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情境等,都會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許多研究表明,以不同教學形式和各種不同課堂活動情境下呈現出的生動有趣的教學內容,最能引起學生的興趣,使學生產生積極的情緒體驗,從而形成或改變其學習態(tài)度。相反,在沉悶的課堂情境中,那些枯燥無味的學習內容、單調的教學形式 ,最容易是學生產生并形成消極的學習態(tài)度。 ( 4)社會風氣。學生不可能與世隔絕,所以他們的學習態(tài)度除受家長、教師、教學過程等因素影響外,還受到社會風氣的影響。由于青少年正處于品德、價值觀念的形成過蘇州大學本科 生畢業(yè)設計(論文) 24 程中,所以他們既容易接接受良好的社會風氣的影響,同時也容易接受不良社會風氣的影響。 2 學習態(tài)度的有關研究 陶德清( 1998)通過對蘭州、北京兩地中小學生進行兩次學習態(tài)度的調研得出結論:①中小學生學習態(tài)度普遍較差,尤其在學習的計劃性、主動性以及有關學習目的的認知方面表現很差。②大部分學 生的學習態(tài)度可以概括為主要的三種模式,所以不能簡單的對學生學習態(tài)度進行優(yōu)劣評價。 另外,陶德清還對中小學學生學習態(tài)度進行了一系列研究,得出了一系列結論:①學習態(tài)度具有年級差異。②學習態(tài)度具有性別差異。學習態(tài)度在中小學男女學生之間表現出一定性別差異,男生的學習態(tài)度基本上是在一個較低水平上上下波動,而女生的學習態(tài)度有小學階段持續(xù)上升轉為初中階段持續(xù)下降;男生學習態(tài)度分布范圍大,相差懸殊,而女生學習態(tài)度分布范圍小。③不同社區(qū)與地區(qū)學生學習態(tài)度有差異。一個城市里,不同社區(qū)社會文化背景影響著中小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隨著年 級的升高社區(qū)間的差異將逐漸消失;蘭州和北京兩市區(qū)學校各年級男女被試的學習態(tài)度隨年級的增高有一種趨中發(fā)展的趨勢,并隨著兒童年齡的增長差異逐漸縮小。④不同民族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經過一系列跨文化研究的結果,民族差異不是影響中小學生學習態(tài)度的唯一或必然因素,它受被試所在地區(qū)廣泛的社會文化因素的影響。⑤學習態(tài)度的形成還受其它因素的影響,有父母的人格特征、家庭經濟文化、父母的教養(yǎng)態(tài)度、個人心理特點以及學習成績。 高福建、王樹貞( 2021)為了檢驗情感態(tài)度對初中生英語學習的影響,在學期初對學生進行了學習英語興趣等方面的問卷 [4]。通過一學期的情感教育嘗試,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有了明顯提高,對待學習英語的態(tài)度和認識有了很大轉變。 茍增強( 2021)研究了高中生學習態(tài)度、父母教育程度與數學成績的關系 [5]。研究顯示,學生數學成績與父母受教育程度、智力因素、學習態(tài)度的性別因素有關。 關于中小學生學習態(tài)度的研究比較多,也較為全面。一般來說,中小學生學習態(tài)度受地區(qū)、年級、性別等諸多因素的影響,因此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秦向前( 2021)通過對不同類別、不同層次的大學以及不同年級不同專業(yè)的大學生進行了抽樣調 查 [6]。分析了大學生對教師、對專業(yè)、對課程、對自身因素的態(tài)度。并且分蘇州大學本科 生畢業(yè)設計(論文) 25 析了其性別差異、年級差異、專業(yè)差異、學校層次差異,較為系統(tǒng)、完整的闡述了大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 劉曉芬等人( 2021)通過對問卷調查的數據處理與分析,探討了 90后大學生學習英語的態(tài)度問題 [7]。研究結果顯示英語成績與學習態(tài)度有顯著相關;英語成績與學習態(tài)度的認知、情感意向的三個維度都存在著顯著相關;并且,學習態(tài)度與英語成績不存在性別差異。 李文滿等人( 2021)在的對河北科技大學本三學生入學目的和動機、學習期望、課余時間支配、自我體驗與評價等的 調查分析的基礎上,探討了本三學生心理狀態(tài)和對社會、自我認知的態(tài)度 [8]。通過對調查材料的分析,發(fā)現本三學生,特別是本三理工科學生存在的主要問題是:基礎知識不扎實或學習方法欠妥制約對新知識的理解或吸收;較強的自卑感使得對學習動力不足、熱情不高;自我與約束力差、生活懶散、紀律松散影響學習任務的完成;心理欠成熟、在戀愛與學習、學習與能力鍛煉上存在盲目性、焦慮癥等。 西安交通大學劉慧等人( 2021)對二本與三本院校英語專業(yè)學生進行了英語學習動機的比較研究 [9]。研究表明:在英語學習中,二本學生無論內在動機或外在動機 都比三本學生強;在動機類型方面,二本學生的內在興趣、工具動機、社會尊重、個人發(fā)展、證書動機和成就感動機因素較高,三本學生在課程偏好、出國融入和父母老師因素的動機較強。 還有一些對本三學生學習策略、動機、態(tài)度等方面進行了研究,提出了一些對策。 總的來說,這些研究大多是通過問卷來做的,并且這些研究除了秦向前對大學生學習態(tài)度的研究較為全面外,其他研究大多集中于某個學校或是某門學科,不夠全面。對本三學生學習態(tài)度的研究更不全面,除了有些研究用問卷調查外,其余沒有用任何調查工具。 3 本三的產生與背景 隨著近年來高校的 不斷擴招,大學生的人數在不斷增加,同時,還出現了一個特殊群體 —— 本三大學生。 大學擴招 [10],是指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自 1999 年開始的,基于解決經濟和就業(yè)問題的擴大普通高校本專院校招生人數的教育改革政策。本三院校作為大學擴招的產物,在很大程度上滿足了擴招的要求。本三大學其實是一個模糊的概念,國家和教委根本沒有正式文件規(guī)定,大家所謂的本三就是錄取批次上是本科第三批。本三院校主要獨立學院、獨立二級學院、民辦高校、中外合作高校等。在獨立院校順利畢業(yè)后,可獲得國家和社會上都認可的本科畢業(yè)證書和學士學位證書,畢業(yè)證 書是獨立院校自己的證書。對于二級學院,其畢業(yè)證書和學位證書都尤其所屬的大學頒發(fā)。但近年來,隨著本三院校招生人數的不斷擴大,以及有關國家政策的出臺,本三院校正在不斷地走向獨立,越來越少的依賴于其從蘇州大學本科 生畢業(yè)設計(論文) 26 屬大學。 本三院校與本一本二之間的區(qū)別 [11]:錄取批次的不同:本一本二本三分別是第一第二第三批次錄取;成績的不同:一般來講,本三的成績低于本一本二,但近年來,隨著本三被人們的普遍認可,有些本三院校的錄取成績甚至高于本二;學費和辦學性質的不同:本三院校一般為民辦,其學費高于公辦院校。 自 1999 年開始有本三院校時,由 于本三的收費貴并且本三并未被人們認可,讀本三的學生并不多。但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人們對學歷的重視、對本三的認可,只要高考分數達到了,大多數人還是會選擇本三,甚至有些口碑較好的本三學院的分數線超過了本二的分數線。 4 總結 以往,很多學者對學習態(tài)度的定義、內容與結構以及理論進行了研究,并對中小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做了一些實證性的研究,發(fā)現了一些問題,提出了對策。并且對中小學生學習態(tài)度的研究較為系統(tǒng)全面,例如陶德清所著的《學習態(tài)度的理論與研究》。而對大學生學習態(tài)度的研究則相對零散、狹隘。此外多數研究針 對的是學生學習態(tài)度和某門學科的關系或是某門學科的學習態(tài)度,而且大多是分析原因、提出對策,缺乏實質性的研究。 參考文獻 [1] 閻力 .當代社會心理學 [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2021, 7273 [2] 2021317 取自 [3] 陶德清 .學習態(tài)度的理論與研究 [M].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 2021,183332 [4] 高福建,王樹貞 .初中生學習英語情感態(tài)度的調查與分析 [J].教育實踐與研究, 2021:3435 [5] 茍增強 .高中生學習態(tài)度、父母受教育程度與數學成績關系的研究 [J].滄州師范??茖W校學報, 2021, 26( 3): 7677. [6] 秦向前 .大學生學習態(tài)度現狀調查與對策研究 .碩士學位論文 .西南大學 .2021 [7] 劉曉芬,常青,甘棠 .論學習態(tài)度對 90 后大學生英語學習的影響 [J].中國校外教育 (下旬刊 ), 2021: 38 [8] 李文滿 ,程偉 ,王雅麗 .對“本三”學生心態(tài)的調研分析與對策思考 [J].河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21, 6(4):100103 [9] 劉慧 ,徐素云 .二本與三本院校英語專業(yè)學生英語學習動機比較研究 [J].新西部,蘇州大學本科 生畢業(yè)設計(論文) 27 2021,16:189190 [10] 2021317 取自 [11] 2021317 取自 蘇州大學本科 生畢業(yè)設計(論文) 28 外文資料 College mothers’ academic achievement goals as related to their children’s attitudes toward learning Abstract. The present study consider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llege mothers’ academic achievement goals (both learning and performance) and the mothers’ attitudes toward their children’s schoolworks well a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of these sets of characteristics in mothers and their elementaryschoolage children’s attitudes about learning. Results indicate that a mother’s adoption of learning goals in her college education is positively related to the endorsement of a process/indirect focus with respect to assisting and evaluating her child on academic tasks and is associated with more personal satisfaction with providing homework assistance and greater optimism concerning the benefits of such assistance. Results also suggest that college mothers with more of a learning goal orientation and/or more of a process/indirect focus have children who display a similar concern with learning and a positive attitude about homework. Mothers who adopted more of a person/product focus with respect to their child’s schoolwork had children who were less likely to interpret homework and other school tasks as opportunities to learn. Mothers of preschool or schoolage children represent a significant segment of the student population at many public universities today (Sewall, 1986。 BenedixenNoe amp。 Giebelhaus, 1998). This mostly workingclass group consists primarily of mothers returning to school or starting college late, but also includes traditional students who gave birth in high school or during their college years (BenedixenNoe amp。 Giebelhaus, 1998。 Ricco amp。 McCollum, 2021). A broadening of the gender roles in society, the emergence of technology careers, the growing importance of a college degree to career opportunities, and an increased access to college for working class adults have all contributed to an increase in the number of college mothers (Yarbrough amp。 Schaffer, 1990。 BenedixenNoe amp。 Giebelhaus, 1998). Despite the numbers, and despite a significant amount of research devoted to nontraditional students in general, there has been little focus on college 蘇州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