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結】《論語》選讀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教學內容:(共五則)第一課時1、顏淵問仁。子曰:“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顏淵曰:“請問其目?!弊釉唬骸胺嵌Y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顏淵曰:“回雖不敏,請事斯語矣?!?、仲弓問仁。子曰:“出門如見大賓,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無
2024-11-20 02:58
【總結】二、鵬之徙于南冥一、語基落實1下列加點字的注音全部正確的一項是()冥.(míng)摶.扶搖(tuán)坳.堂(ào)越俎.代庖(zǔ)閼.(a)蜩.鳩(tiáo)榆枋.(fānɡ)決.起而飛(ju?).
2024-11-16 03:11
【總結】一、王好戰(zhàn),請以戰(zhàn)喻一、語基落實1下列詞語中,加點字的注音無誤的一項是().兵(ya)數罟..(cùɡǔ)王.天下(wànɡ).序(yánɡ)雞豚.(tún)狗彘.(zhì)悌.(tì)餓莩.
【總結】一、鄭人有且買履者一、語基落實1下列句子中加點字的注音和解釋都正確的一項是(),鉆燧.(suì,取火器)取火,以化.(消除、去掉)腥臊,而民說.(告訴)之,使王.(統(tǒng)治)天下,號之曰燧人氏。烹.(pēng,燒煮)其子而遺.(yí,留下)之羹。樂羊坐
【總結】二、子圉見孔子于商太宰一、語基落實1下列句子中加點字的注音和解釋無誤的一項是()亡.(失去)天下,而《康誥》曰“毋彝.(yí,常常)酒”,“彝酒”者,常酒也;常酒者,天子失天下,匹夫失其身.(身體)。工.(擅長)自樹于王,而欲去.(除去)子者眾,子必危矣。;
【總結】第一單元檢測(時間:120分鐘滿分:120分)一、基礎知識(16分)1下列詞語中加點字的注音全都正確的一項是()(3分).歌(xuán)輟.學(chuò)憮.然(wǔ)喟.然長嘆(kuì)饉.(jǐn)鏗.鏘(kēng)撰.寫(zhu
2024-11-16 03:12
【總結】第二單元檢測(時間:120分鐘滿分:120分)一、基礎知識(16分)1下列每組詞語中加點字的讀音全都相同的一項是()(3分).足/笑靨.庠.序/佯.裝養(yǎng)生喪.死/喪.家之犬.出/謚.號期.年/假期.千乘.之國/乘.人之危覲./謹.慎
【總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這句話是誰說的?自己不愿意承受的事情,也不要強加在別人身上.教材77頁李勇故事情景1站在李勇的立場:我平常待王小海不薄,可他卻”胳膊肘往外拐”真是可惡……情景2站在王小海的立場:我是李勇的好朋友,我想幫助他化解與同學的矛盾,可是……情景3站在被推的同學的立場:李
2024-11-17 05:08
【總結】六、我善養(yǎng)吾浩然之氣一、語基落實1下列句中加點字的注音、解釋全都正確的一項是()惡.(wū表疑問,何)乎長以直養(yǎng)而無害,則塞.(sè充滿)于天地之間慊.(qiàn快心、滿意)于心,則餒.(něi喪氣、萎靡不振)矣其子趨而往視之,苗則槁.(gǎo枯干)矣
【總結】七、好仁不好學,其蔽也愚一、語基落實1下列各項不含通假字的一項是(),未聞好學者也,則民不偷,出則弟解析A項,“知”通“智”;B項,“亡”通“無”;D項,“弟”同“悌”。答案C2下列加點的詞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而學之,又其次
【總結】五、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一、語基落實1下列各項中加點字的注音及解釋有誤的一項是(),從.(順從)吾所好.(hào).〔名詞活用為動詞,吃(飯)〕疏食飲水,曲肱.(ɡōnɡ)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敬.(恭敬),疑思問,忿.(fan)思難.(nán,難以控制
【總結】第六、七單元檢測(時間:120分鐘滿分:120分)一、基礎知識(12分,每小題3分)1下列加點字的注音完全正確的一項是()篡.(cuàn)不憚.(dàn)所恃.(zhì)黧.黑(lí).外(rǎng)譬.若(pì)決
【總結】生活中,我們總是希望別人對我們好一點,但很少想到自己對別人好一點。說一點最簡單的,我們總是希望老師多關注我們一點,多關心一點,多理解自己一點,可是我們可曾想過,我們是否也曾關心過老師,關注過老師,理解老師內心的苦衷呢。也許,我們也總希望朋友多為自己做一點事,爸媽多給自己一點愛,一點理解……或許,從今天開始,當我們想到這一個的時候,希望大
2025-04-29 07:21
【總結】先秦諸子選讀第四課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目標檢測?1、為下列加紅字注音。樊遲_______皋陶_______弘毅_______枉_______?2、解釋下列加紅詞語在文章中的含義。(1)天下歸仁______________(2)為仁由己_____________
【總結】第一篇:高中語文人教版選修系列《先秦諸子選讀》第一單元第4課《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教案(范文模版)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教案 一、教學目標 1.理解孔子“仁”的內涵及其對于生命的尊重。2.明確...
2024-10-28 2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