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內容簡介】
=100 從計算結果可以發(fā)現,以經濟訂貨批量訂貨時,年訂貨總成本與年保管總成本相等,此現象并非巧合,如圖10.3所示,訂貨成本與保管成本相等時的訂貨量正好與最小總成本相對應。為什么?,Section Four System Operation,10.3.2 訂貨點的確定,事實上,非確定性固定訂貨量系統的決策分析不僅要考慮經濟訂貨批量問題,還要考慮通過建立保險儲備量,如何控制缺貨發(fā)生的頻度,保證庫存系統的服務水平。因此,訂貨點的庫存儲備量由經常性儲備和保險儲備共同組成。 所謂保險儲備量是指為防止供應或需求發(fā)生變化而產生缺貨,特別儲備的額外庫存。 盡管非確定性固定訂貨量系統的需求以及物資供應均無法準確地提前預計,但通過對歷史數據的統計,缺貨發(fā)生的大致情況是可以描述的,下面用一道例題,說明非確定性固定訂貨量系統確定訂貨點的過程與原理。,Section Four System Operation,例10.2 已知某企業(yè)每次的經濟訂貨批量為50件,訂貨提前期為10天,按平均需求量計算,應該在庫存儲備量為40件時開始訂貨,實際需求的變化情況見表10.2,如果該生產系統要保證95 %以上的服務水平,應該設定多大的保險儲備量。,表10.2,Section Four System Operation,分析:從表中數據可見,需求量為40件或41件的概率最大,庫存出現過多或過少的機會又基本上相等,故得知提前期的平均需求量為敘件。但如果將訂貨點簡單地定為4O件,則只能有52%的把握保證不發(fā)生缺貨問題,遠遠無法達到服務水平的要求,因此,必須考慮增設保險儲備量。如果增設1件保險庫存,加上經常性庫存40件,發(fā)出訂貨指令時總的庫存量為41件,在此條件下,10天間的需求只要不超過41件均不會缺貨。查表10.2,發(fā)現歷史上10天需求量不超過41件的概率為70.9%,故此時的服務水平亦為70.9%。同理可知當保險儲備量分別為2,3,4件時,生產系統的服務水平分別為86.2%,95.2%和97.8%。因此,保險儲備量選擇3件為佳,即可滿足服務水平的要求,同時也保證總庫存水平較低,減少庫存總成本。,Section Four System Operation,解: 訂貨點的庫存量=提前期平均庫存量十保險庫存量 =40+3=43件,通過研究發(fā)現,非確定需求多服從正態(tài)分布,例10.1的需求變化便是典型的正態(tài)分布,因此,上述的解題過程可以運用概率論的原理,通過查表的方式簡化計算過程。下面加以具體說明。當提前期內需求率的變化服從正態(tài)分布時,則保險儲備量的確定取決于兩個因素:一是需求分布的分散度,需求變化的分散度較大,必須設置較多的保險儲備量。在正態(tài)分布中,用標準差計量它的分散度。于是,保險儲備量應與標準差成正比關系。二是要求的服務水平。服務水平要求高就意味著所設的保險儲備量應覆蓋較大的需求變化的累計概率密度,而正態(tài)分布的累計概率密度大小是由概率因子Z決定的,不同Z值下的累計概率密度值可由正態(tài)分布表查到(見表10.3)。服務水平相當于累計概率密度。這樣,保險儲備量又與概率因子Z有關。于是,得到保險儲備量IS的計算公式如下: IS= ZSL,Section Four System Operation,IS= ZSL 式中SL——提前期內需求量變化的標準差;若統計到的是每日需求量變化的標準差,則可用下式將它轉化為提前期內的標準差:,Section Four System Operation,表10.3,SL=S0√ L 式中S0——日標準差。 例10.3 某貨品的需求率服從正態(tài)分布,其日平均需求量為200件,標準差為25件。訂購的提前期為5天,要求的服務水平為95%。求該貨品的訂貨點。 解: (1) 提前期內的平均需求量=200X5= 1000 (2) 與服務水平相應的Z值,可從表10.3查得,取1.65 (3) 保險儲備量 Is= 1.65 X 25 √5 =92(件) (4)訂貨點 R’=1000+ 92= 1092(件),Section Four System Operation,10.4 FixedTime Period Mo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