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文學家,哲學家,古文運動倡導者。幼年貧窮,刻苦自學,25歲中進士,29. 祭酒,吏部侍郎等職,中間曾幾度被貶。著《昌黎先生集》四十卷。廣泛,內(nèi)容深刻,形式多樣,語言質(zhì)樸,以復古為名的文風改革運動。和柳宗元一起提出“文以載。摒棄只講形式不重內(nèi)容華而不實的文風。把文體從六朝以來浮艷的駢文中解放出來,奠定了唐宋實用散文的基礎(chǔ)。蘇軾因此稱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列他為“唐宋八大家”之首。的情形,才德杰出的人很難不受毀謗。名譽之光,道德之行,難已。主階級及有德之士一邊,為他們鳴不平。認為是“怠”和“忌”在起作用。古代的君子,他要求自己嚴格而周密,重以周,故不??;輕以約,故人樂為善。嚴格而周密,所以不會怠惰于進行道德修養(yǎng);探究舜之所以成為圣人的道理,對自己要求說“他,舜,不如周公,吾之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