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孟子)兩章》選自《孟子·公孫丑下》。戰(zhàn)國時期,諸侯各國之間的吞并戰(zhàn)爭日益激烈,為了求得生存,乃至建立霸業(yè),各國君主不約而同地崇尚武力而不體恤百姓。面對這種現(xiàn)實,孟子提出了他的治國理想?!兜玫蓝嘀У拦阎芬晃闹髦际置鞔_,突出強調“人和”的重要性,“人和”是克敵制勝的首要條件,具體地說,就是闡明戰(zhàn)爭的勝敗主要取決于人心的向背,而人心的向背,又取決于統(tǒng)治者是否“得道”。處,最后得出“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的結論。比等修辭的表達效果,全面認識《孟子》散文的藝術特點。新的內涵,體現(xiàn)文化傳承的特點?;诖?,教師應引導學生正確認識“得道多助”“生于憂患”的時代意義。2.了解《孟子》散文的特點,理解孟子的政治主張。1.理解“天時”地利”“人和”與“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增強對國家安定團結的政治局面的認識,年定為“亞圣孟子”,在儒家中其地位僅次于孔子。思想事跡大都見于《孟子》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