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雖然中西方文化存在著各式各樣的差異,也存在著很多分歧,但是這些差異和分歧都是客觀形成的。四、結(jié)語中西方國家有著各自的文化背景、價值觀念以及民族傳統(tǒng)。他會覺得很不高興,以后也不會再幫助你了。但若這名老師是西方人,他就會覺得尷尬?!保┐送猓?dāng)中國學(xué)生向老師請教問題,問題解決后,中國學(xué)生離開前可能會這么向老師告別:“對不起,浪費您這么多的時間,我該走了。在此類情況下,英美人常常將客人送到門口并且說:“Do e around again when you have time.”(“有空再來。而若對外國客人說:“Go slowly.”、“Walk slowly.”,他們的反應(yīng)很可能是:“Why should I walk slowly?” (“為什么我要慢走?”)。除非你邀請,否則別想他們會送你很遠。如果用“Stay here.”、“Don’t pany further with me ,please.”等,向英美人道別,他們會覺得十分尷尬??腿藭χ魅苏f:“請留步”、“不要遠送了”,主人會說:“走好”、“慢走”之類的客套話。但是,在中國則一般不使用這樣的告別語?!保┑嚷员硎靖兄x的告別語?!?或“I think I’d better be leaving now. It’s very nice to have a talk with you.”(“我想我得離開了。我們今天晚上過得很愉快。“I must be say goodbye. My wife is waiting for me at home.”等等?!保ⅰ癟omorrow, I have to get up early. I must go now.”(“明天我還得早起,我該走了?!保ā癥ou will have to get up very early tomorrow. I should go now.”)等方式向主人告別?!崩纾袊说絼e人家里做客,告別時多半會以 “我得走了,你一定很累了。但是在說“Goodbye”、“ByeBye”或“再見”之前,還要說些客套話,中西方由于社會文化習(xí)俗不盡相同,告別用語也各具特色。中國人分手時通常說:“再見?!保ㄈ┑绖e語的差異通常人們在進行交際時,不會不發(fā)出任何信號就突然分手或匆匆離去。這種做法在美國人中尤為普遍,甚至初次見面就可用名字稱呼,不僅年齡相近的人之間這樣稱呼,年齡懸殊的人之間也可以這樣稱呼,并沒有不尊重或不禮貌的感覺,甚至子女對自己的祖父母、父母也可以用名字稱呼,社會地位不同的人之間也這樣稱呼,如學(xué)生對老師、雇員對上司,老師和上司并不認為這是對自己的不尊重或太隨便,相反認為自己待人友好、容易親近。而在西方,人們追求平等、親近的人際關(guān)系,很少使用職位和職業(yè)來稱呼人。稱呼長輩和職位高的領(lǐng)導(dǎo)習(xí)慣用尊稱,如李大爺、王阿姨、張局長。在中西文化中,因為語言表達方式的不同,使其在稱呼用語上存在較大的差異。在西方國家,見面打招呼只是一種禮儀形式,他們只說一聲“Hello”,或者說聲“早上好”、“下午好”、“晚上好”、“今天天氣不錯啊”之類的話,如果過多地問候和打招呼,則認為是干涉了別人的私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