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內容簡介】
型肝炎 于發(fā)病 10日內發(fā)生肝性腦病。以急性黃疸型肝炎起病,乏力和消化道癥狀明顯,黃疸急劇加深、肝界縮小及明顯出血傾向,凝血酶原活動度 40%。常在 3周內死于腦水腫或腦疝等并發(fā)癥。 2.亞急性重型肝炎 發(fā)病 10日 8周陷入肝衰竭。 臨床可分為 腹水型 腦病型 腹水型: 重度黃疸 ( TB≥ 171umol/L)、 腹水和明顯出血傾向 (凝血酶原活動度 ≤ 40%為特點,可無肝性腦病或晚期出現 。 死因主要為肝腎綜合征、上消化道出血、感染及顱內出血等,此型占多數。 腦病型 以肝性腦病為肝衰竭的首發(fā)突出特點,除病史超過 10日外,其他表現酷似急性重型肝炎,死因主要是 腦水腫或腦疝 。 3.慢性重型肝炎 可因亞急性重型肝炎延續(xù)而來,但多數為慢活肝或肝硬化惡化而成,臨床上可分為早、中、晚三期。 重型肝炎臨床特點: ( 1)高度乏力; ( 2)消化道癥狀與日加重; (3)黃疸迅速加深,而 ALT下降, 呈酶膽分離; ( 4)有出血傾向, PT延長; ( 5)肝臟縮??; ( 6)腹水或肝腎綜合征; (7)出現精神、神經系統(tǒng)癥狀。 最后因肝性腦病而死亡。 三、實驗室檢查 (一)常規(guī)檢查 白細胞總數正?;蛏缘?,淋巴細胞相對增高,偶見異型淋巴細胞,血小板減少,紅細胞輕度減少。黃疸前期未尿膽原及尿膽紅素陽性,是早期診斷的重要依據。 (二)肝功能實驗 血清丙氨酸轉氨酶( ALT或 GPT)于黃疸前期早期開始升高,膽紅素在黃疸前期未開始升高。隨慢性程度加深,或肝細胞損害的加重,位于線粒體內的天門冬氨酸氨基轉移酶( AST)也從肝細胞釋放入血,故重型肝炎與慢性肝炎 AST/ALT比值變大,比值愈大預后愈差。 堿性磷酸酶 ( ALP) 在成人淤膽型肝炎 、 梗阻性黃疸均可增高 , 丙谷氨酰轉肽酶 ( rGT) 也明顯升高 。 球蛋白逐漸增高 , 白蛋白量減少 , 白 /球蛋白比值變小 , 甚至例置 , 血清蛋白電泳 r球蛋白增加 。 (三)肝炎病毒血清學及分子生物學技術檢測 1. 甲型肝炎 ELISA法:檢測抗 HAVIgM,為現癥感染指標。血清抗 HAVIgG出現于病情恢復期,較持久,甚至終身陽性,是獲得免疫力的指標。 2.乙型肝炎 ELISA法:乙肝病毒標志 ( HBVM) 表 191 乙型肝炎血清病毒標志及其臨床意義 HB sA g H B e A g 抗 H B C 抗 H B c I g M 抗 H B e 抗 H B s 臨床意義 + + — — — — 急性 H B V 感染早期, H B V 復制活躍 + + + + — — 急慢性 H B V 感染, H B V 復制活躍 + — + + — — 急慢性 H B V 感染, H B V 復制中度 + — + + + — 急慢性 H B V 感染, H B V 復制低度,異型慢性乙型肝炎 + — + — + — H B V 復制停止或極低 — — + + — — 平靜的 H B V 攜帶狀態(tài), H B sA g極低測不出, H B sA g /抗 H B s 空白期 — — + — — — H B V 既往感染,未產生抗 H B S — — + + + — 抗 H B S 出現前階段 , H B V 復制低 — — + — + + H B V 感染恢復階段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