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結】第一章1、公共政策學科的研究對象、目的、任務是什么公共政策學的研究對象是公共政策,公共政策是黨和國家在處理公共領域內的公用事物所制定的行為規(guī)范、準則或指南。在我國包括一系列的命令、指示、通知、條例、規(guī)范等。目的:理論研究與應用研究相結合,以期改進政策系統(tǒng),提高政策質量,更好地促進學科發(fā)展和更好地解決社會問題。2、公共政策學發(fā)展的過程及其特點是什么1、公共政策學產生時期:2
2025-06-27 23:14
【總結】第一篇:公共關系學-考試重點整理 名詞解釋: 1、順意公眾:是指那些對組織的政策、行為和產品贊賞、支持和認同態(tài)度的公眾,又稱為支持公眾。 2、逆意公眾:是對社會組織奉行的政策、采取的行為持反感、...
2025-11-05 18:05
【總結】第一章公共政策學的形成與發(fā)展1、中國古代政策思想的內容1)“世異則事異,事異則備變”的政策思想。2)以民為本,政在得民的政策原則。3)“惠民”“養(yǎng)民”“富民”的政策傳統(tǒng)。4)重農抑商的政策主張。5)“不惠寡而患不均”的政策傾向。6)無為而治的政策構想。2、亞當-斯密對政策研究的貢獻:1)他
2025-05-11 23:36
【總結】公共政策研究公共政策研究的視角之一系統(tǒng)研究:政策為系統(tǒng)的輸出代表人物:美戴維.伊斯頓模型:工作環(huán)境工作環(huán)境投入:要求支持黑箱:政治系統(tǒng)包括:結構、程序決策者等產出:政策
2025-01-04 18:42
【總結】 《公共政策學》學習心得 原創(chuàng):肖光軍 如何將意圖變?yōu)檎摺? 問題界定,標準設立,方案搜尋,結果預測,方案選擇,政策執(zhí)行與監(jiān)測,結果評估和政策變遷。 一、問題界定 。 。 、性質、變化...
2025-09-18 09:26
【總結】第三節(jié)政策評估的方法?一、政策評估方法的演進?古巴和林肯四階段?一、1910——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標志性評估方法:測量,政策評估即實驗室實驗?二、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1963標志性評估方法:描述,政策評估即實地實驗?一、1963——1975標志性評估方法:判斷,實驗室研究與實地調查相結合?一、1975至
2025-05-06 05:05
【總結】第一章公共政策學,是指運用科學方法研究公共政策的內容、過程與產出,探索其固有規(guī)律,形成系統(tǒng)性知識,并運用這種知識進行政策分析,進而通過公共權力機關將研究成果轉化為政策實踐。(一)研究程序的設計(1)提出擬研究的政策問題。(2)確定假設。(3)收集系統(tǒng)資料。(4)資料分析。(5)做操作性研究。(6)撰寫研究報告
2025-03-27 00:40
【總結】公共政策學第一章公共政策學的形成和發(fā)展 第一節(jié)學科名稱梳理. 1、哪些因素推動和促進了公共政策學的面世?(1)、產業(yè)革命和科學技術的發(fā)展;(2)、哲學思想的進步和一系列社會、人文科學的誕生和發(fā)展;(3)、系統(tǒng)論、信息論、控制論的產生;(4)、決策科學的形
【總結】中國地質大學長城學院教案正文第1頁共115頁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時間理解第一章公共政策概論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經常聽到國家又制定了一個什么政策,從什么時候開始實行等這樣的話語。比如關于法定假日調整的政策等等,那么什么是
2025-01-22 13:09
【總結】第一章1、教育的起源神話起源論者認為,教育是由人格化的神所創(chuàng)造的,教育的目的就是體現(xiàn)神或天的意志,使人皈依于神或順從于天。生物起源論者認為,人類教育發(fā)源于動物界中各類動物的生存本能活動。心理起源論者認為教育起源于兒童對成人無意識的模仿。馬克思主義教育學認為教育起源于勞動,具體之,起源于勞動過程中社會生產需要和人的發(fā)展需要的辯證統(tǒng)一2、教育的歷史
2025-04-17 01:41
【總結】1/52行政學考前重點整理第一章行政之概念1-1行政內涵及特性:政治>管理>公共政策>公共性。。。:傳統(tǒng)理論、修正理論及系統(tǒng)理論。:效率、成本、品質及利潤。,黑箱被視為一種轉換過程。、行政法學及行政倫理學。。15M行政主要內涵的學者為張金鑑。1-2行政研究目的,以最少的投入獲得最大的產出就是效率。,按機關組
2025-06-23 05:48
【總結】單選1.公共政策是( 政府?。┕芾砩鐣彩聞账贫ǖ恼?。2.公共政策的強制性經常與(懲罰性)措施相聯(lián)系,若缺乏這種措施就將失去權威性。3.政策的調控功能常常表現(xiàn)出特有的( 傾斜性?。?即鮮明地強調政府工作的側重點。4."政策科學"的概念是由美國政治學家(拉斯韋爾)最早提出的。5.(政府主體 ?。┦枪舱咧黧w中最核心、并發(fā)揮獨特作用的部分。6
【總結】全國2010年4月高等教育自學考試公共政策試題課程代碼:00318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25小題,每小題1分,共25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代碼填寫在題后的括號內。錯選、多選或未選均無分。(A)·德洛爾 “民貴君輕”反映的是(C)B.“惠民”、“養(yǎng)民”、“富民”的政策傳統(tǒng),政在
2025-06-09 22:44
【總結】公共政策學復習資料1、公共物品與私人物品的顯著區(qū)別在于支付費用的主體差別。2、有限理性模型追求的目標:決策追求滿意解。3、精英理論模型:政策是精英們價值偏好的反映基本觀點:(1)社會分化成掌權的少數人和無權的多數人,少數人掌握社會價值的分配權,多數人參與不了公共政策的制定。(2)作為統(tǒng)治者的少數人并非是作為被統(tǒng)治者的多數人的代表。精英人物主要來自經濟地位較高的社會階層。
【總結】一、什么是公共政策伍德羅·威爾遜(“現(xiàn)代行政之父”)認為,“公共政策是由具有立法權者制定而由行政人員執(zhí)行的法律和法規(guī)”。拉斯韋爾(政策科學創(chuàng)立者)認為,公共政策是“一種含有目標、價值和策略的大型計劃。”羅伯特·艾斯頓,將公共政策界定為“政府機構與周圍環(huán)境之間的相互作用”。托馬斯·戴伊指出:
2025-06-16 0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