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歡迎閱讀本文檔!聲明:本文檔如被用于別處,本人不負法律責任。此外,還要不斷補充我國保險業(yè)的資本,促進我國保險資源的合理利用,不斷增加我國保險供給的能力,以適應國民經(jīng)濟和社會發(fā)展的需要。因而,應不斷增加保險市場主體,促進保險市場上的競爭,降低市場集中度。市場結構不完善,保險供求的互動必然更容易受少數(shù)幾家公司的影響,更容易出現(xiàn)波動。當前迫切需要進一步推進市場取向的改革,發(fā)揮保險市場機制的調節(jié)作用,提高保險市場的效率,在市場競爭中促進保險供求關系的日益完善和協(xié)調發(fā)展。二是要積極推進保險費率市場化的改革,放松保險費率管制。一是要提高我國保險費率厘定的技術水平,增加其靈活性,既要使用包含有用損失信息的過去損失資料,也要充分考慮未來應支付的損失或賠付、理賠成本、費用、稅收和資本機會成本等。但是,隨著我國保險市場的對外開放的進一步深化及保險市場的發(fā)展完善,保險供求互動關系的周期性特征將會越來越明顯?,F(xiàn)階段,我國的保險供給仍不能適應國民經(jīng)濟和社會發(fā)展的需要,保險供求關系中的結構性矛盾突出,但同時保險供給方面的創(chuàng)新在逐步增加,保險業(yè)的競爭力也在逐步加強,保險供求關系逐步向著更加規(guī)范和深入的層次發(fā)展。到90年代初期,保險供給已經(jīng)脫離了單純的適應保險需求的狀態(tài),供給能力在不斷增加,而且通過供給方面的創(chuàng)新一定程度上引導和推動了保險需求的發(fā)展。三、對協(xié)調我國保險供求互動關系的啟示我國在1988年以前基本上都屬于保險供給與保險需求互動關系的恢復性發(fā)展階段,在這一時期,保險供給更多表現(xiàn)出的是一種被動適應保險需求的狀態(tài)。此外,完善的公司治理結構也會規(guī)范保險公司的理性,阻止其進行過分的價格競爭,從而一定程度上熨平保險供求的周期性波動。完善的公司治理結構具有較好的激勵約束機制,能較好地控制“委托—代理”成本。然而,如果保險市場不完善,未來的損失、政治經(jīng)濟環(huán)境等都面臨著很大的不確定性,保險公司不會輕易擴大這些領域的保險供給,但是保險需求則隨著這些領域風險的增加而增大,保險供求的結構性矛盾就會十分突出。[3]一般而言,在經(jīng)濟擴張階段,保險的供給與需求也會相應增加;在經(jīng)濟收縮階段,保險供給與需求會相應地減少。Grace and Hotchkiss發(fā)現(xiàn)財產(chǎn)責任保險業(yè)與國民經(jīng)濟的長期績效有關,而與宏觀經(jīng)濟的短期波動無關;[14]LammTennant and Weiss也發(fā)現(xiàn)了保險承保周期與真實GDP變動的相關性;[2]Webb認為保險周期比一般商業(yè)周期更為規(guī)則。由于保險人道德風險的存在(如基于有限責任和保險保障基金的道德風險),甚至由于一些公司試圖擴大市場份額的惡性競爭,價格在寬松市場上會削減到低于成本的程度,導致資本和盈余的減少,保險供給受到資本限制再次減少,價格上升,保險的可獲得性問題出現(xiàn)了,開始了新一輪的周期性循環(huán)。隨著保險費率的上升,公司的留存收益增加,資本和盈余逐漸變得充足,而且保險人的利潤預期增加,保險供給就會擴張。[12]這不僅僅保障了股東的利益,也通過提高公司的安全級別對保單持有人的利益提供了有效保障。由于保險業(yè)相對于其他行業(yè)存在著更為嚴格的監(jiān)管,特別是償付能力監(jiān)管對保險公司的資本充足性十分重視,因而,相對于其他行業(yè)而言,保險業(yè)的供給能力更容易受到其內部資本的限制。Winter(1989)認為保險公司提供保險保障的能力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公司內部所有者權益即盈余決定的。二者不斷相互作用,保險費率不斷上下波動,保險供求也呈現(xiàn)出周期性的收縮和擴張??傊?,諸多因素都會影響到保險費率的變化,它們之間并不是孤立的,保險費率的變化往往是這些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此外,Cummins and Outreville也指出了保單更新周期的存在對保險費率波動的影響。Harrington and Danzon認為一些保險公司之所以會將保險費率降至成本以下進行惡性競爭,是由于公司的有限責任性質以及對風險變化并不敏感的保險保障基金所導致的道德風險問題。因而,在逆選擇較為嚴重的市場上,保險費率的輕微上升就會引起保險需求量的大幅下降。保險市場上的信息不對稱保險市場上存在著兩種類型的較為嚴重的信息不對稱:逆選擇和道德風險。特別是一些新進入市場的、缺乏經(jīng)驗的保險公司往往會承保過多的風險,訴諸價格競爭手段來謀求初期的發(fā)展。由于保險市場上激烈競爭的存在,當一些保險公司定價過低時,另一部分保險公司為了維持或擴大其市場份額,往往也會進行降價競爭。這樣,對損失估計較低的公司其保險費率也低,這有助于其擴大市場份額;而定價過高的保險公司則喪失市場份額。[9]從總體和平均意義上講,保險公司的損失預期是理性的。保險費率競爭行為的影響保險費率的競爭對保險價格有著直接的影響,Cummins, Harrington,and Klein 認為過分的價格競爭引發(fā)了美國1984—1985年的責任保險危機事件。ois Outreville. “An International Analysis ofUnderwriting Cycles in PropertyLiability Insurance.” Journal of Risk and Insurance ,1987, 54 (2): 246–62.[2] LammTennant, Joan, and Mary A. Weiss. “International Insurance Cycles: Rational Expectations/Institutional Intervention.” Journal o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