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師應當把模仿、背誦、機械操練和真實語境下的語言練習、語言活動有機地結合起來,也就是說,要讓學生在語境和交際活動中去認識語言、學習語言,讓他們通過目己所掌握的聽、說、讀、寫技能,通過大腦的思維、觀察、記憶、聯(lián)想、想象和創(chuàng)造等認知活動,把書本和教材中的英語變成他們“自己的英語”,即掌握真正的英語運用能力。如果離開掌握知識的活動去談發(fā)展能力,則能力就成為無源之水,傳授知識與培養(yǎng)能力是對立的統(tǒng)一,它們相互聯(lián)系,相輔相成,兩者都是教學的基本任務,都很重要,不應有輕重之分;兩者應是同時進行的,不能有先后之分。并不是學生的學習活動對能力發(fā)展的影響起促進作用,有的還對發(fā)展起阻礙乃至抑制作用。其特點就是以語言應用為動力,在學生完成語言任務的過程中同時完成語言知識的學習、語言技能的訓練和語言能力的培養(yǎng)。一個人語文素養(yǎng)的高低跟他所背誦內容、數(shù)量、質量成正比。因此,從低年級起就應注意培養(yǎng)學生感情朗讀的興趣。在朗讀訓練時,我們必須注意形式要多樣化。比如教學“興高采烈”一詞,可以這樣設計訓練:第一步:查字典,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意思。為了使學生理解這句話是文章的中心句,本文的重點是孔雀驕傲,而不是美麗。”和書上的句子進行比較,看看寫法上有什么不同之處。因此可以看到,遷移訓練,具有及時、模仿性很強的特點,易于學生掌握運用。這對于一年級的學生來說是不簡單的。培養(yǎng)學生語言運用能力是個長期、循序漸進的過程,要從低年級抓起,從每節(jié)課抓起,把握各種訓練時機,加強語言文字運用性訓練,才能改變目前課堂教學效率不高的現(xiàn)象,使學生在課堂中學好語文。如教學《觸摸春天》一文中學生對“誰都有生活的權利,誰都可以創(chuàng)造一個屬于自己的繽紛世界”這一句很難理解,于是我在教完全文后出示自制的網(wǎng)頁,讓學生觀看我搜集的一個個動人的故事,并配上音樂《感恩的心》,讓學生通過視覺的觀看、聽覺的沖擊、心靈的震撼。從而讓學生的思維、想象等心理活動有一定的物質依據(jù),讓學生依物說話、言之有物,逐漸有話可說、學會說話。還可將各自的想法進行設計,在電腦里畫出來,或制成模型,有價值的設想甚至向有關部門建議,使學生真正體會到自己成功的快樂。學生邊聽、邊看、邊想。這種對神秘大自然的向往,抓住了每一個學生的幼小心靈,引發(fā)了情感共鳴,產(chǎn)生了物我兩忘的境界。在感情的陶冶中,展開想像,激活思維,從中感受、體會、理解并獲得一定的語文能力。從而使學生真正地發(fā)現(xiàn)美、感受美、欣賞美,寓美育于課堂教學之中。在口語交際訓練中借助CAI課件,創(chuàng)造特定的情境,為學生營造一種接近生活實際的交際環(huán)境,能促使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言之有理、言之有情。要讓他們口述一件事情的經(jīng)過或某一事物的特征是比較困難的。小學生的思維以感性認識為基礎,沒有外界媒體的刺激、啟迪,他們思考問題時,經(jīng)常出現(xiàn)思維障礙,有時還會出現(xiàn)思維不完整現(xiàn)象?!庇械恼f:“有一次我病了,剛一邁步,就感到兩眼發(fā)黑,天昏地暗。學生也用同樣的句式說小鴨、小狗、小馬畫的畫,多數(shù)同學能用這個句式回答。(2)學習運用排比句子寫一件事物。再如教學《桂林山水》,作者寫漓江的水,桂林的山很有特色,是學生學習的典型范例。三、強化遷移訓練遷移訓練是把知識轉化為能力的有效手段,模仿是轉化中的臺階,能促進學生運用語言能力的發(fā)展。因此,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除了向四十分鐘要效益,抓住課堂教學外,對學生課外閱讀的指導也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如教學四冊《媽媽的愛》,先讓學生看圖感受媽媽對小朋友的愛,然后讓學生想象自己平時生活中,媽媽怎樣關心自己的,體會媽媽的愛。加強朗讀訓練?!睔W陽修“幼敏悟過人,讀書輒成誦,十歲寫詩文。再比如,新課程在內容上不是不要基礎知識,而是強調精選終身學習必備的基礎知識和技能,強調教育內容應與學生生活以及現(xiàn)代社會和科技發(fā)展的聯(lián)系;在學習方式上強調培養(yǎng)學生主動參與、探究和動手的能力,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認為學習了知識就自然而然地發(fā)展了能力,或有了能力就自然掌握了知識的看法都不符合實際。在整個教學過程中,以學生為課堂中心,把語言形式的教學和語言功能的教學靈活有機地結合起來,讓學生主動地、愉快地參與有意義的語言交際活動,在運用語言的過程中學習語法,獲得英語,以培養(yǎng)學生能夠流利地運用英語,得體地進行交流的能力為教學目的。三、轉變課堂教學模式在傳統(tǒng)的教學中,受“應試教育”的影響,教師往往僅注重傳授語法知識和詞匯知識,而學生則一味地模仿、背誦和機械操練?,F(xiàn)代教師不再比喻為“一桶水”,而應當被比喻為“一條不斷流動的河流”,“裝滿一桶水,享用一輩子”的思想已不適應現(xiàn)代社會的發(fā)展。由此可見,誦讀是促進學生積累規(guī)范化語言的材料,是提高語言綜合運用能力的有效途徑。有了語感,就會在聽說讀寫中分辨出語言使用的正誤與優(yōu)劣。使學生獲得充分利用語言實踐的機會,進行高密度、快節(jié)奏的語言實踐活動。課文教學一定要教會學生預習方法,從而減輕課堂上的教學負擔。另外,在教學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自覺性、目的性,使學生由被動學習轉化為主動學習,成為學習的主體;而教師是學習的主導,培養(yǎng)學生有意識注意,激發(fā)學生的自覺學習,克服困難,迎著困難上,對難以接受的知識,指導他們突破難點,對他們取得的一點進步給予表揚和肯定,使他們對英語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使學生在快樂中掌握英語知識。一個人只有對英語文化背景感興趣才能抱著積極的情感,主動參與,善于配合,樂于進取,把英語學好,才能對英語學習保持一股持之以恒的熱情與動力。② 學習必要的語言基礎知識對于英語學習是有幫助的,它是形成能力的基礎。這也是基礎教育階段英語教學的終極目標。知識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和復合型人才的培養(yǎng),需要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2)理清思路,擬定提綱,增強文章的邏輯性。教科書中的對話能夠大聲地說出來,主動找人對話,即使無人時也能自言自語。課后要認真完成語法作業(yè),對自己練習中出現(xiàn)的錯誤,要弄清楚原因,仔細訂正,決不囫圇吞棗,不明不白地放過錯誤,平時注意每一單元的語法小結 ,每學期期中和期末都要復習前一階段所學語法,經(jīng)常在口、筆頭實踐中有意識地運用所學語法知識?,F(xiàn)行《英語(新目標)》教材中的單元設計《Self Check》中就有Write some new words in your notebook、及精讀的內容。學生掌握了語言知識,只不過是僅僅具備了語言能力,在實際生活中,他們失望地發(fā)現(xiàn)自己聽不懂、讀不快、張不開口、寫不出,不會用語言,更談不上恰當?shù)厥褂谩嶋H教學中,聽、說、讀、寫既是教學目的,又是教學手段。上快了,教師手忙腳亂,學生摸不著頭腦,大家都亂了陣腳,久而久之,學生興趣全無,教師也全無興趣。正所謂理解不是講出來的,能力不是教出來的。我們都知道英語知識的掌握和運用英語的能力是在疑難問題不斷出現(xiàn)和不斷解決中發(fā)展的。筆者認為該目標主要體現(xiàn)在:強調對學生語言實際運用能力的培養(yǎng);強調學生素質的全面養(yǎng)成;注意了解學生學會學習學會發(fā)展即終生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古人尚且知道:“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睂χ袑W生來說,興趣是推動其學習的一種最實際的內部動力,如果學生對語文實踐活動沒有興趣,即使教師的水平再高,也不可能取得好的效果。基礎教育階段英語課程的任務是:激發(fā)和培養(yǎng)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使學生樹立自信心,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發(fā)展自主學習的能力和合作精神。堅持預習,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預習習慣就是培養(yǎng)他們的自學能力,就是把主動權交給學生,讓他們運用視覺,聽覺,觸覺等多種感官去注意那些特定的刺激物,去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利用課前5分鐘,鍛煉學生的口語表達 能力。第二篇:學英語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培養(yǎng)(定稿)學英語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培養(yǎng)在新課程改革階段,如何穩(wěn)步提高農(nóng)村中學英語教育教學質量,是一個十分艱巨的任務?,F(xiàn)代社會倡導終生學習的思想,要實現(xiàn)這一目標,端正學生學習態(tài)度,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就顯得相當重要了。聽、說主要包括掌握語音、詞匯等的學習和理解,注意聽清、看清,模仿及跟讀,反復練習,讀、寫包括語法、段落及篇章的理解和記憶,也就是要求學生有語法能力、遣詞造句的能力、有效地交流思想的能力。二、使學生獲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