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內(nèi)容簡介】
入學習打下良好的情感基礎。筆者認為,英語課堂活動就是能夠為教師更好地實現(xiàn)教育教學目的提供實踐場所和環(huán)境,更有利于發(fā)揮學生特長,開闊學生的視野,拓寬學生的知識面,提高學生的智力和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一、小學英語課堂教學活動中的常見問題(一)注重活動形式,忽視活動目的在實際教學活動中,有些教師為了讓課堂呈現(xiàn)出“熱鬧繁榮”景象,設計的課堂活動主題往往偏離教學目標,缺少應有的教學目標指向,從而也就達不到相應的教學目的。如:一位老師在上 “How are you?’這一課時是這樣設計的:首先,學了單詞之后讓學生之間互相練習。接著她讓學生聽“Hello, Hello,……”這首歌,并讓學生學習歌曲的簡譜,然后讓學生一句一句學說英文歌詞,又一句句教唱,讓后又跟著音樂的節(jié)拍唱、分男女聲唱、分小組唱??學生們應接不暇。教唱英語歌曲的過程整整持續(xù)了20分鐘,課也就在歌聲中結(jié)束了。40分鐘的課里,有整整20分鐘學生們是在學唱歌曲中度過的,后半節(jié)課幾乎成了一堂音樂課。(二)注重個體活動,忽視全體參與活動設計要充分考慮每一位學生的需要,能夠吸引全體學生參與學習活動,使每位學生的能力都得到全面的最大限度的發(fā)展。而在許多課堂上,看似表演精彩的活動,細看只有部分學生參加。一位老師在教完shopping這一課后,便設計了一個購物的情景對話:讓一位學生當售貨員,兩位學生當顧客,操練所學的購物用語。整個活動只有三位同學參加,而其他學生則成了聽眾和觀眾。(三)課堂活動表演化,脫離學生實際表演式的課堂活動在實際課堂教學過程中的運用較多。為活躍課堂,有些教師常讓學生表演準備好的對話和短劇等,這種表演并不是毫無意義,但值得注意的是,此類表演的目的一是示范,二是檢查,是讓所有學生在課前準備,教師課堂檢查,達到這兩項目的實質(zhì)是為了有效參與。但有些教師每次上課都事先讓幾位平時成績好的,口語表達能力不錯的學生準備對話和短劇等,在課堂表演,結(jié)果造成全班同學看熱鬧,根本沒有有效性可言。這樣的做法就沒有了學生的積極主動參與和全體參與,效率低而且浪費課堂上的寶貴時間。(四)注重機械操練,忽視真實交際機械操練是鞏固新授句子的方法之一,但也應該意識到它是否帶給學生真正意思上的理解,是否操練得有實效。在小學英語課上,經(jīng)常會看到這樣的活動:在練習“May I have a look?” “ you are.”的交際用語時,老師手中拿著一樣東西,讓學生對新授的句子進行操練,S1:“May I have a look?” T:“ you are.”接著將手中的東西給該學生,還未等學生接過東西,師就急忙走向另一個學生,讓另外的學生繼續(xù)問,師繼續(xù)答,繼續(xù)“給”,而和幾個學生對話完了之后,東西還是在老師自己的手里。課后,問幾個學生是否明白了“Here you are.”的含義,學生都誤認為是:“把東西給別人看了之后,又拿回來”的意思?。ㄎ澹┻^度依賴多媒體,忽視教師自身作用現(xiàn)代多媒體教學技術替代了靜止、呆板的教具,以圖文并茂、聲像俱佳,課堂教學注入了一股新鮮血液,特別是對學生的形象思維起到了導引、刺激的獨特作用。但是,有些教師過度依賴多媒體課件,把本該是教師講述的內(nèi)容變?yōu)槎嗝襟w演示,教師成了 “放映員”,學生就變成了“觀看者”,而不是參與者,學生既不能從與老師的互相交流中訓練英語的聽說能力,也沒有更多的時間去思考,也就不會有預設中的生成出現(xiàn)。二、小學英語課堂活動有效性的標準有效教學(effective teaching)的理念源于20世紀上半葉西方的教學科學化運動,在受美國實用主義哲學和行為主義心理學影響的教學效能核定運動后,引起了世界各國教育學者的關注。有效教學的核心思想就是教學的效益,即什么樣的教學是有效的。所謂“有效”,主要是指通過教師一段時間的教學,學生所獲得的具體進步或發(fā)展。也就是說,學生有無進步或發(fā)展是評價教學有沒有成效的唯一指標。盧梭曾經(jīng)說過:“誤用光陰比虛擲光陰損失更大,教育錯了的兒童比沒受教育的兒童離智慧更遠?!庇行Ы虒W還是有益的教學,是對兒童身心發(fā)展有幫助的,并符合教育理想和追求的教學。小學英語課堂教學活動的有效性主要是指英語課堂教學活動的結(jié)果與預期設計的教學目標相一致,用較少的時間和精力來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有效的教學活動必須通過有效的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來實現(xiàn),有效的課堂活動能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fā)學生的認知需求,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促進學生的發(fā)展。同時達到知識與技能、過程和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三維目標的和諧與統(tǒng)一。三、提高小學英語課堂教學活動有效性的策略(一)創(chuàng)造和諧的教學氛圍是有效教學基礎教育學家羅杰斯說過:“成功的教育依賴于一種真誠的理解和信任的師生關系,依賴于一種和諧、安全的課堂氛圍。”[ ]可見,在英語課堂教學過程中,創(chuàng)設輕松、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非常重要,可以讓學生處于積極的情感狀態(tài)中,產(chǎn)生良好的心理效應,更加主動、愉快地學習。那么。如何創(chuàng)造和諧的教學氛圍呢?在課堂上,教師的態(tài)度要和藹,要平易近人,要注意與學生做知心朋友,要使學生覺得親切可敬,這樣有利于教師與學生之間的勾通。激勵是課堂的主旋律,應讓學生對英語學習充滿熱情,樹立起學好英語的信心。對有困難的學生更要耐心幫助,同時鼓勵他們要互相關心和幫助,使教學活動得以順利進行。在學習過程中會有許多困難,教師的任何訓斥、譏笑和諷刺等消極的行為都不利于雙邊活動的開展,還將削弱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教學內(nèi)容應符合小學生的身心特點。小學英語教學不以語音、語法知識的教學為主,切忌不顧兒童年齡特征的成人化教學,更不可追求英語學科高標準要求,超出小學生的接受能力范圍。視、聽、說、讀、寫、玩、演等活動能力的要求都應適合小學生,切不可要求過高,造成學生過重的負擔。(二)學習興趣是有效教學的前提蘇霍姆林斯基說過“興趣的源泉在于運用”。興趣作為非智力因素的重要方面,對學生的學習活動起著調(diào)節(jié)作用,對完成學習任務起著推動作用。我國著名的教學家陳鶴琴先生說過:“小孩子生來好玩的,是以游戲為生命的?!睂嵺`證明,游戲活動可以促使兒童記憶能力的發(fā)展。由此可見,開展有效的游戲活動,激發(fā)孩子們的學習興趣,就可以讓孩子們在快樂中學習知識和操練技能。小學英語課本內(nèi)容少且簡單,如果按照傳統(tǒng)教法,學生看著卡片一遍又一遍地跟讀,機械乏味,往往比較枯燥,倘若改變教法,注意聯(lián)系學生的實際生活,會如何呢?如在設計教學用英語打招呼這一課內(nèi)容時,可以設計如下:學完單詞后,師生同唱歌曲 “Hello,hello ,how are you?”。教師可以邊唱邊用手勢示意學生,將歌曲中的人名改為同班同學的名字。教師用頭飾介紹人物。例如:教師舉起Ms Smart的頭飾說:This is Ms 的頭飾說: Good morning, boys and ’m to meet :Nice to meet you ,,Daming, Lingling并要求學生和這些人物打招呼。接下來設計趣味游戲環(huán)節(jié):(1)教師分別在每組第一個學生的耳邊輕輕的說:How are you?學生回答Fine , thank are you?學生依次傳遞。以傳遞準確,速度又快的為勝。(2)游戲:木頭人,老師先帶領學生說游戲口令:我們都是木頭人,不能說話不能動,老師去激活第一個孩子Hello, How are you?學生回答Fine, thank ,他/她就可以去救其他的孩子。(3)演一演:學生戴上Amy, Sam,Daming, Lingling的頭飾,分角色練習、表演對話。一節(jié)課下來,學生在動動、玩玩、講講中既學會了知識,又培養(yǎng)了學習興趣,他們學得輕松、愉快,沒有負擔。(三)合理安排每個環(huán)節(jié)是關鍵對于每一節(jié)課我們都要精心設計,合理安排教學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熱身活動。以學生的興趣為出發(fā)點,注意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要有利于集中學生精力、減輕教學焦慮,克服學習困難。要能激活學生已有的知識、技能、能力為新知識、新技能做必要的準備。要為新知識、新能力、新技能的教學做必要的準備。前后環(huán)節(jié)銜接要自然,與后面的語言呈現(xiàn)應有一定的聯(lián)系。當然在這一點上我們也不能太過強求,有聯(lián)系更好,上下聯(lián)系不上,但能集中學生精力、減輕教學焦慮也可以。這要比繞很多彎子,生搬硬套地銜接效果好。導入和呈現(xiàn):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要讓學生認真觀察故事的場景,說一說他們的理解。教師通過適當?shù)膯栴}引導學生的觀察和討論。無論利用什么呈現(xiàn)方式不要有過多的背景語言,要精于表達,勝于調(diào)控,言辭要準確,條理具有啟發(fā)性。要強調(diào)對語言的整體呈現(xiàn),反對割裂成支離破碎的部分。整體呈現(xiàn)之后是聽說讀等各個分項技能的訓練,然后再回到整體,綜合運用與提高。對話學習:要注意給學生充足的獨立閱讀的時間,以確保吸收。聽對話、故事是重要的語言輸入的環(huán)節(jié),對于培養(yǎng)語感,理解語意是非常重要的,所以要保證輸入的時間。因此,在故事學習的第一課時只對故事進行一次整體的呈現(xiàn)是不夠的。播放錄音,讓學生聽,模仿。第一課時應該以理解對話為主,后續(xù)的課時將繼續(xù)對主要的語言現(xiàn)象進行再處理。任何一個新的語言點都不必在第一課時就要求學生完全達到教學要求。學習語言是循序漸進的過程。所以在整個模塊的學習過程中,我們都應注意創(chuàng)造機會,對對話進行復習和再現(xiàn),比如在每節(jié)課前進行聽音跟讀,學生領讀或小組表演等,力爭在模塊教學結(jié)束時達到我們設定的教學目標。鞏固和訓練環(huán)節(jié)。要注意以不同的形式適當重復對話或故事。在學生對故事的情景以及內(nèi)容充分立即的基礎上讓學生表演?;顒有问揭S富,所設計的任務要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和興趣。(四)情景教學是有效教學的重要手段“所謂情境教學法,就是教師創(chuàng)設或模擬生活場景,使該情境具有真實、生動、實用的特點,便于學生將所學語言材料進行綜合,創(chuàng)造性地進行表達交流?!盵4]這種練習方法貼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