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象融合的藝術形象。情色彩和象征意義的景或物。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前人在評論這首詩時曾說,“折柳”二字是全詩的關鍵。你是否同意“關鍵”之說?“柳”是古詩詞中常見意象。詩中的“折柳曲”無疑有“惜別懷遠”之意。出現(xiàn)523次;出現(xiàn)“月”字的詩占1/2。青天有月來幾時?人攀明月不可得,月影卻與人相隨。皎如飛鏡臨丹闕,綠煙來盡清輝發(fā)。但見宵從海上來,寧知曉向云間沒。白兔搗藥秋復春,嫦娥孤棲與誰鄰。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jīng)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唯愿當歌對酒時,月光常照金樽里。這一對宇宙本源的。想要飛升到月中以求長生不老,世代代繁衍生息的人們。一片愛月之心,思鄉(xiāng)之情躍然紙上。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肮部疵髟聭箿I,一夜鄉(xiāng)心五處同”。詩人眼里的月亮,已不是天文學意義上的月亮,而是人文意義上、文化意義上的月亮;更直接地說,有月相伴,就有精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