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內(nèi)容簡介】
des useful information on petent institutions, as well as their addresses, contact details, procedures for handling certain affairs, and channels for dealing with lawsuits. Finally, the Handling Affairs Online page enables users to inquire on certain items, and download online forms and applications. “中國上?!敝铝τ陔娮诱膭?chuàng)建。它的主頁標有今日大事,提供主要活動和事件的信息,多種熱點討論話題的報道。頁面包括政府公告,政府公文、規(guī)章和其它已公布的信息。法律規(guī)章的頁面介紹了多種規(guī)章制度,網(wǎng)站的首頁提供了城市最新發(fā)展趨勢,投資頁面提供投資環(huán)境信息和各種投資政策,說明城市建設規(guī)劃、浦東新區(qū)的發(fā)展、開發(fā)區(qū)的發(fā)展和投資項目。另一方面,服務頁面提供諸如天氣、交通、保健、教育和旅游等更貼近百姓生活的內(nèi)容。這一頁也對弱勢群體提供法律救助。商務導航頁面提供有法定資格協(xié)會有用信息,如地址、聯(lián)系方式、具體事務處理的程序、訴訟的渠道。最后,在線事務處理使用戶能夠咨詢具體事務,在線下載表格和申請。Chinashanghai will also connect with its affiliated stations to establish a better government network by the end of this year. In addition, Shanghai plans to set up a large portal within the next five years, which will be among China’s firstclass ones and match international advanced level. By the end of the 10th FiveYear Plan period (20012005), all the government departments related to social management and services will be on the network. 到今年底,“中國上海”也將增加聯(lián)網(wǎng)的附屬站點以更好實現(xiàn)政府網(wǎng)絡工作。另外,上海計劃在下一個五年建立一個在中國處于一流、達到世界水平的大型門戶網(wǎng)站。至第十個五年計劃期末,所有的與社會管理和服務的政府部門都要實現(xiàn)網(wǎng)上工作。Open Urban Planning公開城市建設規(guī)劃Over the past two years, Beijing, Shanghai, and Tianjin have made public their city construction plan, a change from their former closeddoor working style. The procedures and timetable for the examination and approval of projects, regulations and laws, and technological indexes in relation to the projects are now also out in the open, much to the great enthusiasm of the citizens. 過去兩年間,北京,上海和天津已經(jīng)公布了他們的城市建設規(guī)劃,這和以前的關門工作是個改變。項目申報審批的程序和時間、規(guī)章制度、項目相關的技術流程標準現(xiàn)在都公開,更多是廣大熱心的市民。Last October, Beijing held an exhibition on the overall city planning. During holidays and weekends, the 3000square0meter hall received about 1500 people each day. “We have not expected so many citizens to be so interested in city planning,” said Qiu Yue, a member of the Beijing Municipal City Planning Committee. 去年10月,北京舉行了城市整體建設規(guī)劃展覽會。在節(jié)假日和周日,平方米的展覽廳每天接待1500名來訪者。“我們沒有想到有這么多市民對城市建設規(guī)劃感興趣。”邱越,北京市城市規(guī)劃委員會的工作人員說。Many visitors filled thick suggestion books with feedback, providing constructive ideas, such as building another world trade center in the north。 retaining the layout of the narrow alleys and the courtyard homes。 and informing citizens on city construction projects on time. The exhibition organizers then sorted the suggestions and delivered them to the decisionmaking department. 許多來訪者寫了厚厚的建議,提出了建設性的建議,如在北部建設另一個世界貿(mào)易中心,及時將城市建設項目通知市民。隨后,展覽會的組織者整理了這些建議,將它們提供給了決策部門。 “Beijing city planning to the public shows the government’s determination to promote the opening up of administration affairs, and this is a significant development,” said a visitor. “將北京城市建設規(guī)劃向公眾展示表明了政府在促進行政事務開放的決心,這是一個有重要意義的進步”以名來訪者說。Zhou Chang, Secretary general of the China Architectural Society, agreed. “The opening up of the urban planning process can improve things greatly, as major decisions will go through the approval of experts, the suggestions of citizens and the supervision of the media,” said Zhou. 周暢,中國建筑協(xié)會秘書長同意這種觀點。他說“城市規(guī)劃的公開程序會使極大促進規(guī)劃工作,因為決策要經(jīng)過專家的審核、市民的建議和輿論的監(jiān)督”Shan Qixiang, director of the Beijing Municipal City Planning Committee, said the opinions of the both experts and the masses will be pooled together before a decision on any important plans for urban construction are reached. 單啟祥,北京市城市規(guī)劃委員會主任說在任何重要城市建設計劃做出之前所有專家和群眾的意見都將會被集中起來。Administrative affairs 行政事務Financial budget 財政預算Domicile registration 居民登記Matrimonial registration 婚姻登記Handling Affairs Online 在線事務辦理第二章為什么要進行公共管理改革?公共管理改革通常被認為是一種達到目的的手段,而并非目的本身。更準確說,我們可以認為它是一種潛在地達到多種目的的手段。這些目的包括:在公共支出中形成節(jié)余(經(jīng)濟),提高公共服務的質量,使政府的運作更加有效,增加被選用的和實施的政策變得有效的機會。為了實現(xiàn)這些重要的目標,公共管理改革還可能為一系列中間目標提供服務,包括強化政治家對官員的控制和把公務員從官僚主義的限制中解放出來,因為這些限制阻礙了他們進行管理的機會;增強政府的政策和計劃對立法部門和公民的責任性。最后,但并非最不重要的是,我們還應該提到公共管理改革的象征性的和合法性的好處。這些好處對于政治家而言,至少可被人們認為他們正在有所作為。比如宣布進行改革,批評官僚主義,表揚新的管理技術,許諾在未來改進服務,重組部門和辦事機構——所有這些內(nèi)容都能把有利的注意力吸引到主張這些事情的政治家身上。一個憤世嫉俗的人可能會發(fā)現(xiàn),在如今,由于地方、國家和國際限制等復雜的相互作用,單個政府獨立行動的權力而日益受到質疑,政府的部長們通常所能做的事情——以充滿活力的面貌出現(xiàn)僅需極小的直接代價——就是在他們自己的統(tǒng)治機器內(nèi)部宣布改革。這對那些在提出和執(zhí)行這樣的倡議時幾乎總要扮演重要角色的高級官員也有合法性的好處。他們可能會因為參與“現(xiàn)代化”和“提高效率”的工作而獲得尊重。 如果管理改革真會產(chǎn)生更廉潔、更有效并具有更高服務質量和更有效規(guī)劃的政府,如果它同時還會強化政治控制,把管理者解放出來,讓他們進行管理,使政府更透明,并且能提升最積極參與的部長和官員們的形象,那么它被廣泛鼓吹也就不足為奇。不幸的是,事情并非如此簡單。眾多證據(jù)表明,管理改革會走入歧途。它們可能無法產(chǎn)生所謂的好處。它們甚至可能導致相反的結果,從而使相關的行政過程(在某些重要的方面)變得比以前更糟。比如,某個地方機關一項為老人和殘廢人提供“家庭幫助”(家庭照顧)的計劃按照準市場的原則進行了重新修改,將購買服務的當局和提供服務的成員分離開來,我們可能認為這是一項典型的“改革”。然而,如果我們發(fā)現(xiàn),為這項服務而起草的合同文件厚達700頁,而實際提供的服務在數(shù)量上和質量上只有非常小的改變時,質疑就開始產(chǎn)生了。我們會想,在雙方之間建立更多的信任也許會是更好的選擇,這樣,合同文件就會簡短得多(甚至可能根本不需要合同),并且會大大減少監(jiān)督費用。 此外,即便一項特定的改革確實在上面提到的一個或兩個目標方面(節(jié)余或質量的改進)獲得了“成功”,它也不可能完全獲得成功。實際上,我們在后面會說明,行政改革中導致的權衡和兩難困境很常見,因此,某一項或兩項目標的實現(xiàn)很可能會被其他方面較差的表現(xiàn)“抵消”:“官僚體制中專門的決策者遵循的規(guī)則是,一次針對一個目標采取措施,從而控制平衡——但他們沒有認識到,緊縮某一項指標意味著放松另一項指標”。例如,如果我們對公務員實施更有效的政治監(jiān)督和控制,我們能否同時賦予他們更多的自由和管理的靈活性?樂觀主義者會說能,他們會提出一個更清晰、更簡單的規(guī)則,從而使管理者在規(guī)則范圍之內(nèi)“獲得創(chuàng)造性”。懷疑主義者會說不能,他們會指出,有調(diào)查證據(jù)表明,連管理者自己都覺得政治“干預”增加了,期望政治家在諸如社會安全、醫(yī)保、教育或監(jiān)獄服務等政治上很敏感的領域里會“不畫蛇添足”,那是不現(xiàn)實的。 不管怎樣,公共管理改革只是達到第一段中所提到的期望目標的手段之一。說得更準確點,對公共管理改革本質的任何描述都需要考慮到政府的表現(xiàn)可以通過很多途徑得到改善,并考慮到管理改革經(jīng)常與其他政策方案聯(lián)系在一起。在對很多國家的行政發(fā)展進行比較之后,有一個學者最近發(fā)現(xiàn):“行政改革…是所有政策表現(xiàn)的一個部分,并不是一套獨立的技術工作”。 改善政府表現(xiàn)的其他途徑包括政治改革(例如選舉制度或立法程序的改變)以及關鍵政策的根本性改變(例如新的宏觀經(jīng)濟管理政策,勞動力市場改革,或社會政策的根本性的改變)。本書導言中提到過新西蘭的案例,在這個案例中新西蘭把管理改革同宏觀經(jīng)濟政策以及選舉制度的根本改變組合在一起。 許多評論人士注意到,使情況變得更復雜的是改革的滯后性,這種滯后性大大影響了公共管理改革本身。公共部門程序和結構的重大變化所產(chǎn)生的所有好處一般要在改革計劃開始后的3年、4年、5年甚至更晚才能獲得。首先,改革需要新的立法。然后需要對現(xiàn)狀進行分析,而后則要設計、形成和修改新的操作程序,還要訓練人員按程序操作,規(guī)定新角色,確定合適的獎勵機制,恰當?shù)刂贫ㄐ碌脑u估制度,通知服務的使用者和利益攸關方,還要努力減少所有這些創(chuàng)新可能在使用者和工作者中引起的焦慮。但這卻不是最高層的政治家樂意接受的時間表。他們關心更短期的效果:下一次選舉,下一屆政府的改組,甚至當天的電視新聞。政治注意力的焦點從一個事項到另一個事項的變化周期要比復雜的組織變化能夠完成的目標快得多。雖說情況總是如此,但政治家對于“現(xiàn)在就能展示點什么”的需要和組織改革者需要時間、努力和持續(xù)性之間的矛盾卻總是產(chǎn)生,這也許正是許多西方民主國家政治過程強化和加速的產(chǎn)物。 第三章 行政及地方公共服務改革:簡介80年代以來,有很強的公共服務改革及現(xiàn)代化的運動。權力下放及自由化 - 容許市場發(fā)揮提供公共服務的功能 - 是其中兩個重要趨勢。法國及西班牙的發(fā)展能清楚表達這種趨勢,而英國則更傾向集權,雖然在一些情況下權力也會下放到地方。在西班牙,權力下放是一個國家的選擇,也是憲法所規(guī)定;同時,公共服務自由化也和社區(qū)融合以及開放市場連在一起。地方管理的現(xiàn)代化不一定經(jīng)常依照一個統(tǒng)一的、全球的計劃;很多時候,反而是對地方稅收的不穩(wěn)定狀況以及人們對地方服務需求的增加的回應。在英國,這個概念則比較持續(xù)的在發(fā)展,目的為引進一種受到私營企業(yè)影響的新的公共管理哲學,結果也叫英國的公共服務逐漸離開其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