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dǎo)讀】白居易,字樂天,晚年號香山居士。中唐時期現(xiàn)實主義的偉大詩人。對社會生活及人民疾苦有較多的接觸和了解。詩成,曾以《賦得古原草送別》(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29歲中進士,官至翰林學(xué)士、左拾遺、刑部尚書。白居易是唐代新樂府運動的倡導(dǎo)者,主。張“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寫下了不少揭露現(xiàn)實黑暗,反映勞動人民痛苦的。詩篇,即被稱為的“諷喻詩”。白居易的詩通俗好懂,傳說“白傅作詩,老婦皆懂”。長篇敘事詩有《琵琶行》、《長恨歌》。《琵琶行》原作《琵琶引》。歌、行、引是古代歌曲的三種形式,后。三者雖名稱不同,實則大同小異,常統(tǒng)稱“歌行”。吉癸簽》說,“歌”是曲的總稱,“行”是“衍其事而歌之”,是一種具有鋪敘記事性質(zhì)的歌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