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這位文化界的名人一生經(jīng)歷可謂充滿傳奇,精彩異常。了一些,“他還一直關(guān)心國家、世界上發(fā)生的大事”。后來,與同為語言學家的呂叔湘成為同學。異的周有光中學畢業(yè),在親友資助下,來到上海圣約翰大學就讀。③1925年,周有光改入光華大學繼續(xù)學習。1935年,周有光放棄日本的學業(yè)返回上海,工作,并出國任職。新中國成立后,放棄了海外優(yōu)裕的生活,毅然選擇。有資料稱,是周有光主導建立中國漢語拼音體系,改革委員會工作。就這樣,周有光在50歲左右時,改行專職研究語言。在與他人的通力合作下,該方案最終于1958年正式公。漢字文字學的研究起到了推動作用。⑦在周有光的傳奇人生中,還有這樣一段為人津津樂道的趣事,周有光是極少見的。周有光,原名周耀平,1906年1月13日出生于江蘇常州青果巷。年出生在重慶楊柳街,8歲隨父遷居江津白屋吳宅,世稱白屋詩人。他被稱為詩詞改革的先驅(qū),是舉國皆知、享譽一時的愛國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