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就產(chǎn)生了茫然、不協(xié)調和無所適從的感覺。這種感覺不僅影響著人們的行為,也反映在當時的文學作品里。繼斯威夫特之后最重要的諷刺家薩謬爾巴特勒(Samuel Butlee,18351902)在死后發(fā)表的自傳性小說《眾生之道》(The Way of All Flesh)中尖銳諷刺了維多利亞式家庭生活,特別是那個自以為是的暴君似的父親。如果說巴特勒的公開叛逆還不夠成熟,那就留待唯美主義理論家和創(chuàng)始人瓦爾特 佩特(Walter Pater,18391894)和他的追隨者們解決了。他們宣布父輩們的追求都是無意義的,“我們的問題沒有答案,我們唯一可做的就是盡情享受美和短暫的時光?!?0年代的藝術家們非常清醒地知道自己生活在一個偉大世紀的盡頭,常常做出一副“世紀末”姿態(tài)。這一時期的詩歌和散文中表現(xiàn)出一種故做消沉、帶者倦容的矯揉造作和對新的表現(xiàn)形式的追求,以吊起讀者讀膩了的胃口。喬治摩爾(George Moore,18521933)和麥克斯比爾博姆(Max Beerbohm,18721956)的散文以及恩斯特道森的詩歌都反映出這些特點《大衛(wèi)科波菲爾》(David Copperfeild)的主人公大衛(wèi)曾自己總結:“我一直是十分認真的?!?5年后,王爾德在《認真的重要》(The Importance of Being Ernest)中把 “認真”一詞變成了一個雙關語,一個顛覆了整個維多利亞早期價值觀的玩笑。維多利亞時期文學的一個重要特點是“多樣化”(variety),即多種文學樣式的繁榮。實際上,多樣化體現(xiàn)了維多利亞作家的獨立性和對文學經(jīng)驗的渴望。面對不斷擴大的讀者群,作家們幾乎都是帶著強烈的責任感進行寫作,去把握和反映這個令人驚心動魄的時代。詩人們在繼續(xù)使用一些傳統(tǒng)的表現(xiàn)形式的同時,也在不斷地實驗新的、不同尋常的表現(xiàn)形式。最突出的莫過于敘事詩歌藝術的發(fā)展了。在小說有力的競爭面前,詩歌也開始尋求以韻文講故事的新方法,追求史詩般的效果。像丁尼生(Alfred, Lord Tennyson,18091892)的《公主》(The Princess)《摩德》(Maud),勃郎寧的《圓與書》(The Ring and the Book)就是長篇敘事詩的杰出代表。獲得“桂冠詩人”稱號的丁尼生抒情、敘事技巧圓熟,勃郎寧尤其擅長用口語描繪人物的內心世界。這個時期還出現(xiàn)了倡導詩歌要重返意大利文藝復興前的樸素純真的“先拉菲爾派”詩人。其代表人物是羅塞蒂(Dante G. Rossetti,18281882)和威廉莫里斯(William Morris)一些小說家兼詩人,如喬治梅瑞狄斯(George Meredith)。和艾米莉勃朗特(Emily Bronte,18181848)也嘗試用詩歌表達小說中的故事和情感。的《現(xiàn)代愛情》(Modern Love)堪稱描繪破碎的婚姻和情人間對立情緒的經(jīng)典。:卡萊爾,紐曼(John Henry Cardinal Newman ,18011890),穆勒(John Start Mill,18061873),羅斯金,阿諾德,赫胥黎(Thomas Henry Huxley ,18251895),如卡萊爾的《法國革命》,《過去與現(xiàn)在》,紐曼的《自辯》(Apologia pro Vita sua ,1864)穆勒的《論自由》(On Liberty,1859),羅斯金《威尼斯之石》,阿諾德的《文化與無政府》,《批評文集》(Esasays in Criticism,18651888),赫胥黎的《人在自然界的位置》(Evidenceas as to Man’s Place inn Nature ,1863),佩特的《文藝復興歷史研究》(Studies IN The History Renaissance ,1873)等,都應其獨具的風格與魅力被載入英國文學史冊。佩特在《風格》(Style)一文中指出散文是一門特殊的,恰好適合現(xiàn)代世界的藝術,它更適于表現(xiàn)現(xiàn)代生活“混亂的多樣性和復雜性”。散文家對這一世界做出各種各樣的反應,以不同風格在混亂中尋求秩序??ㄈR爾在《論英雄》(On Heroes )中非常強調作家的責任,他的寫作追求一種預言家的效果,而羅斯金更是事事都發(fā)表獨到的見解,散文的內容涉及宗教,政治,經(jīng)濟,美學及現(xiàn)實生活的各個方面,說理方式也各不相同。穆勒和赫胥黎依靠思路清晰的邏輯推理,模仿18世紀散文家崇尚的理智,明快當文風,不帶浪漫主義感情色彩。卡萊額外任何羅斯金則更靠近17世紀的文風,他們的所謂的“復調風格”對讀者的耳朵和眼睛都有一種感染力,以生動的綜合效果打動讀者的心弦。維多利亞時代是個幾乎人人讀小說的時代。由于受清教道德標準的約束,在維多利亞早期和中期的文學作品種人存在一定程度的內容禁忌。維多里亞早,中期的小說家們在“大眾讀者口味的期待下,在中產(chǎn)階級道德的禁錮和出版形式(分期連載)的限制下創(chuàng)造了偉大的藝術,在精神上孕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人們?!痹S多評論家認為,從奧斯丁理性的嘲諷道斯各種浪漫情懷的歷史透視,從勃朗特姐妹奔放地想象到蓋斯凱爾忠視樸素的描摹,從狄更斯的夸張與象征到薩克雷,艾略特的心理分析,總之,從狄更斯到埃略特的一代小說家譜寫了英國小說史上最輝煌的一頁。換言之,自從狄更斯在維多利亞女王即位的同年發(fā)表第一部小說起,小說領域就新人輩出,爭奇斗艷。19世紀40年代出現(xiàn)了勃朗特姐妹的《簡愛》和《呼嘯山莊》(Wuthering Heights,1847)50年代薩克雷以其《名利場》向魅力加經(jīng)久不衰的狄更斯提出挑戰(zhàn),60年代特羅洛普成描繪維多利亞中期的社會現(xiàn)實的“肖像畫大師”,70年代艾略特發(fā)表了他的傳世之作《米德爾馬奇》(Middlemarch,1872)80年代《唯我主義者》(The Egoist,1879)的作者梅瑞狄斯和巴特勒開始受到廣泛關注,90年代哈代的一系列富有悲劇色彩的“威塞克斯”小說為維多利亞時期的小說劃上一個圓滿的句號。當然,梅瑞狄斯,哈代和巴特勒生活在心就相替的轉折時期,他們的創(chuàng)作內容和風格上與維多利亞的小說家們相比,有很大不同,也有很大創(chuàng)新。梅瑞狄斯的小說以喜劇諷刺手法見長,是最先涉及婚外戀和婦女解放問題的作家之一。他還善于使用殿玉和隱喻,善于對于人物進行心理分析。巴特勒的小說偏重對維多利亞時期的宗教和家庭進行犀利的批評,他的《艾瑞璜》是一部諷刺社會傳統(tǒng)的烏托邦小說,采取顛倒和夸張的諷刺手法,艾瑞璜這一名字就來自于“烏有鄉(xiāng)”(NOWHERE)一次地倒寫。哈代的小說帶有濃厚的“鄉(xiāng)土氣息”和“宿命色彩”,實際上則表達了作家對工業(yè)化所造成喧囂和丑惡的都市生活的一種反抗。他善于使用象征手法和心理描寫,既繼承了現(xiàn)實主義小說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又表現(xiàn)了一個現(xiàn)代作家的藝術創(chuàng)新。他的小說揭露社會的偽善和不公,為小人物的災難和不辛鳴冤,然而又透射出某種無奈和迷茫。誠然,還有許多的小說家我們沒有篇幅論及,但是,毋庸諱言,維多利亞時代是英國小說大發(fā)展期,文學地繁榮也折射出這個時代的人文精神,即人們對19世紀不斷發(fā)展生活畫面作出了熱切的,積極的反應。維多利亞時期的戲劇,一般認為,求文學成就不能與同時期的詩歌,散文和修奧說相比。我們必須把劇本創(chuàng)作和劇院演出分開來看。維多利亞中時期倫敦的劇院多如牛毛,當時看戲就像我們現(xiàn)在看電視一樣盛行,但是,在眾多的劇作中幾乎沒有什么長久價值的作品,一般都流行于情節(jié)劇和傳奇劇的形式,在觀眾中收獲廉價的笑聲和眼淚。直到90年代開始出現(xiàn)富有生氣的劇作,即奧斯卡。伯納德。蕭(George Bernard shaw,18561950)杰作。維多利亞時代文學藝術之所以偉大,首先在于它在于一個千變萬化大的世界的藝術把握和真實反映。在這個時期先后出現(xiàn)的文學流派以瓊斯為代表的“憲章派”詩歌,以狄更斯為鄰袖的批評現(xiàn)實主義小說,以羅塞蒂位旗手的“先拉斐爾派”詩歌,以韋廉*莫里斯為代表的“烏托邦”小說,以史蒂文森為代表的新浪漫主義小說和以王爾德為首的“唯美主義小說,它們都在英國文學史上寫下了濃彩重墨。亞利山德拉維多利亞于1837年繼承王位(當時她18歲),統(tǒng)治英國直到1901年逝世,是英國歷史上統(tǒng)治時間最長的一位君主。她統(tǒng)治英國近一段時期被稱為“維多利亞時代”。是英國歷史上最為光輝燦爛的盛世。 維多利亞時代被認為是英國工業(yè)革命的頂點時期,也是大英帝國經(jīng)濟文化的全盛時期。維多利亞時期以崇尚道德修養(yǎng)和謙虛禮貌而著名,也是一個科學、文化和工業(yè)都得到很大發(fā)展的繁榮昌盛的太平盛世。印刷術的發(fā)展促進了文學藝術的空前繁榮,這一時期還形成了男女平等和種族平等的進步觀念,美國的廢奴運動正是這一思想進步的體現(xiàn)。 維多利亞時代科學發(fā)明浪潮洶涌澎湃,維多利亞人信仰科學進步,對于工業(yè)革命充滿了樂觀和信心。汽船的出現(xiàn)使得運輸和貿(mào)易達到了前所未有的繁榮興旺,四通八達的鐵路交通貫穿東西南北。 維多利亞時代的文藝運動流派包括古典主義,新古典主義,浪漫主義,印象派藝術,以及后印象派等。藝術界呈現(xiàn)出群星奪目的盛景。維多利亞時代還涌現(xiàn)出了許多偉大的作家、詩人和他們的傳世之作,如英國女作家夏洛特勃朗特(《簡愛》)以及著名現(xiàn)實主義小說家查爾斯狄更斯(《霧都孤兒》)等。 當時還出現(xiàn)了許多代表各個時期風格的建筑。在這一時期,西方世界的建筑以簡潔的形式重現(xiàn)了以往各個時代的古典風格,如:希臘風格、哥特式建筑風格以及文藝復興時代的風格。 那個時代的中上層階級對于飲食非常講究,他們從遙遠的國度進口各種異國情調的香料調料,用于精心烹制的食品中。維多利亞時代有了歷史上最早的烹調學校,名廚編寫的烹調書籍風行英國,在這個時代人們最早將具體烹調方法如調料用量等詳細寫入書中一些廚房小用具也流行起來,如開罐器等,維多利亞時代還形成了許多進餐禮儀。 這個時期,英國盛行下午茶,貴族們早餐豐富,午飯簡單,晚飯很晚。據(jù)說,維多利亞女王的女侍從官——女公爵安娜每到下午就會覺得很餓,于是便讓仆人拿些小茶點來吃,許多人紛紛效仿,下午茶漸漸成為一種例行儀式。事實上,圍繞著這種下午茶習俗形成了多彩的茶文化,高雅的旅館開始設起茶室,街上有了向公眾開放的茶館,茶話舞會更成為一種社會形式,維多利亞時代的淑女小姐們在那里與男友們會面。 這個令人神往的時代,并沒有隨著維多利亞女王的去世而結束。很多歷史學家認為,所謂“維多利亞時代”的真正結束,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結束以后。而令我們中國人印象深刻的是1840年,中英爆發(fā)鴉片戰(zhàn)爭。中國由此漸漸步入半殖民地深淵。而當時,英國正處于“維多利亞時代”。 維多利亞時代(1839-1901)是不是英國海外擴張的鼎盛時期,我們留給歷史學家去討論。“星期六”讀“文化廣場”的人大概有興趣知道蒸汽機是這個時候產(chǎn)生的;世界博覽會(也叫萬國博覽會)是這個時期產(chǎn)生的;下午茶是這個時期產(chǎn)生的;“美人靠”之類的維多利亞式家具是這個時期產(chǎn)生的;狄更司的小說是這個時期產(chǎn)生的。為什么偏偏是英國?這個問題大概也要留給能夠回答今天為什么偏偏是美國的學者們去回答,我們繼續(xù)“星期六”吧。你要是不怕費腦子,我順便一提:薩義德在《文化與帝國主義》一書里研究狄更司的《遠大前程》,說那里面的主人公發(fā)跡,很有英國殖民擴張的背景。奧斯汀的《曼斯菲爾德莊園》有帝國思想。蓋斯凱爾夫人的小說也有帝國色彩。你大概沒有興趣再探究下去了吧。那好,我跟你說,維多利亞時期印制的紙牌很受收藏家青睞呢!維多利亞時期的女裝現(xiàn)在來看仍舊很美很時尚呢!對了,時尚這個詞兒,雖然很有法國味道,但是,維多利亞這個美麗的名字一跟時尚連上,馬上不分伯仲,甚至還要占一點便宜。消費文化雖然以現(xiàn)在的美國為極致,但要是探源頭,至少英語文化圈是從維多利亞時代的英國開始的。研究維多利亞時代的英國史家早就把那時中產(chǎn)階級的收入和消費方式作為課題了。碰巧了,馬克思寫《資本論》的時期恰好就是維多利亞時期。沒有對當代經(jīng)濟生活的觀察,光是在大英博物館里思考閱讀,這樣的巨著是產(chǎn)生不了的。 維多利亞時代是藝術的時代,“前拉斐爾派”是這個時期誕生的……我還是把高雅的藝術留給美術史家去談,這里只附上一些大家能夠看得賞心悅目的插圖。好在關于維多利亞時代,我是舊書新書都有。之所以收藏這些書,是因為里面有精美的插圖,因為維多利亞時代令我產(chǎn)生許多聯(lián)想,因為維多利亞女王年輕時的畫像很美。 英國散文家普利斯雷(J.B.Priestley)說:“單單去寫維多利亞鼎盛期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辈贿^,他老人家還真的就完成了一本,書名就叫《維多利亞鼎盛期》(Victoria’sHeyday)。我很少保留近幾十年出的英文書,卻因為喜歡普氏的散文和倫敦版美麗鮮艷的插圖而收藏了這一本紅封布面的大書。關于維多利亞生平的書,記得手里有一本林登史特拉奇寫的《維多利亞女王傳》,可是藏書沒有歸類一時找不出來;倒是找出一本1912年版克萊爾杰羅德(CLAREJERROLD)寫的《維多利亞女王早期的宮廷生活》,作者聲稱寫的是“真實的人”“自然的人”的青春時代。我自己最喜歡讀的還是1934年牛津大學出版的《維多利亞王朝初期的英國1830-1865》,這本書的主編是G。M。揚。揚編已經(jīng)顯示出社會風俗在史料中的地位。我這次提供的圖片,很多是從這本書里來的。 維多利亞時代在英國是科學和工業(yè)發(fā)明昌盛的年代,也是文學藝術繁榮的年代。維多利亞時代是個大話題,報紙的篇幅不宜展開論述,我只想借幾張圖展示一下那個時代英國的風貌,讓學經(jīng)典英語的讀者對英國文化的背景有個大致的了解。 維多利亞時代是藝術的時代,“前拉斐爾派”是這個時期誕生的……我還是把高雅的藝術留給美術史家去談,這里只附上一些大家能夠看得賞心悅目的插圖。好在關于維多利亞時代,我是舊書新書都有。之所以收藏這些書,是因為里面有精美的插圖,因為維多利亞時代令我產(chǎn)生許多聯(lián)想,因為維多利亞女王年輕時的畫像很美。 《祈禱的時間》是1854年由充滿抒情意味的畫家韋斯特(CHARLESWEST)所作。此畫表現(xiàn)的是維多利亞時代的居家理想,有很濃的宗教色彩。韋斯特擅長畫裝飾畫,最經(jīng)常表現(xiàn)的主題是母親和孩子。其他代表作有《善行》,畫一個女孩扶著父親走上教堂臺階時的情形?!缎奶穭t描繪一個青年女子等待郵差時的神情。 維多利亞時代青年女子的理想模式——美麗而嫻靜。喜歡女紅但又不失浪漫。這幅作品是1850年英國皇家學院院長格蘭特爵士為女兒畫的。畫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