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9、魚我所欲也教學目標:1、積累一些實詞、虛詞,正確翻譯課文。2、本文語言自然流暢,節(jié)奏感強,富有氣勢,加強朗讀和背誦。3、理解作者的觀點,結(jié)合實際生活賦予它們以新的內(nèi)涵。教學重點:1、體會語氣,練習朗讀,背誦課文。2、理解文意,理清論證思路。教學難點:理解文中的“義”“本心”的內(nèi)涵,把握本文的主
2024-12-03 11:24
【摘要】孟子教學過程關(guān)于《孟子》解題課文朗讀作者簡介翻譯課文課文分析延伸思考問題探討魚我所欲也孟子朗讀返回詞語解釋欲:甚于生者:茍得:惡:得兼:患:喪:想要比茍且有得,這里指“
2024-12-08 09:28
【摘要】孟子,名軻,字子輿,戰(zhàn)國時鄒人。他受業(yè)于孔子的孫子子思的弟子,是儒家繼孔子之后又一位重要的代表人物,后稱為“亞圣”。孟子生于戰(zhàn)國諸侯混戰(zhàn)最激烈的時期,他提出“民貴君輕”、對人民作一定的讓步、反對掠奪性戰(zhàn)爭等主張。為此,他到各國去游說諸侯,反對“霸道”,提倡以“仁”“義”為中心的“仁政”、“王道”。他繼承和發(fā)揚了孔子的思想,希望能夠在諸侯中選出一位王天下的君主。由于
2025-05-09 02:34
2025-01-18 20:17
【摘要】《生于憂患,死于安樂》導學案------1課時八年級語文備課:潘曉紅審核:學習目標1、掌握文中詞類活用、古今異義、通假字等古漢語知識,積累文言詞匯。2、了解孟子散文善于運用多種論證方法說理增強論證力量的特色。課前預習1、給生字注音并對加橫線解詞。畎()畝:
2024-11-18 19:59
【摘要】孟子學習目標:1、掌握“欲、舍、甚、惡”等文言詞語的意義和用法。2、正確分析并理解文章的論證思路和論證方法。3、了解孟子“舍生取義”的道德主張。?作者及題解?課文翻譯?字詞解析?分析與探討?中心小結(jié)孟子(前372至前289):是戰(zhàn)國時期的思想家、教育家、散文家,
2024-12-08 03:20
【摘要】18魚我所欲也,了解作者的觀點。、舉例、對比論證的方法。,領(lǐng)會文章的思想內(nèi)涵。學習目標新課導入當你面對選擇時,你會如何做出抉擇?走近作者孟子(約前372-前289),名軻,字子輿,鄒(現(xiàn)在山東鄒城市)人,戰(zhàn)國時期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地位僅次于孔子,后世人稱他為“亞圣”,他提出了著
2025-06-20 16:11
【摘要】魚我所欲也《孟子》孟子:名軻,字子輿。戰(zhàn)國時思想家、教育家,儒家的重要代表,被人們稱為“亞圣”。《孟子》是記錄孟子及其弟子的言行的著作,也是儒家經(jīng)典著作之一。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
2024-11-07 03:05
【摘要】第一篇:魚我所欲也教學設計 魚我所欲也教學目標: 1、積累文言文常用的實詞、虛詞,擴充文言詞匯量,逐步提高文言文閱讀能力。 2、了解孟子的道德主張,領(lǐng)會文章的思想內(nèi)涵。 3、品味《孟子》散文的...
2024-11-16 01:42
【摘要】第一篇:《魚我所欲也》教學反思 《魚我所欲也》教學反思 語文組李教中 今年我教《魚我所欲也》是在一種輕松、自由的氛圍下進行的,充分體現(xiàn)了“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的課程理念,學生在充分與文本...
2024-11-15 23:38
【摘要】第一篇:魚我所欲也說課稿 魚我所欲也說課稿(5篇) 作為一位杰出的教職工,就有可能用到說課稿,說課稿是進行說課準備的文稿,有著至關(guān)重要的作用。優(yōu)秀的說課稿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
2024-11-16 00:26
【摘要】9魚我所欲也(教案) 知識與技能 ,擴充文言詞匯量,逐步提高文言文閱讀能力。 ,領(lǐng)會文章的思想內(nèi)涵。 過程與方法 、品味《孟子》散文的語言特色。 、正反對比或比喻說理的方法,理解作者的...
2025-04-01 22:01
【摘要】本文格式為Word版,下載可任意編輯 《魚我所欲也》教學雜談 〖淺談初中語文合作學習〗 要抓住有利于開展合作學習的最佳時機。時機關(guān)系著合作學習的成敗。有利于合作學習的最佳時機應是:解決教學中重難...
2025-04-15 00:31
【摘要】20、《出師表》導學案【教學目標】知識與能力:1.積累詞語,豐富文言詞匯。2.了解奏表的特點,了解諸葛亮的治國主張。3.積累名句,背誦全文。4.朗讀課文,疏通文句,培養(yǎng)學生自讀文言文的能力。5.學習本文融情于議論、敘述,以情動人的寫法方法。過程與方法:閱讀體悟,用各種方式激起學生誦讀的興趣。情感、態(tài)度
2024-11-18 16:32
【摘要】比較閱讀一.[甲]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為茍得也。死亦我所惡,所惡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惡莫甚于死者,則凡可以避患者何不為也!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則可以避患而有不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惡有
2025-06-29 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