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一種手段,而教育才是我們真正的目的。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在結合教材對學生進行德育時,要注意適度。在課堂問答和操練中,教師應盡量多采用group work、pair work、discussion等形式,給學生提供鍛煉機會。詢問時,教師的神情、語氣、語調(diào)都要飽含關切之情,回答時則要表現(xiàn)感謝之情。老師問:Is everybody here?學生答:XX is :Why is XX late?As a student,he shouldn ’ t be late for ,將“PRC”大大地寫在黑板上,點出中國就是這樣寫的,讓學生感受一下我們這個“PRC”冉冉升起在世界之巔,傲視各國,是件多么自豪的事情呀!又如在呈現(xiàn)對話“What’s the matter with her? She’ s got a cold.”時,教師可以利用一個布袋娃娃來配合表演。情境教育有著強烈的感化作用,將對學生品德的形成產(chǎn)生顯著的效果。例如,在教 “Hello” “Good morning” “How do you do ?” 這些句子時,通過教材分析我們知道等問候語都含有德育因素。如:“Can I help you?” “Let’s go together!” “We’re fixing lunch for twenty kids.” 等等。這些內(nèi)容與小學生的學習生活密切相連,其中不少含有豐富德育因素。語言是人們表達自己思想情感和需要、傳播文化科學知識的重要工具,教師在向學生傳授語言知識的同時也流露了自己的情感、態(tài)度和認識。思想品德教育是學校工作的頭等大事,思想品德素質(zhì)在素質(zhì)結構中是靈魂,居于首位。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講文明懂禮貌。愛學習、愛勞動。因此,教師應把培養(yǎng)學生的文明行為習慣作為該課的教學目的之一;在教“How are you?” “Nice to meet you.”時我們可以看出這兩個句子含有德育因素,因此應把培養(yǎng)學生關心他人,團結友愛的思想感情納入該課的教學目的;在教句子 “We can make some sandwiches for you too!” 的時候,仔細分析一下我們就會看出這個句子含有合作互助的德育因素,因此,應把同學之間、人與人之間的團結、合作互助納入本課的教育目的。因此,教師要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針對學生年齡特征和個別差異,在課堂上充分利用實物資料、投影、錄音等手段,創(chuàng)造妙趣橫生的課堂氣氛,把學生帶到特定的情境之中,讓他們?nèi)缫娖淙?,如聞其聲,如臨其境,以激發(fā)學生的情感共鳴,產(chǎn)生情感體驗,促進道德情感的形成。先簡單說明SARAH(即布袋娃娃)昨天感冒了,在家休息,沒來上學,老師、同學們都很擔心。這樣學生在語言學習的同時,也學會了關心他人。在參與這些活動的過程中,學生會逐漸認識到團結協(xié)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從而學會與別人合作。要處理好智育與德育的關系,不能主次不分,要避免牽強附會。思想教育和法制教育也非常重要。因此,法制教育中的滲透必須依托教材,離開了教材就成為無本之木,無源之水。把握“滲透時機”。在我們英語教學過程中滲透法制教育時,這種滲透如果“透”得不夠,不到位,則會功虧一簣,效果不佳;而“滲”得過度則會改變學科性質(zhì),變成法制課,這就要求教學中我們要做到既不可偏頗一方,又能抑揚有節(jié),調(diào)度有方,處理好滲透的尺度,做到既到位又不越位,適度而不過度。由于青年學生正處于生理和心理的成長期,其世界觀和人生觀尚未形成,缺乏完全判斷是非的能力,很容易受到不良行為和思想的腐蝕。其實,在我們使用的英語教材中蘊涵著不少重要的教育素材,為此在教學中我們應努力挖掘教材中這些顯性和隱性的素材,潛移默化地將法制教育的內(nèi)容滲透其間,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接受熏陶,受到教育。這就意味著在詞和句的教學中可以進行法制意識的滲透培養(yǎng)。結合日常用語訓練,培養(yǎng)學生文明禮貌習慣。另外引導學生使用文明語,養(yǎng)成文明行為習慣。re OK!Good good, very good!”等表示贊賞,互相鼓勵。”愛國主義作為一種道德情感和價值觀,必須經(jīng)過長期的培養(yǎng)教育才能形成。孩子們在看、聽、講、說的過程中,更深刻地認識到祖國的地大物博,從而激起民族自豪感,為祖國的明天奮發(fā)學習,打好扎實的基礎;在教“panda”一詞時,告訴學生大熊貓是“國寶”,是我國珍稀動物。如馬克思58歲開始學俄語,毛澤東七十多歲堅持學英語,周恩來精通十幾門外語,會見外賓是有時還可幫助翻譯人員更正翻譯的錯誤;朱容基總理能用英語巧答外國記者提問;我國許多科學家在國際學術會上用英語宣讀學術論文;張海迪身殘志不殘,翻譯出幾十萬字的英語資料等。針對這一情況,我組織學生開展了一系列英語課外活動。我校有位叫馮杰的同學家境貧寒,成績偏差,同學們經(jīng)常上門幫他做家務,補習功課。通過英語課外延伸,豐富了學生的課外生活