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內容簡介】
;C、整個變化過程中氯離子沒有生成沉淀或氣體,也沒有加入,所以整個變化過程中氯離子數(shù)目沒有改變,故C錯誤;D、d點時,氫氧化鈉和鹽酸、氯化鎂恰好完全反應,溶液中的溶質只有氯化鈉一種,故D正確。故選D。點睛:解題的關鍵是能正確的分析各個反應的過程并能結合圖像分析問題。4.B解析:B【解析】試題分析:物質除雜的原則是所加試劑與雜質反應的同時不能引進新的雜質,主要物質可以多但不能少;A選項一氧化碳在二氧化碳的環(huán)境下不能燃燒;B選項高溫灼燒碳酸鈣分解生成氧化鈣和二氧化碳,是正確的敘述;C選項碳酸鈉與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鈉,引進了新雜質;D選項稀硫酸與硝酸鋇反應生成硝酸,引進了新雜質;故答案選擇B考點:物質的除雜5.A解析:A【解析】將金屬R放入稀鹽酸中,觀察到有氣泡產(chǎn)生,說明R能與稀鹽酸反應,即活動性R>H;由R+2HCl2=RCl2+H2↑可知,R在化合物中顯+2價;將R放入ZnSO4溶液中無任何變化,說明Zn的金屬活動性比R強,即Zn>R。A、由于金屬活動性Mg>Zn>R,所以R不能與MgSO4反應,錯誤;B、由于金屬活動性R>H>Cu,所以R能與CuSO4反應,化學方程式R+CuSO4=RSO4+Cu,正確;C、金屬活動性R>H, R能與H2SO4反應,化學方程式R+H2SO4=RSO4+H2↑,正確;D、由于金屬活動性Al>Zn>R,所以Al能與RSO4反應,化學方程式2A1+3RSO4=Al2(SO4)3+3R,正確。故選A。點睛:掌握金屬活動性應用“反應則活潑、不能反應則不活潑”是正確解答此類題的關鍵。6.C解析:C【解析】【分析】【詳解】該實驗是把堿氫氧化鋇滴加倒硫酸中,反應生成硫酸鋇和水,a點時溶質沒有減小到最小,所以剩余硫酸溶液顯酸性,是正確的敘述;B選項b點溶液中的溶質為零,說明氫氧化鋇和硫酸恰好完全反應是正確的敘述;C選項c點時氫氧化鋇過量,溶液中的溶質為氫氧化鋇,不是硫酸,故敘述是錯誤的;D選項因為b點后加入氫氧化鋇溶液,沒有硫酸與之反應生成沉淀,故兩點生成的沉淀質量相等,是正確的敘述。故答案選擇C7.C解析:C【解析】A. 金屬活動順序表: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位置靠前的金屬能將位于其后的金屬從它的鹽溶液中置換出來。X能從某溶液中置換出單質Y,X是金屬時,X一定比Y活潑,不符合題意;B. X可能是鐵,Y一定比鐵的活動性弱,可能是銅,不符合題意;C. X是金屬時,Y可能是金屬,也可能是非金屬,如:Fe+CuSO4=Cu+FeSO4 ;Fe +2HCl== FeCl2+H2↑符合題意;D. X不一定是排在金屬活動性順序中氫以前的金屬,如:Cu +2AgNO3 == 2Ag+ Cu(NO3)2;故選C8.A解析:A【解析】A、②煤燃燒不充分是產(chǎn)生有毒的一氧化碳氣體,一氧化碳難溶于水,煤爐上放一壺水不能防止煤氣中毒,故A錯誤。故選:A。9.C解析:C【解析】【分析】根據(jù)等質量的鋅粉和鐵粉,分別放入質量相等、溶質質量分數(shù)相同的稀硫酸充分反應分析:①鋅的活動性比鐵的活動性強,等質量的金屬,鋅反應的時間短;②由圖示可知:生成的氫氣的質量相等,所以硫酸均反應完;由方程式分析,二者反應結束后,可能金屬都有剩余,也可能鋅恰好反應完,鐵有剩余;③由圖示可知:生成的氫氣的質量相等,所以硫酸均反應完;④由方程式分析可知:相等質量的鐵和鋅與硫酸反應,鐵生成氫氣多;⑤依據(jù)質量守恒定律,反應后溶液的質量=反應前的總質量氣體的質量不溶物的質量,圖示中生成氫氣的質量相等,但剩余的不溶物的質量不同,所以反應結束后所得溶液質量不相等?!驹斀狻竣黉\的活動性比鐵的活動性強,等質量的金屬,鋅反應的時間短,故正確;②根據(jù)化學方程式,可知每56g鐵生成2g氫氣,根據(jù)化學方程式,可知每65g鋅反應生成2g氫氣;由方程式分析可知,二者反應結束后,生成相等質量的氫氣消耗的金屬的質量不相等,可能金屬都有剩余,也可能鋅恰好反應完,鐵有剩余,故正確;③置換反應是金屬置換酸中的氫元素,所以若生成的氫氣的質量相等,硫酸質量相等,故正確;④由方程式分析可知,二者反應結束后,生成相等質量的氫氣,故正確;⑤由方程式分析可知,二者反應結束后,生成相等質量的氫氣消耗的金屬的金屬不相等,所得溶液的質量一定不相等,故錯誤?!军c睛】掌握金屬與酸反應生成氫氣的圖像,是正確解答本題的關鍵。10.B解析:B【解析】A、除Al2(SO4)3溶液中H2SO4溶液, 加入足量Al2O3粉末,氧化鋁和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鋁和水,過量的氧化鋁經(jīng)過濾除掉,所得只有硫酸鋁溶液;B、Cu中有CuO雜質時,通入氧氣并加熱,使主要成分銅變成雜質氧化銅;C 除CaO中碳酸鈣,高溫煅燒時碳酸鈣分解生成氧化鈣和二氧化碳,所得固體只有氧化鈣;D除H2氣體HCl氣體,通過NaOH溶液時可將雜質氯化氫反應掉,再通過濃硫酸,除掉水蒸氣,最后只得氫氣。選B點睛:除雜的原則:只除雜,不引雜。即所加試劑只能與雜質反應,不能與想要的主要成分反應,同時不能引入新的雜質11.C解析:C【解析】【分析】【詳解】分析圖像可知,因Ba(OH)2可與H2SO4反應產(chǎn)生不溶于酸的BaSO4沉淀,而剛開始加入Ba(OH)2溶液時,并未產(chǎn)生沉淀,說明溶液中一定無H2SO4。繼續(xù)加入Ba(OH)2溶液又會產(chǎn)生沉淀,這是因為Ba(OH)2消耗掉溶液中的HCl后,又與MgCl2反應產(chǎn)生了Mg(OH)2沉淀,則該溶液中一定有HCl、MgCl2,MgCl2可與NaOH反應,NaOH也能與HC1反應,因此溶液中一定無NaOH。故選C。12.C解析:C【解析】氧化物中都含有氧元素但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都是氧化物,例如高錳酸鉀,氧化物還有一個條件是兩種元素組成。故①錯誤。某種物質的飽和溶液只是不能溶解該物質了,但是還可以溶解其他物質,故②錯誤。氫氧化鈉和氫氧化鉀都是堿,都可以與酸反應,故③正確。硝酸銨屬于鹽,故④錯誤,故選C13.C解析:C【解析】【分析】【詳解】F、G是組成元素相同的兩種氣體,所以F、G可能為二氧化碳或一氧化碳,D高溫會生成F,所以D可能是碳酸鈣,F(xiàn)可能是二氧化碳,G可能是一氧化碳,E是生活中常用的調味劑、防腐劑,所以E為氯化鈉,A和B反應產(chǎn)生碳酸鈣和氯化鈉,所以A和B是碳酸鈉和氯化鈣中的一種,Q、R都是黑色固體,F(xiàn)與R反應生成G為一氧化碳,所以R為碳,G與Q反應生成二氧化碳,所以Q可以為氧化銅;B和C反應產(chǎn)生氯化鈉和二氧化碳,所以B是碳酸鈉,C是鹽酸,A就是氯化鈣,經(jīng)過驗證,推導正確,A、反應④是碳和二氧化碳高溫條件下生成一氧化碳,該反應為吸熱反應,正確;B. D為碳酸鈣,A為氯化鈣,碳酸鈣和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鈣、二氧化碳和水,正確;C. 圖中涉及的物質類別沒有涉及堿,故錯誤;,碳和二氧化碳高溫條件下生成一氧化碳屬于化合反應,碳酸鈉和氯化鈣反應生成碳酸鈣和氯化鈉屬于復分解反應,故正確;故選C。14.B解析:B【解析】【詳解】A、電解水實驗中得到氫氣和氧氣的體積比為2:1,不是質量比,故選項不正確;B、向稀硫酸中不斷加入氫氧化鋇溶液生成硫酸鋇沉淀和水,溶質質量不斷減小,當硫酸完全反應后,溶質質量為零,繼續(xù)加氫氧化鋇溶質質量又從零不斷增加,故選項正確;C、等質量、等溶質質量分數(shù)的稀硫酸和足量鎂、鋅反應,酸相等生成氫氣質量應相等,故選項不正確;D、用氯酸鉀和二氧化錳混合加熱制取氧氣時,二氧化錳作催化劑,反應前后的質量始終不變,故選項不正確;故選B。【點睛】金屬和酸反應的圖像類題目中,主要涉及鎂、鋁、鐵、鋅四種金屬,根據(jù)他們的金屬活動性強弱可判斷與酸反應的快慢,越活潑的金屬反應越快,在橫坐標為時間,縱坐標為氫氣質量的圖像上就表現(xiàn)為越靠近縱坐標。15.B解析:B【解析】在含有H2SO4和CuSO4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至過量,氫氧化鈉先與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鈉和水,當硫酸反應完畢才開始與硫酸銅反應,生成氫氧化銅沉淀和硫酸鈉;當硫酸銅反應完畢,即使不斷加入氫氧化鈉,也不會產(chǎn)生沉淀了,選B16.B解析:B【解析】【分析】【詳解】℃時,將等質量的甲、乙分別配成飽和溶液,所得溶液質量:甲>乙,因為該溫度時甲的溶解度小于乙的;℃時甲、丙的飽和溶液升溫到t2℃,兩種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相等,因為該溫度時二者的溶解度恰好相等,但是丙會析出晶體,而甲不會析出;℃時甲的飽和溶液變?yōu)閠3℃時甲的飽和溶液,可以采用蒸發(fā)水的方法;℃時三種物質的飽和溶液恒溫蒸發(fā)等量水后,析出溶質的質量:甲>乙>丙,因為該溫度時三者的溶解度的大小時甲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