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結】現代文學簡報余光中洛夫介紹黃巧萍組余光中生平事蹟余光中(1928年9月9日),中國當代作家、詩人,現居臺灣。生於南京市,祖籍福建永春,1949年隨父親余超英,母親孫秀君遷香港,次年赴臺。就讀臺灣大學外文系。1953年,與覃子豪、鐘鼎文等共創(chuàng)“藍星”詩社。后赴美進修,獲愛荷華大學藝術碩士學位。國立臺灣大學外文系畢業(yè),美
2025-10-08 16:40
【總結】第一篇:現代文學復習資料1 現代文學復習資料 原名沈岳煥,湖南鳳凰縣人。中篇小說《邊城》,長篇小說《長河》,散文集《湘行散記》。 “鄉(xiāng)下人”思考:表現人性的“常”與“變”(創(chuàng)作的總主題) ...
2025-10-16 11:10
【總結】第一篇:現代文學整理新詩 第一個十年 一、新詩的誕生——“五四”新詩運動 1、“詩界革命”的演變 梁啟超從“新意境”、“新語句”、“古風格”的構想到“以舊風格含新意境”的讓步;黃遵憲局限在傳統(tǒng)...
2025-10-04 20:05
【總結】第一篇:現代文學體裁知識 現代文學體裁知識——幾種文體簡介 【前言】 隨著語文洗呢課程學習和第一輪復習的推進,語文基礎知識越來越多,其作用越來越大,語文基礎知識的缺漏越來越明顯,而基礎知識對于任...
2025-10-16 11:04
【總結】除舊布新,扭轉乾坤——中國現代文學概說時間范疇?1917-19491917-1927?現代漢語還不太成熟胡適?1917年(25歲)夏回國后,任北京大學教授,加入《新青年》編輯部,撰文反對封建主義,宣傳個性自由、民主和科學,積極提倡“文學改良”和白話文學,成為當時新文化運動的重要人物。?同年,胡
2025-05-12 04:24
【總結】1、中國現代文學史的歷史范疇:第一個十年(1917-1927):通常稱“五四”時期的文學。1917年1月,胡適《文學改良芻議》、陳獨秀《文學革命論》發(fā)表于《新青年》,標志著文學革命運動的正式興起。錢玄同、劉半農、周作人、魯迅、李大釗等人積極響應。(多選)瞿秋白的《餓鄉(xiāng)紀程》、《赤都心史》等通訊報道,是中國現代報告文學的最初萌芽。
2025-08-14 15:31
【總結】第一篇:現代文學歸納篇 一.五四時期 郁達夫:《銀灰色的死》、《沉淪》、《南遷》《茫茫夜》《蔦蘿行》《春風沉醉的晚上》《迷羊》《她是一個弱女子》《東梓關》、《遲暮》《遲桂花》 ①問題小說:只問病...
2025-10-16 10:56
【總結】第一篇:中國現代文學期末復習指導 電大《中國現代文學專題》期末復習題及答案 (一)一、單項選擇題 1.發(fā)表于1917年1月《新青年》的《文學改良芻議》,其作者是(C)。A.魯迅B.陳獨秀C.胡適...
2025-10-04 14:16
【總結】第一篇:中國現代文學經典總結 小說 《狂人日記》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篇白話小說,以“魯迅”為筆名發(fā)表第一篇小說。魯迅,原名周樹人,浙江紹興人,“中國現代小說之父”。 寫作背景:思想準備,“知者甚...
2025-10-16 05:29
【總結】第一篇:現代文學精品美文目錄 我國現代文學大家都有哪些?代表作品?(例如:朱自清《背影》,《荷塘月色》等) 王蒙 《青春萬歲》、《季節(jié)四部曲》、《青狐》、《尷尬風流》、《堅硬的稀粥》等;王安憶 ...
2025-10-16 12:11
【總結】中國現代文學史試卷一.填空1.魯迅一生出版了三個小說集《》、《彷徨》《一一》。2.中國現代文學是指以一一為開端至一一這一歷史時期的文學。3.1942年召開的延安文藝座談會,把文藝大眾化問題擺到了首要位置上,毛澤東在《__》里,明確指出了我們的文藝“為什么人”和“如何為”的問題。4.1917年初,胡適、陳獨秀在《新青年》上發(fā)表的《——》和《一一》,標志著文學
2025-06-28 23:38
【總結】淺論中國現代文學中的“多余人”形象 對中國現代文學中的“多余人”形象的思考 “多余人”是早已被文學界所認可的一個人物形象系列的稱謂。它緣起于俄國19世紀20----50年代,指的是當時一種出身貴族的知識分子。他們受西方啟蒙思想的影響,厭倦自己所在的上流社會,他們能夠發(fā)現農奴制度與沙皇專制的一些弊端,但又空懷理想,毫無時間的恒心和毅力,缺乏想社會抗爭的勇氣,被迫在盲目與失敗的痛苦中死去。
2025-06-28 15:41
【總結】第一篇:現代文學必讀的作品 現代文學文本 魯迅《吶喊》: 《頭發(fā)的故事》、《故鄉(xiāng)》、《祝?!贰ⅰ对诰茦巧稀?、《孤獨者》、《傷逝》、《肥皂》《狂人日記》、《長明燈》、《藥》、《阿Q正傳》、《孔乙己...
2025-10-16 09:26
【總結】第一篇:中國近現代文學欣賞 魯迅的小說創(chuàng)作《吶喊》《彷徨》大致體現了三個方面內容: n一是對封建制度和禮教的徹底揭露和批判。如《狂人日記》(1918)n二是關于對辛亥革命經驗教訓的總結,以及對改造...
2025-10-04 13:46
【總結】蘇州大學朱棟霖從文學史發(fā)展的角度,提煉新觀點?五四文學革命的歷史意義?五四文學革命的歷史意丿。其深刻、偉多的歷史意丿體現在以下幾斱面:?一、實現了中國文學由古典向現代的轉化,開創(chuàng)了中國文學新時代。?事、建構起現代啟蒙精神呾人文主丿
2025-03-09 2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