向?qū)W生發(fā)出疑問,“假如你是伊迪絲,你聽到這個消息后,有何感想?”,“你接下去,會怎樣做?”“作者為何要給讀者這樣一個結尾?”學生分組展開了熱烈的討論。然而故事卻給了讀者一個戲劇性的結尾。在一家百貨店里,小伊迪想替她父親買件令她父親高興的禮物,當營業(yè)員介紹給她一條真絲領帶時,她感到她父親不會喜歡這種禮物。然后,我將課堂教學的大部分時間留給全體學生進行活動,使學生在課堂活動中,得到聽、說、讀、寫能力的培養(yǎng),同時,我還適時、適度地利用課文的內(nèi)容進行德育滲透。因此,作為英語教師,必須清楚地認識英語是一門思想性很強的學科,除了完成正常的教學任務之外,更重要的還要在教學中實施育人的目的?!敖虝庇恕眱烧咄戎匾S行У牡掠δ鼙仨毦哂薪?jīng)常性、堅持性、長效性,而在學校的教育中要保證有效的德育,必需通過重視和發(fā)揮學科德育功能來實現(xiàn)。同時還能加深對知識點的理解、記憶,產(chǎn)生教有所受、導有所悟的教學效果。教師在授課中教唱一些優(yōu)美的英文歌曲,如:Big Big World(大大的世界),Yesterday Once More(昨日重現(xiàn))等,讓學生親身感受到極富節(jié)奏感的英語語言創(chuàng)造出的和諧的聲音和美,提高學生的審美情操;讓學生多閱讀,從中去感受動人的故事、文明的舉止、幽默的性格等;還可以讓學生多聽原聲帶,使學生欣賞英語中那輕、重、緩、急的優(yōu)美語音、語調(diào)。這些諺語中蘊含著積極的內(nèi)容,揭示了深刻的人生哲教育鞭策作用。例如:Failure is the mother of success(失敗是成功之母).Time is money(時間就是金錢或一寸光陰一寸金).No pains,no gains(沒有努力就沒有收獲).Don′t put off till tomorrow what should be done today(今日事,今日畢).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