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分配、占有和支配模式。可惜,在過去二十多年的專業(yè)研究和政府文告中,它不是一個常為人充分注意的概念。因此,它對教育評價的規(guī)定和對教育改革的訴求,也沒有充分展示和揭示。夸張地說,僅采取班級規(guī)模合理化這一種手段,就可以減少現(xiàn)行教學及其評價的若干積弊。參見Peter Blatchford et al.(1998),Research on Class Size Effects:A Critique of Methods and a Way Forward,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ducational Research,29.③ 科學知識具有普遍化、標準化和不受情境制約的特性之說,從20世紀50年代到80年代,先后被波蘭尼(1958)、吉爾茲(1983)和勞斯(1987)等人否定。(《個人知識──邁向后批判哲學》,許澤民譯,貴州人民出版社,2000;《地方性知識──闡釋人類學論文集》,王海龍等譯,中央編譯出版社,2004;《知識與權力──走向科學的政治哲學》,盛曉明等譯,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他們或者發(fā)現(xiàn)了科學知識的個人性,或者揭示了其地方性、情境性。法蘭克福學派、特別是哈貝馬斯,則著力批判科學技術的操縱功能。自伏爾泰到波普,都強調科學知識與人文知識和社會理論之別,強調科學知識的數(shù)據(jù)化力量、與日常生活的斷裂性特征。波蘭尼等人的勞作等于向這類論斷發(fā)起了挑戰(zhàn)。④ 呂達2005年5月13日在華南師大教科院所作的學術報告《當前課程改革的若干問題》中,也持此見。⑤ 華南師范大學2002級教育碩士教育管理方向黃艷同學的碩士論文,2004年12月第43頁。參考文獻:[J].寧波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4,(3):37—39,──韓國小學新型課程評價體制[J].現(xiàn)代中小學教育,2004,(2):57—59[J].比較教育研究,2002,(3):43—471. 若不給自己設限,則人生中就沒有限制你發(fā)揮的藩籬。2. 若不是心寬似海,哪有人生風平浪靜。在紛雜的塵世里,為自己留下一片純靜的心靈空間,不管是潮起潮落,也不管是陰晴圓缺,你都可以免去浮躁,義無反顧,勇往直前,輕松自如地走好人生路上的每一步3. 花一些時間,總會看清一些事。用一些事情,總會看清一些人。有時候覺得自己像個神經病。既糾結了自己,又打擾了別人。努力過后,才知道許多事情,堅持堅持,就過來了。4. 歲月是無情的,假如你丟給它的是一片空白,它還給你的也是一片空白。歲月是有情的,假如你奉獻給她的是一些色彩,它奉獻給你的也是一些色彩。你必須努力,當有一天驀然回首時,你的回憶里才會多一些色彩斑斕,少一些蒼白無力。只有你自己才能把歲月描畫成一幅難以忘懷的人生畫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