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設計教學方法、選擇教學手段、組織教學進程。在一堂課中,我們應該把上述目標具體化,用新課程改革的教學“三維目標”來表述,即“知識和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首先,她讓孩子們學習這首歌的簡譜,接著讓他們一句句學說英語歌詞,又親自一句句教唱,然后又跟著音樂的節(jié)拍唱、分男女聲唱、小組唱……孩子們應接不睱。案例二:這是PEP教材(Book1, Unit4)一堂關于動物的課堂教學,要求學生掌握單詞dog, monkey, duck, panda, cat, rabbit, pig7個單詞,并通過TPR活動,聽懂會做Act like a dog/monkey…一位個性活沷的年輕教師這樣進行她的教學:[教學目標]1.[教具] 小動物玩具,課件等。通過課后對本節(jié)課進行的分析,有兩組數(shù)據(jù)引起了聽課者的注意:課堂教學中的時間分配和學生掌握新授內容的情況。同樣是這堂課,我們完全可以把目標定位得更高一些:首先還是從“做動作或聽聲音、猜動物”引出本課的7個新單詞,學生跟讀,學做TPR,Act like a dog/monkey…學練結合;接著教師在操練的環(huán)節(jié)上可以安排一些更高要求的活動,如結合已學的知識,簡單描述自己喜歡的小動物或玩具:Look! I have a toy monkey. It’s so cool. It has long…,編一編繞口令:I have a cat, cat, cat, cat.(做出相應的動作)Act like a cat…;最后可以通過一些圖片或實例,對學生進行愛動物、保護動物的思想品德教育。 能聽、說、認讀單詞father(dad),mother(mom),man,woman, grandfather(grandpa),grandmother(grandma),并結合句子進行使用;(2)如第一條,對于新單詞的掌握要求,A教師只說明了教學內容,并沒有具體的掌握到什么程度的說明,而B教師則明確地進行了說明。在第三條的表述中,A教師只要求了解知識,B教師則要求在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基礎上,培養(yǎng)學生跨文化交際意識。語言是文化的載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