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內容簡介】
有時是不同的,甚至是矛盾,這原因是不完全信息造成的,公共參與可能帶來決策成本的增加,但從整體看,公共參與的預期應該是積極的,是能夠符合公益和社會發(fā)展的原則。公共參與的價值取向是公共參與過程必須依據的準則,既是一種道德觀念的體現(xiàn),也是法理的體現(xiàn),公共參與的價值取向在于保證公共參與預期符合公共利益,同時將公共參與調整在道德和法理共同的范圍內。公共參與核心價值國際協(xié)會(The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Public Participation39。s Core Values)指出公共參與的核心價值是:①公眾應該在影響他們的生活的決定中保留自己的意見。②公共參與包括民眾的意見將會影響決定的許諾。③公共參與過程在于溝通利益而且要滿足所有的參加者的參與需要。④公共參與過程在于尋求并促進包含那些潛在的影響。⑤公共參與過程包括參與定義他們如何參與的方面。⑥公共參與過程應提供給公眾一些在參與過程中的需要的信息。⑦公共參與過程傳達給參與者的是怎樣使他們的意見影響決定[3]。總結起來,公共參與的價值取向應該包含以下涵義:一是必須尊重民眾的意愿,政府的合法性不僅體現(xiàn)在法律條文賦予政府履行的社會、政治、經濟和文化等職能,也體現(xiàn)在民眾的認可,也即事實合法性,民眾的意愿是政府應該響應的訴求,也是政府本身的行政的目標,政府事實合法性基礎是民眾的需求;二是合理的制度安排和設計,公共參與的實施需要其他制度安排來保證,民眾理性不是天然的,政府也不是天然為公益的,合理的制度安排和制度設計在于約束民眾和政府行為,從而能夠更好地實現(xiàn)預期收益;三是信息對稱和公開,民眾對涉及自身權益的信息有知情權,而在政府行政行為,作為主體的政府和客體對象之間是不平等的,這種不對等使得民眾很難獲取必要的信息,同時也增加了政府行政的成本。社區(qū)發(fā)展協(xié)會(The Community Development Society)在研究公共參與在社區(qū)實踐成效時,總結了以下好的經驗和原則(Principles of Good Practice):①促進活躍的和具有代表意義的參與使得所有社區(qū)成員能夠切實影響影響他們生活的決定。②使社區(qū)成員學習而且了解社區(qū)問題,包括經濟的,社會的,環(huán)境的,政治上的,心理學的, 以及其他與改變他們行動過程的沖擊。③將社區(qū)中不同興趣和文化納入社區(qū)發(fā)展進程;并且脫離那些對社區(qū)成員不利的影響。④積極地工作以提高社區(qū)成員、領袖和團體的領導能力。⑤要公開全部的促進社區(qū)健康和可持續(xù)發(fā)展的行動策略[4]。從小城鎮(zhèn)實踐和發(fā)展看,決策的根本目標是社會、經濟和政治和諧健康發(fā)展,公共參與的原則主要是民主和科學兩大方面,民主方面的原則有:(1)公眾有表達不同意見、提出合理建議的機會和渠道,決策者或者說政府應該提供這些機會和創(chuàng)造相關的條件。(2)決策者或者說政府在決策時應吸納公眾的合理、科學的意見,不能走形式,走過場,漠視公眾的意見。(3)公眾要積極參與決策,對決策進行監(jiān)督,決策者或政府要積極應對公共參與,不能消極應對,接受公眾的監(jiān)督、申訴和質詢??茖W方面的原則有:決策是系統(tǒng)工程,公眾要充分了解決策的相關程序、內容等,科學地參與到決策中,提出可行的、合理的建議,以利于決策采用。而決策者或政府不能只針對現(xiàn)時事件決策,要有長遠的眼光、開闊的視野,著力解決系列問題,要廣泛聽取相關各方的建議、意見。(4)影響公共參與的因素公共參與不管是機制性還是非機制性的,總是受到各種各樣的因素的影響,有積極的影響,也有消極的影響;有顯性影響,也有潛在的影響;有公共參與的主體即公眾自身的影響,也有公共參與的對象也即決策者或者政府的影響……。Demelza Birch在Public Participation in Local Government——A survey of local authorities 中列舉了7項促進公共參與的因素:合作戰(zhàn)略、部門計劃、中央政府、公眾或社區(qū)要求、政策組織、個體、地方政府網絡,在對216個權力機構的問卷分析得出,96個權力機構(44%)認為合作戰(zhàn)略是最主要的因素,37個權力機構(17%)認為部門計劃是最主要的因素,很少權力機構(3個)認為個人是最主要的,沒有機構認為地方政府網絡是最主要的。同時,該文也列出了六項公共參與的主要問題是缺少資源、時間、公共利益、國會支持、官方支持、法律支持等,其中缺少資源、時間、公共利益是主要的問題,這些都影響了公共參與[5]。從我國的小城鎮(zhèn)決策中公共參與實踐看,影響因素主要有,從政府角度看有:官員的能力、政治素養(yǎng)、相關法律不足、政府決策很少考慮公眾,從公眾角度看有:缺少資源、參與水平不高、缺少時間、沒有法律保障、渠道少等。但是,我國憲法保障公民有參政議政的權利,我國信訪體制是比較健全的,各級人民政府都設有信訪機構,可以接待公眾來訪,但僅有這些是遠遠不能滿足公眾的需要的,而且,不是公眾的所有參與都適合走信訪路線的,因此,建立廣泛的公共參與機制是非常重要的,也是非常必要的,這是民主政治的體現(xiàn),也是決策民主化、科學化的要求。四、小城鎮(zhèn)公共參與機制建設(1)小城鎮(zhèn)決策過程中的公共參與機制當前,我國小城鎮(zhèn)建設主要進行農村產業(yè)結構調整,大力發(fā)展鄉(xiāng)鎮(zhèn)經濟,進行鄉(xiāng)鎮(zhèn)機構調整和建制村合并,農村耕地、建設用地、綠化用地整理,大力改善城鎮(zhèn)基礎設施,有效利用開發(fā)自然資源,進行生態(tài)建設,發(fā)展教育科技文化衛(wèi)生事業(yè),建立農村社會保障體系,進行社會治安交通綜合治理,深化管理體制改革等等,所有這些都與廣大群眾有密切的關系,政府任一項都關系到他們的切身利益,特別地,在小城鎮(zhèn)中的產業(yè)結構調整、農村用地整理、基礎設施建設都直接關乎群眾的生活。從小城鎮(zhèn)建設中反饋的情況看,在農村產業(yè)結構調整中,政府有些決策不考慮實際情況和市場因素,違背市場經濟規(guī)律,造成資源浪費,損害群眾利益。因此,能否科學決策和民主決策直接影響群眾的切身利益。而對于小城鎮(zhèn)的決策怎樣做到科學決策和民主決策呢?如何保證科學決策和民主決策?誰對最終決策負責,誰又能對決策的過程進行有效的監(jiān)督?政府的非天然公益要求適當制度安排去約束其行為,建立一種制度性公共參與,一則可以保障公眾的利益不受合法的非法的侵害,二則可以促使政府科學、民主決策,三則,有利于決策的實施,四則,有利于改善政府和公眾的關系,維護社會穩(wěn)定。公共參與行為貫穿政府決策的全過程,不僅是政府的主動的、積極的行為,也有民眾的主動的、積極的行為,它所體現(xiàn)的是民眾理性和政府對民眾意愿的重視和對群眾利益的關切,然而,在我國小城鎮(zhèn)建設中的決策實踐中,大多數情況下是公眾的主動要求和對切身利益的關注,而要求參與到政府的一些決策行為中,提供必要的信息和進行必要的監(jiān)督,是由下而上的訴求,在多數情況下,不能夠有效的實施公共參與,政府對此認可度比較低,這種非體制性的參與并不能得到預期收益,目前,公共參與渠道的渠道缺乏或不暢通造成許多民眾與基層政府的沖突性,民眾的參與意識的提高與政府忽視公眾的知情權、參與權的矛盾可能導致農村社會的不穩(wěn)定和政府合法性受到質疑。美國能源部政府和公共事務辦公室(Office of Intergovernmental and Public of Energy)發(fā)表的《如何設計公共參與計劃》(How To Design Public Participation Program)認為一個有效的決策過程的公共參與計劃包含三個階段:決策分析(Decision Analysis)、公共參與計劃(Public Participation Planning)、實施計劃(Implementation Planning),而決策分析包括:①解析為什么要作出如此的決策,②詳細說明制定決策的步驟及日程安排,③決定是否需要公眾參與,為得是什么目的;公共參與計劃包括:①向公眾詳細說明在決策過程中需要完成的工作,②確定利害關析——內在的和外部,③確定過程中每一步要用到的方法,考慮不同群體的需要④整合整個計劃中的方法;實施計劃包括如何提高公共參與的主動性[6]。當前,公共參與制度化及法制化是有具有現(xiàn)實和理論意義,順應政府“治道”變革和適應政府“善治”要求。公共參與機制是促進政府良好決策的制度安排,也是預防、化解社會問題的制度安排,同時也是保障群眾利益的制度設計,就是政府與社會民眾之間通過一種合法的、合理的、公平的渠道就政府政策、行政決策、行政問題的解決等等行政外部行為進行的協(xié)商、協(xié)調機制。針對我國的小城鎮(zhèn)建設和發(fā)展的實際情況,結合公共參與實踐,對決策過程中的公共參與機制作如下描述:既然是決策過程中的公共參與,應該是一個完整的過程,它必須解決為什么而參與、公眾為什么要參與、如何參與等問題。決策過程是一個系統(tǒng)工程,公共參與過程本身也是一個系統(tǒng)過程,決策過程中每一個步驟內含公共參與過程,也就是決策過程中有幾個公共參與系統(tǒng)組成,按照系統(tǒng)工程理論,公共參與作為一種輸入(Ine),而參與的結果是一種輸出(Oute),在這個系統(tǒng)中,還包括傳遞函數(Transfer function)、反饋函數(Feedback function),傳遞函數將系統(tǒng)中各個結構、功能、相互關系有機整合,是處理公共參與的核心,也是其中的關鍵所在,反饋函數包括機制內的反饋,也包括機制外的反饋,內外界因素對輸出結果也即決策的反映,傳遞到公眾,而后通過公共參與對決策進行修正。同時,公共參與機制既然是一種機制,其主體、客體、調整對象是有機整體,其順利和良性運行需要動力、協(xié)調和推進機制等,一方面要求決策者的自覺行為,另一方面法律應該政府決策作法律上的約束,這是保障公共參與機制有效性和良性運行的關鍵,不僅要求參與過程、程序的法制化,也要求公共參與行為的制度化。(2)當前建立小城鎮(zhèn)決策公共參與機制急需解決的問題第一、賦予民眾參與的對等權利。(1)提高民眾的法律認識,這對科學決策和民主決策也起到促進、監(jiān)督和約束作用;(2)信息公開,保證決策信息能夠得到傳達和賦予公眾的一般知情權和質疑權。法律賦予民眾有知情權。政府應盡可能公開一些政務信息,使民眾對政府決策、動態(tài)有所了解,這實質上也是民本思想的體現(xiàn);(3)尊重民眾的意愿和參與訴求。第二、立法為公共參與機制的運行提供法律保障。公共參與機制是一個系統(tǒng)工程,它涉及社會生活的許多方面,公共參與行為的法制化是公共參與機制運行的根本保障,沒有法律法規(guī)等給予的保護和對政府的約束、監(jiān)督,不利于公共參與的發(fā)展,也很難體現(xiàn)政府決策的民主化和科學化,最終影響政府施政能力,造成行政資源的浪費,不利于社會穩(wěn)定發(fā)展。第三、提高政府依法決策和民主決策的意識。法律創(chuàng)制意義在于能夠被毫無保留地貫徹執(zhí)行。政府也以實現(xiàn)公眾的最大利益為訴求,重視公眾的意志。政府應以民本思想為指導,依法、積極、主動地就有關問題與民眾磋商,聽取民眾的意見、建議。五、結論我國正處于劇烈的社會轉型時期,社會問題、社會矛盾的凸現(xiàn)無疑會影響我國的改革開放和現(xiàn)代化建設進程。近年來,由于改革的不斷深入,我國 “三農”問題日益突出,政府面臨強大的壓力,鄉(xiāng)鎮(zhèn)政府能否解決好,關乎改革成敗和我國現(xiàn)代化事業(yè)。我國政府正處于一種復雜的改革條件面前,隨著小城鎮(zhèn)建設和發(fā)展的不斷推進,新的問題、新的矛盾將暴露,這使得政府決策變的更加復雜和困難,如何在這種復雜的變革和改革的條件下順利實現(xiàn)政府的職能。處于最基層的鄉(xiāng)鎮(zhèn)政府作用突現(xiàn),面對政府管理和決策的理論變革,政府決策無法避免地要面對社會發(fā)展和公眾的科學化、民主化決策的訴求。決策科學化,要求決策者將現(xiàn)代的科學技術用到決策中,同時,對決策進行經濟學分析,要求降低決策成本和風險,提高決策的成本收益。決策的民主化則為實現(xiàn)決策的科學化提供最可靠和最有效的體制保證,使決策的科學化程度達到一個新的、更高的水平。而科學和民主決策,需要公眾參與機制的保證,確保政府以更科學、更合理的理念指導決策和管理;同時,公共參與機制為預防和化解農村社會問題,保持農村社會穩(wěn)定提供保障機制,從而有利于農村社會及至全社會的和諧發(fā)展。參考文獻[1] 何明,[J].探索與爭鳴,2002(2):100101.[2],[5]Demelza Participation in Local Government: A survey of local and Regional Government Research Unit, ODPM, .[3],[4]The CoIntelligence of Public Participation [EB/OL].://,20020903.[6] James , Los Gatos, Participation Planning of Intergovernmental and Public Accountability[EB/OL].第三篇:行政管理論文論目前我國的行政管理體制班級:08涉秘3班學號:20081011301姓名:陳佳佳【摘要】要進一步深化行政體制改革,首先就要摸清目前管理論文行政管理實踐中還存在的問題,主要有三個層面。一是政府運行還存在深層次問題:政府職能轉變滯后,政府自身改革滯后;行政審批事項過多,為權力尋租提供了基礎;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能薄弱。二是政府結構不合理:橫向組織結構不合理,部門職能梳理不清、設置不當、交叉重疊,導致政出多門、多頭管理;縱向結構的層級過多、成本較高。三是政府行為長期得不到有效控制,包括長期持續(xù)的形式主義、政績工程、形象工程問題,行政執(zhí)法不規(guī)范問題突出,政府誠信受到很大挑戰(zhàn)。目前政府應對危機的能力和體制建設都還是一大弱項,有待大力加強?!娟P鍵詞】行政管理體制;體制改革;問題;政府職能;政府結構;政府行為經過三十年改革,我國行政管理體制發(fā)生了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