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結】第二單元十一課《寒風吹徹》教案西南位育中學高一年級組盛媚一、教學目標1、理解本文所表達的對生命、生活真諦的獨特感悟。2、懂得本文在敘述中使用時空交錯結構所產生的表達效果。3、品味文章質樸而雋永的語言特色。二、教學重點能感受生命本身的嚴酷與無奈以及抵御寒風吹徹的艱難三、教學難點
2024-12-08 08:07
【總結】游園驚夢教學目標:1領會意識流、象征、平等手法等現代小說的技巧“人生如夢”的思想導入:用《烏衣巷》導入作者簡介:白先勇(1937,7,11~)當代作家。廣西桂林人。國民黨高級將領白崇禧之子。在讀小學和中學時深受中國古典小說和“五四”新文學作品的浸染。童年在重慶生活,后隨父母遷居南
2024-12-04 17:45
【總結】行而有禮(教案)李建輝教學目的1積累文言詞語:易、戚、黨、賊、隱等;2學習自我擬問自我解答;3能具體評析孔子倫理道德中所謂的“正直”思想。第一課時(2021年4月6日星期五)內容初讀課文,自我擬題步驟一導入,由口頭作文引入到“自學”的話題
【總結】君子博學(教案)李建輝教學目的1積累文言詞語,重點掌握“文”“行”“執(zhí)”等詞語;2歸納析孔子及其弟子有關學習成才的觀點;3聯系實際,對孔子有關的思想觀點作出自己的評析。第一課時(2020年4月13日星期五)內容預習課文,初步疏通課文,自擬習題。
2024-11-19 18:20
【總結】中山市龍山中學秦新瑞於是余有嘆焉:古人之觀於天地、山川、草木、蟲魚、鳥獸,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無不在也。夫夷以近,則游者眾;險以遠,則至者少。而世之奇?zhèn)?、瑰怪、非常之觀,常在於險遠,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隨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與力,而又不隨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無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
2024-11-17 20:15
【總結】第一部分:1.根據拼音寫出相應的漢字。(4分)浮想聯pin()頭l()hn然()qn人心脾()2.“春天到了,西花廳的海棠花又開了”一個“又”字,飽含著怎樣的感情?(3分)3.“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這一詩句出自何處?詩句的意思是什么?(3分)4.作者在文章中說:“
2024-12-05 08:22
【總結】模塊綜合檢測卷(測試時間:90分鐘滿分:100分)一、選擇題(每小題5分,共55分)1.下列關于能源的說法中正確的是(D)A.能源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盡量使用即可B.大量消耗常規(guī)能源會使環(huán)境惡化,故提倡不利用能源C.能量的利用過程實質上是能量的創(chuàng)造和消失過程D.能量的利用過程實質上是能量的
2024-12-08 20:16
【總結】模塊綜合檢測(時間:90分鐘滿分:100分)一、單項選擇題(本題共6小題,每小題4分,共24分)1.如圖1所示,電阻和面積一定的圓形線圈垂直放入勻強磁場中,磁場的方向垂直紙面向里,磁感應強度隨時間的變化規(guī)律為B=B0sin()圖1A.線圈中產生的是交流電B.當t=π
2024-12-04 17:46
【總結】湯顯祖與《牡丹亭》教案2主講:劉詠梅教學目的:通過精講湯顯祖的《牡丹亭》第十出《驚夢》中的前半段《游園》,了解湯顯祖反對程朱理學,宣揚個性解放的思想。教學重點:杜麗娘的性格特征。教學難點:1、原來姹紫嫣紅開遍,似這般都付與斷井頹垣。
2024-11-19 20:05
【總結】《與微之書》說課稿吳瓊麗《與微之書》是高一年《文言文選讀》課本中的一篇文章,現就教材、教法、學法及教學程序四方面加以說明。一、說教材1、教材簡析高一年《文言文選讀》課本共有選文60篇,按時間先后順序安排,同時照顧名家、名篇、名典籍以及各種文體,《與微之書》出自于唐代名詩人白居易之手,是典型的書信體,信中感謝友人元微之對自己的關
2024-12-08 05:57
【總結】六一居士傳教學設計.【教學目的和要求】1、掌握常用“謫”“更”“置”“疾”“走”“勝”等常用實詞和虛詞“以”“之”的用法,理解判斷句、倒裝句、被動句。2、了解賦的文體特點,情感表達的方式以及文章結構安排方面的縱深和開闊。3、理解古代文人士子的生命追求和精神寄托,樹立積極、樂觀的人生態(tài)度。
2024-11-20 01:33
【總結】《方山子傳》學案一、蘇軾生平及成就(第二教材P31、P59)1、生平:思想雜儒釋道;新舊黨爭;全才文學家;蘇軾,唐宋八大家之一。父、弟三人合稱“三蘇”。字,一字,號,追謚,著有《》。2、
2024-12-09 05:19
【總結】第17課《原毀》唐·韓愈一、作者簡介。見《(張中丞傳)后敘》。。二、釋題:《原毀》是韓愈的“五原”(《原性》《原道》《原毀》《原人》《原鬼》)之一,“毀”就是誹謗、詆毀,“原”就是推究、探求,“原毀”就是探求誹謗滋生的根源。作者是有感而發(fā):安史之亂后,唐朝執(zhí)政者及世族大地主結黨營私,而由于上層統治者求全責備,下層地主階層
【總結】作者生平介紹TagoreRabindranath(1861-1941)印度詩人、哲學家和民族主義者,1913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是第一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亞洲人。泰戈爾出生于孟加拉加爾各答一顯貴家庭,家庭屬于商人兼地主,婆羅門種姓。祖父和父親都是社會活動家,支持社會改革。他從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和文學藝術的熏陶,因而其文藝天才得到了健康的發(fā)
2024-12-06 00:29
【總結】譚嗣同一、教學目標(一)學習譚嗣同熱愛祖國敢于為革命舍身取義的崇高品質,認識這一人物思想上的局限性。(二)學習課文運用多種手法刻畫人物和記敘、議論、抒情相結合的寫作方法。二、難點、重點分析(一)本文的結構層次是怎樣的?分析:全文共有四段,分為四個部分。第一部分(第1段),譚嗣同奉召入京,參預新政,未滿十日,便發(fā)生政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