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充他自己認為需要補充的知識。我國在基礎教育重視“雙基”教育是必要的,但在知識堆積如山、信息鋪天蓋地、變化日益加快的今天,追逐前沿的選擇性的學習恐怕才是最要緊的。從浩如煙海的信息中選擇最有價值的知識,最個性化的知識——即最符合自己能力結構和競爭需要的知識才是最重要的。散點式教學的目的也是為這種選擇提供一個空間。一個人的生命是有限的,我們用畢生的精力也不可能學完全人類的知識。因此,我們必須學會有選擇地學習知識,構建個性化的知識,也就是符合自己能力結構和興趣結構的知識,有利于自己創(chuàng)造性的轉化知識。你怎么理解“師者,傳道解惑也”與以問題為紐帶的教學?答:從古至今教師一直被視為是知識的傳播者,解答學生問題的絕對權威。而以問題為紐帶的教學并不以知識傳授為目的,而是以激發(fā)學生的問題意識,加深問題深度、探求解決問題的方法,特別是要讓學生形成自己對解決問題的獨立見解為目的。要讓學生帶著問題走進教室,帶著更多的問題走出教室。形成不斷探究問題的習慣,而不是凡是問題都要求有標準答案。四、案例分析“錯誤”也是課程資源。記得一位著名特級教師說過這樣的話:“教3+2=5的教師是合格教師,教3+2=?的教師是好老師,而教3+2=6的教師才是優(yōu)秀教師。”我不久前聽一位老師上課,看到這位老師因為一道例題的編寫不當而連連向學生道歉,卻喪失了一次辨錯、糾錯的極好機會。類似的情況時有發(fā)生。你在教學過程中遇到自己犯錯時,你是否“將錯就錯”地創(chuàng)設質疑情境去激發(fā)學生的心理矛盾與問題意識,更好地促進學生的認知和發(fā)展?請從“去問題”教育的危害去分析之。答:這位著名特級教師所說的話表達了一種教學思想:“錯誤”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心理矛盾與問題意識,更好地促進學生的認識和發(fā)展。這種思想無疑體現了新課程的理念。而我們目前的教學中,教師對“錯誤”避之惟恐不及,在學生面前出現“錯誤”覺得很沒面子,不懂得隨機應變,“將錯就錯”地引發(fā)學生的思維,增強學生的問題意識,讓學生探究“錯誤”的存在之處。課堂教學,尤其是在大型觀摩教學活動中,追求的效果是“對答如流”、“滴水不漏”、“天衣無縫”,稍有閃失,便自責不已。長期以來我們受“去問題”教學的危害,缺乏問題意識,怪不得人家會反問:這堂課老師問問題,學生回答問題,既然老師的問題學生都能回答,這堂課還上它干什么?我們是否應該反思一下我們的教學行為,是否應該以問題為紐帶的教育?新課程改革倡導新的課程觀,它要求教師要充分挖掘課程資源,教學中的“錯誤”,將會給課堂教學帶來逢勃生機與活力。每天放學小明爸爸都會來接小明回家,有一天小明爸爸因為有事沒來得及接他,他就自作主張不按原來那條路走,而是抄近路回到家中。遲來的父親見不到兒子很生氣,他一方面批評學校不注意安全教育,一方面打罵小明“小小年紀,膽量太大,以后什么事都干得出來?!闭堄矛F代的教育觀去分析這父子倆的行為。答: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作為一名家長應學會啟發(fā)、引導、保護孩子的創(chuàng)新意識。問題意識、另辟蹊徑是人與生俱來的本能。小明的父親每天能來接孩子,關心與愛護孩子其本意是好的,但不應該隨意打罵孩子。增強安全意識方面的教育是必要的,但不要隨意挫傷孩子的創(chuàng)新意識。中華民族是一個十分重視下一代教育的民族,為了孩子的教育,父母花多大的代價都舍得。問題是我們要孩子掌握的都是我們認為他們應該掌握的,而孩子感興趣的問題、出自孩子思維發(fā)展要求的問題我們卻常常視而不見或置之不理?,F在的家庭教育存在“捏著怕死,放了怕飛?!边@樣的思想。作為教師與家長都應該給予孩子個性發(fā)展的時間和空間。五、論述題(答案參見單元訓練)在日常課堂教學工作中你是怎樣處理漸進與跳躍、前沿性與基礎性、直線教學與散點教學之間的關系的?P27~19從辨證的角度去分析課堂教學中研究與接受之間的關系。P23~24 教育的真諦在于:將知識轉化為智慧,使文明積淀為人格,信息技術使這一追求成為真正的可能。但有人說“有了信息技術可以不要教師?!蹦阃膺@一觀點嗎?請論述。P64~65(一)一、單項選擇題A C D D B B B D C A B A A D二、多項選擇題(AD),(BCD),(AB),(ABC),(ABCD)(ABCD),(BC),(ABCD),三、判斷題1. 2.√ 3. 4.√ 5.√ 6. 7 .√ 8.√ 9.√ 10.(二)一.正;誤;誤;正;正;誤;誤;正;誤;正;1誤1正;1正;1誤;1誤;1正;1正;1誤;1誤;正;2正2誤;2誤;2正;2正;2正;2正;2正;2誤;誤二、A;B、C、A、B;A;C;D;A、B、D;A、B、C;B、C、D;B、C、D、或E8 巴州區(qū)教師進修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