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蠟燭》教案教學目的:1、分析品味重點語句,把握文章思想感情;2、分析人物動作描寫,體味人物豐富的內心世界;3、感悟本文真摯感人的人性美。教學重點:通過分析人物動作描寫,品味感受人物豐富的情感世界。課時安排:2課時教學過程:一、導入:同學們,今天我們來上第三課《蠟燭》。你們應該都用過蠟燭吧,那我考
2024-12-13 09:42
【摘要】課堂實錄:【課前交流】(學生陸續(xù)進入教室,教師輕輕地和幾個同學交流,了解他們是哪個班的,《蠟燭》這篇略讀課文講過沒有。)師:同學們安靜一下。早就聽說咱們濟水一中的同學博覽群書,非常有才,現在老師想考考大家。大家有沒有聽說過一部經典叫《易經》?生:聽說過。師:《易經》是講什么的?生:(笑,小聲說)算卦的。師:有同學說是算卦的,對
2024-11-22 20:53
【摘要】9老王楊絳命制:付兵【學習導航】學習目標1、能快速閱讀課文,抓住主要信息,概括內容要點。2、揣摩語言,領會作者與主人公老王的思想感情。3、學會觀察身邊的普通人物,關愛生活中的不幸者,陶冶美的情操。學習重難點1、全面把握課文,領會作者與人物的思想感情。2、激發(fā)學生的同情心和愛心,聯(lián)系身邊的人,學會關
【摘要】第七課背影朱自清教案主備;孫寅娟第一課時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⑴.掌握字詞的音、形、義。⑵.整體把握文章的內容,理清思路。⑶.學習作者巧妙的構思。2.過程和方法:自主、合作、探究。3.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激發(fā)學生理解父母、熱愛父母的思想感情。教學重
2024-12-13 00:11
【摘要】公開課教學設計臺階淮北市梧南中學陳凱教學目標:1、了解父親這一人物形象的特點,學習勞動人民勤勞、質樸、忠厚、善良而又有所追求的優(yōu)秀品質2、體會本文圍繞“臺階”命題立意,選材剪裁的好處。3、學習本文平實、質樸、充滿深情厚意的語言。教學設想:1、本文是一篇自瀆課文,可以充分發(fā)揮學生的自主學
2024-11-22 17:33
【摘要】一、積累與運用。拂()曉地窖()瓦礫()匍()匐()腋()窩。偷xí()pínɡ()障jū()躬肅mù()顫wēi()。永垂不朽:名副其實:精疲力竭:
2024-12-07 09:21
【摘要】10.《信客》教案棉花坡中學葉卉教材分析:《信客》是人教版初中語文八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的課文,本單元是一個小說單元。本單元以“愛”為主題,幾篇課文都在訴說對普通人,尤其是對弱者的關愛,使學生從課文中感悟到“愛”這種博大的感情,從而陶冶他們的情操。教材處理:本課為自讀課文,教學時結合我班學生實際,主要采用導讀的方式,抓住重難點去讀信
【摘要】8臺階李森祥命制:付兵【學習導航】學習目標1、學習文章平實、質樸、充滿深情厚誼的語言。2、理解父親形象的意蘊和組織材料詳略安排。3、感受父親性格中的艱苦創(chuàng)業(yè)的精神和堅忍不拔的毅力,培養(yǎng)對待人生的積極健康的心態(tài)。學習重難點1、理解“父親”這個中國農民的典型形象的特點及其意義。2、學習作者命題立意、組織
2024-12-07 09:23
【摘要】《老王》學案一、導入新課:二、學習目標: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老王的“苦”與“善”2、學習用簡樸的語言記平淡的瑣事和人物的技巧3、關愛生活中的不幸者,感悟愛的博大,陶冶美的情操三、了解作者:楊絳,原名楊季康,生于1911年,江蘇無錫人。作家、文學翻譯家。主要譯著有《堂·吉訶德》,散文集
【摘要】《愛蓮說》綜合--lygfx(三)閱讀《愛蓮說》一文,完成18-21題。(12分)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后
2024-12-07 09:22
【摘要】品中悟情-----《蠟燭》教學片斷實錄??師:請同學們快速瀏覽課文,思考兩個問題:①、請用簡潔的語言說說本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可用“誰干什么”的句式來概括)②、這位南斯拉夫老婦人是一位怎樣的母親????師:這位母親是在怎樣的情況下埋葬紅軍烈士的呢?請大家跳讀課文,畫出環(huán)境描寫的句子,自由朗讀,感
2024-12-13 09:41
【摘要】第五單元《桃花源記》互動學案設計人:張敏審核人:徐麗霞時間:序號:2【學習目標】1、知識目標:根據漁人的行蹤,理清課文思路,掌握課文內容2、能力目標:背誦課文,領悟文章優(yōu)美、簡潔、精煉的語言特色3、情感目標:體會作者對“世外桃源”的理想社會的描述,認識其對美好社會的向往和追求【學習過程】整體感知1
【摘要】三峽教材簡析:《三峽》節(jié)選自《水經注·江水》,作為一部為《水經》作注的地理專著,有不少是對大自然旖旎風光的專筆描述,但本文的重點則是放在與“水”緊密相關之處,這是《水經注》與其他山水游記重要區(qū)別之所在。在這篇文章中,作者只用不到四分之一的篇幅直接勾勒三峽峰巒重疊的景觀,而用濃墨重彩描繪江水四季的變化以及與之相伴的萬千氣象。如夏季的水流迅疾,
【摘要】《風箏》一、教學目標1、整體感知課文內容,多角度有創(chuàng)意地理解課文。2、感悟親情的含義;了解科學的兒童教育思想;學習魯迅的自省精神;理解作品的批判性。二、教學重點:整體感知課文內容,多角度有創(chuàng)意地理解課文。三、教學安排:兩課時四、教學過程:第一課時(一)、導入
2024-11-23 09:19
【摘要】武漢洪山實驗外校七年級語文導學案課題8《秋天》設計者:田建超學生姓名小組學習目標知識與技能:了解作者;掃清字詞障礙,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全詩;過程與方法:結合作者感情,揣摩一些詞語與句子的精妙;學習作者多角度寫景的手
2024-12-12 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