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知識與能力目標:了解作者,通讀課文積累生字詞,理。過程與方法目標感知文章的內(nèi)容,揣摩作者的思想:.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培養(yǎng)自己良好的讀書與借書修養(yǎng)。1920年生于河南省開封市。大學、東北大學。柏楊本名郭衣洞,當年臺灣橫貫公路通車前,因為臺灣還在延續(xù)使用繁體字,很。1950年,柏楊因為收聽大陸廣播被判刑6個月。后,歷任教師等職。1960年5月起,他以筆名“柏楊”。在自立晚報擔任專欄作家,批評時政。監(jiān)獄,三年后送到綠島。柏楊在獄中完成《中國人史。國歷史年表》三部書稿。出獄后,柏楊繼續(xù)寫作。比喻說話時不看對象。親自奪回以牙還牙。有的是絕版珍本,寧愿舉家潛逃,堅決不還。書主礙于情面,不好不借。達了充分的理解和深深的同情。三是為下文提出自己的主張作鋪墊。對小偷行為,洋洋得意,柏楊先生于是建議,應該組織一個‘借書必還大。嘻嘻哈哈開玩笑,其實眼淚往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