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1【案情】我某出口企業(yè)與非洲某商成交貨物一批,到證按合同規(guī)定9月裝運,但計價貨幣與合同規(guī)定不符,加上備貨不及,直至11月對方來電催裝時,我方才向對方提出按合同貨幣改證,同時要求展延裝運期。次日非商復電:“證已改妥”,我方據此將貨發(fā)運,但信用證修改書始終未到,致使貨運單據寄達開證行時遭到拒付。我方為及時收回貨款,避免在進口地的倉儲費用支出,接受進口人改按D/。終因進口人未能如約付款使我方遭受重大損失。試就我方在這筆交易中的處理過程進行點評?!痉治觥浚?)合同規(guī)定的裝運期過早;(2)要求改證過遲;(3)修改書未到,先行發(fā)貨不妥;(4)進口人電告L/C正修改,但修改書遲遲未到,說明進口人由欺詐可能,在此情況下再同意改按D/P,T/R由進口人憑信托收據借單不應該。1【案情】我某外貿公司以CIF鹿特丹與某外商成交出口一批貨物,按發(fā)票金額110%投保一切險及戰(zhàn)爭險。售貨合同中的支付條款只簡單填寫“Payment by L/C”(信用證方式支付)。國外來證條款中有如下文句“Payment under this Credit will be made by us only after arrival of goods at Rotterdam”(該證項下的款項在貨到鹿特丹后由我行支付)。受益人在審證時未發(fā)現,因此未請對方修改刪除。我某外貿公司在交單結匯時,銀行也未提出異議。不幸60%貨物在運輸途中被大火燒毀,船到目的港后開證行拒付全部貨款。對此,應如何處理?為什么?【分析】本案例因對信用證條款有不同的解釋,因而可能有兩種不同的結果:(1)開證行不能拒付,理由:① L/C規(guī)定的條件僅僅是說明付款時間;②貨到港后,只要單證相符,不管貨物好壞,開證行均應付款。(2)開證行有權拒付,理由:①L/C中的條款是開證行付款的前提條件,②貨物在運輸途 9 中受損,不能滿足L/C條件。所以開證行有權拘付。因此,在實際工作中,必須嚴格審證,以免造成被動和損失。1【案情】上海某出口公司(A公司)與香港某公司(B公司)達成一筆進出口雙作價的來料加交易,由B公司供應原料一批,計68000美元,付款方式為D/P60天,加工后成品返銷給B公司,貨值80000美元,付款方式為即期信用證,┌────┐ │ C公司│〈┐└────┘ │┌───┐ ┌────┐─┘(上海)│A公司│...........│ B公司│(香港)└───┘ └────┘│ ↑ │↓ │ ↓①(收款行)┌────┐ ┌─────┐│ 代收行 │ │ 托收行 │├────┤ ─────── ├─────┤│ 中 行 │ ──────── │ 開證行 │└────┘ └─────┘上海這家出口公司在收到來料的托收通知書后,由于是遠期60天,就先行憑擔保向中國銀行借出來料的全套單據,提貨安排加工生產,當時并未注意進口單據中的發(fā)票和匯票都不是B公司簽發(fā)的,而是由B公司的原料供應商C公司簽發(fā)的。加工后,第一批成品出運計30000美元,貨款按L/C規(guī)定如期收妥。第二批出運50000美元,因交貨逾期,征得B公司的同意后,憑保函議付,但單到開證行時被拒付。這時來料托收款已到期(60天已到),香港托收行頻頻催促付款,最后向中國銀行(代理行)提出如不付款必須退單的強硬要求(單據已借出,無法退單),中國銀行為維護銀行信譽也督促公司立即付款。在這種情況下,A公司處境十分被動,即與B公司交涉,請其支付第二批成品的貨款,B公司則強調由于出口公司延期交貨,影響了銷售,造就其資金周轉困難,因此一時無力支付貨款;另方面又強調原料供應商C公司與他們B公司是一般客戶關系,并不受其支配,要求出口公司(A公司)如期支付原料貨款。A公司經研究決定:向B公司提出兩個方案供對方選擇:1、B公司付清信用證項下成品款50000美元,出口公司即付清托收項下來料68000美元。2、托收項下出口公司只付18000美元,其余50000美元則由B公司從成品拒付款中劃付C公司。經過雙方多次交涉,最后B公司接受了第2種方案,請予以評價。【分析】(1)按照國際慣例,D/P托收業(yè)務的付款人在向代收行借單提貨時,可以出具信托收據(Trust Receipt T/P)或提供其它擔保,?但必須保證按規(guī)定期限付款。如果到期不付,委托人有權通過托收行向代收行撤回托收單據,對此代收行是無可抗辨的,否則代收行的聲譽將受到影響。但D/A托收則不同,D/A是承兌后放單,代收銀行僅負單據傳遞時之責任,匯票到期后付款人是否付款,代收行不承擔責任。因此,來料貨款以爭?。?A為宜,?這樣在來料與成品貨款發(fā)生糾葛時可由合同雙方的當事人自行協商解決,代收銀行可不受牽累,當然,也可采用(D/PT/R)(2)成品在信用證(L/C)項下出口必須按期交貨,否則須同有關當事人洽商修改有效期后 10 再出運,以保證安全收匯。(3)本案按照第二方案加以解決,以收抵支,?不符合我國《貿易外匯收支管理施行細則》第18條的規(guī)定,須事先向當地的外匯管理部門報批。(4)來料加工是利用對方供料加工成品賺取加工費的業(yè)務,?出口公司一般不加以墊付外匯。在做法上有的是來料和成品互不計款,加工方交款后收取加工費外匯,這種做法,最為簡單;有的是進出口雙作價,采用對開信用證或來料D/?P、D/A成品L/C的支付方式,本案即是一例。這種做法必須密切扣緊外匯的收支日期,先收后付,如有脫期,發(fā)生先付后收,外匯來源無著落,處理比較棘手,應該嚴加注意。1【案情】某國A公司與我方B公司洽談一筆交易,其他條款均已取得一致意見,唯支付條款我方堅持以不可撤銷的即期信用證,對方堅持D/P即期,為達成交易,雙方各作讓步,最后以L/C即期與D/P即期各50%訂約。試問貨物出運后貨運單據和匯票如何處理?【分析】匯票做兩套:一套50%貨款在L/C項下,開證行憑匯票即期付款。另50%貨款做一套匯票以A公司為付款人的在跟單托收項下付款交單,付款后放單。1【案情】我方E公司與法國G公司訂立一份出口300公噸凍品合同,規(guī)定2005年4—9月份平均交貨50公噸,即期信用證支付,來證規(guī)定貨物裝運前由出口口岸商品檢驗局出具船邊測溫證書作為議付不可缺乏的單據之一。4—6月份交貨正常,并順利結匯,7月份因船期延誤,拖延至8月5日才實際裝運出口,海運提單倒簽為7月31日,但送銀行議付的商檢證中填寫船邊測溫日期為8月5日。8月7日出口人在同船又裝運50公噸,開證行收到單據后來電表示對這兩批貨拒付貨款。試分析我方有何失誤及開證行拒付有何依據?【分析】(1)倒簽提單做法不對。所謂倒簽提單是指在貨物裝船完畢后,應托運人的要求,由承運人或其代理人簽發(fā)的提單,但是該提單上記載的簽發(fā)日期早于貨物實際裝船完畢的日期。由于倒填日期簽發(fā)提單,所以稱為“倒簽提單”,這種做法有關當事人要承擔由此而產生的風險責任。(2)商檢證中測溫日期與其它單據不一致。商檢證中填寫船邊測溫日期為8月5日,雖然由于船期延誤,拖延至8月5日才實際裝運出口,但海運提單卻倒簽為7月31日,故造成單證不一致。(3)根據國際商會《UCP》第四十一條規(guī)定:“如果信用證規(guī)定在指定的時期內分期裝運,而任何一期未按期裝運,除非信用證另有規(guī)定,則信用證對該期及以后各期均告失效”。在本按理中,L/C中規(guī)定2005年4—9月份平均交貨50公噸,屬于定量分批裝運,故7月份因船期延誤而未按規(guī)定裝運,則79月各批均告失效,這三批不應該再裝運,而應該與進口方商量后再作決定。(4)根據國際商會《UCP》第四十條規(guī)定:“運輸單據表面上注明同一運輸工具、同一目的地、同一航次的多次裝運,即使其表面上注明不同的裝運日期及/或不同的裝運港、接受監(jiān)督地或發(fā)運地,將不視作為分批裝運”。在本案例中,8月5日與8月7日實際將貨物裝上了同一只船,故不作為分批裝運論處。所以,開證行有權拒付。1【案情】我某公司與外商按CIF條件簽訂了一筆大宗商品出口合同,合同規(guī)定裝運期為8月份,但未規(guī)定具體開證日期。外商拖延開證,我方見裝運期快到,從7月底開始,連續(xù)多次電催外商開證。8月5日,收到開證的簡電通知,我方因怕耽擱裝運期,即按簡電辦理裝運。8月28日,外方開來信用證正本,正本上對有關單據做了與合同不符的規(guī)定。我方審證時未予注意,交銀行議付時,銀行也未發(fā)現,開證行即以單證不符為由,拒絕付款。你認為,我方應從此事件中吸取哪些教訓?【分析】(1)在出口合同中一般應明確規(guī)定買方開到L/C的期限,而在本合同中卻未作出此 11 項規(guī)定,不妥。(2)憑L/C付款結算的交易,即使合同未規(guī)定開證期限,按慣例買方有義務在裝運月前15到30天將L/C送達賣方,而在本案中,L/C只到裝運期開始后第28天才送達,顯然違反這一慣例。我出口公司應向外商提出異議,并保留以后提出索賠的權利,而我方未提出此項要求。(3)本案中裝運期為8月份而出口公司直到7月底才開始催證,為時過晚,日后該公司比較被動也說明了這一問題。(4)8月5日收到簡電通知后即忙于裝船,過于草率。根據國際商會《跟單信用證統一慣例》第500號出版物規(guī)定簡電本是無效文本。(5)出口方收到L/C后應該認真地加以審核,而我方工作人員竟如此疏忽大意。1根據合同審核信用證銷售合同條款賣 方:中國糧油食品公司(China National Cereals,Oils amp。 Foodstuffs Corporation)買 方:溫哥華香港食品公司(Hong Kong Food Company,Vancouver)食品名稱:長城牌草莓醬(Great Wall Brand Strawberry Jam)規(guī) 格:340克聽裝 數 量:50000聽單 價:,并含傭3% 總 值:125000加元裝 運 期:1994年11月自中國港口運往溫哥華,允許轉船和分批裝運。付款條件:憑不可撤銷的即期信用證付款。信用證議付有效期應為最后裝運期后第15天在中國到期。合同號碼:94/8712COMMECIAL BANK OF VANCOUVER TO:China National Cereals, Oils DATE:,1994 amp。 Foodstuffs Corporation Beijing, Through Bank of China,Beijing 94/10/05DOCUMENTARY LETTER OF CREDITIRREVOCABLE Dear Sirs:We open this by order of Hong kong food pany,Vancounver for a sum not exceeding CAN $1200000(SAY CANADIAN DOLLARS ONE HUNDRED AND TWENTY THOUSAND ONLY)available by drafts drawn on us at sight acpanied by the following documents:Full set of clean on board bill of lading made out to order and blank endorsed,marked“Freight Collect” dated not later than November 30,1994 and notify 12 mercial invoice in Customs invoice in policies(or certificates)in duplicate covering marine and war risks Evidencing shipment from china port to Montreal,Canada of the following goods: 50000 tins of 430 grams of Great Wall Strawberry Jam,at CAN $ per tin CFRC3% Vancouver,details as per your S/C ,1994 for negotiation in China.【分析】該信用證與合同不符合處有以下6點:(1)該信用證金額有誤。合同金額為125000加元,而信用證上寫為“for a sum not exceeding CAN $ 120000(Say Canadian Dollars one hundred and twenty thousand only)”。(2)運費有誤。信用證上有關單證的運輸單據為”marked freight to collect”(注明運費到付),這和合同條款有矛盾,合同是按CFR作價,運費已包括在貨價內,由賣方訂艙并支付費用,所以賣方將貨物交運時,即應預付運費,承運人在其所簽發(fā)的提單注明“freight prepaid”,運費已付。(3)不應該要求保險單據,信用證上要求所附單據中有保險單,但這次交易是按CFR價成交,賣方不負責保險,而且,合同條款也無保險要求,因此,信用證上增加保險顯然不合理。(4)目的港錯誤。信用證上目的港是“蒙特利爾”(from China port to Montreal),而合同上目的港是“溫哥華”(Vancouver),兩者顯然不同。(5)重量錯誤。合同表明“規(guī)格:340克聽裝”,而信用證上卻說,“430 grams”兩者不對。(6)信用證到期日錯誤。信用證規(guī)定:“This credit expires on November 30,1994 for negotiation in China”,但是合同條款中說,“信用證議付有效期應為最后第15天在中國到期”。在合同中已規(guī)定裝運期應為1994年11月,最后裝運期應為1994年11月30日,因此,信用證到期日應為1994年12月15日。第六部分 貨物的檢驗、索賠、不可抗力和仲裁【案情】中方某公司從美國某汽車廠進口該廠生產的某型號汽車1000輛,交貨期為1994年12月底,該廠無存貨。8月份,工廠準備生產,因資金一時困難,未購進鋼材與發(fā)動機,9月份工人開始要求增加工資,隨后罷工達兩個月。按該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