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原則 著名的數(shù)學教育家 G例如在“指數(shù)函數(shù)”一節(jié)的教學中,需要對函數(shù) y=ax( a0 且a≠ 1)中的 a 取不同的值時的性質(zhì)進行討論,描點作出不同的圖象。再如,在進行函數(shù) y= ax2 教學時,教師在課件中做出 a 值變化時圖象的變化,教學時可先向學生演示 a 取正數(shù)時的圖象,然后先讓學生判 斷 a 取負值時的圖象形狀,學生經(jīng)過歸納、猜想、推理等一系列思維過程之后,教師再做演示,其效果顯然比直接演示更好。 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過分重視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忽視了形象思維的培養(yǎng),但一些多媒體 CAI 又走身另外一個極端,把一切問題都直觀化、形象化,這不利于抽象思維的培養(yǎng),而數(shù)學又是一門特別需要抽象思維的學科,教師在課堂上,不僅要傳授數(shù)學知識,更重要的是向學生揭示思維過程,啟發(fā)、誘導學生展開思維活動。不應當過分追求畫面的美觀和所謂的技術含量,而忽視了教學質(zhì)量的提高。另外,有些教師認為,《幾何畫板》、 Powerpoint 太簡單,只有 Authware、 3D Max 才能做出上檔次的課件,顯示自己的水平,這是一種片面的認識。 計算機固然有強大的信息處理功能,但學生的接受能力是有限的,尤其是數(shù)學課,需要學生進行思維活動,若同時呈現(xiàn)信息過多,會分散學生的 注意力。例如,橢圓的定義的教學,用簡單的教具如粉筆、細繩、圖釘就可以有效地體現(xiàn)橢圓定義的本質(zhì),比計算機更簡潔、快捷,更易于接受。但在目前的一些數(shù)學 C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